|
异国风情 》 遺失象牙的海岸:一個中國女人的非洲故事 》
第49節:遺失象牙的海岸(49)
洛藝嘉 Luo Yijia
我扭頭回望。
"來這樣的地方,你害怕嗎?"她問。
"那要看跟哪兒比。"我說,"我在烏幹達時迷路了。等了半天,沒有人,我便進到路邊一間房子裏。一個人沒有。我又進了幾間房子。還是一個人沒有。我終於等到一個人。問完路後,我問他村裏是否有什麽活動,怎麽人都不在。'沒什麽活動,'那人一本正經地說,"你去的幾個屋子,都有人呀。''有人?'我說,以為他開玩笑,也便開起玩笑,'那可真是見鬼了。''你見沒見鬼我不知道。'那人說,'不過那些屋裏確實是有人。衹不過不是活人。'我沒當真他的話,但接下來,又有人正經地告訴我:我進的那幾間屋,確實是給死人住的。死人和活人住的屋形狀大小都差不多,外人是看不出的。後來我一邊開車,一邊害怕:那跟我說話的幾個人,是不是也不是活人呀?"
簡梅笑。
"對比烏幹達的這些'身後'房,我倒更喜歡剛果(金)的樹棺材。那裏的吐買丁奈族盛行這樣:在大樹幹中掘洞。將屍體放進後,把洞口蓋上樹皮,並將死者名字刻在上面。幾年之後,樹皮與樹幹長合,成為生長着的樹棺材。"
"這更嚇人。你知道哪棵你抱着傾訴的大樹,是個棺材?"
"那上面都刻着名字。"
"要是月夜,或風高月黑之夜,誰能看到那名字呀?"
"風高月黑之夜,你抱着大樹傾訴?怕棺材裏的,都被嚇着了。"
正值芳華
我們回到餐館時,小鬆一行人已經到了。蓉妹妹當然隨身帶着。小鬆和蓉妹妹長得有些像,又都姓黃,所以哄人說他們是兄妹時,人傢大多會信。26歲的小鬆來自青島,18歲的蓉妹妹來自臺北。
雖然來自山東,小鬆卻是陳琨那樣清秀才子型的。在阿比讓的中國青年中,堪稱第一哥。那臺灣女孩呢,你聽大傢叫她蓉妹妹,黃蓉妹妹的簡稱,就能想像是一漂亮眉眉。不是這年頭大凡女孩就可以用在身上的,妝化出來,或恭維出來的那種,是清水出芙蓉,天生麗質的那種。
"坐在那裏,也不說話;有什麽疑問時,魚眼睛一鼓。我沒看出哪裏漂亮。"簡梅如是說。她是唯一不同意蓉妹妹漂亮的。
蓉妹妹真是很漂亮,除了對她的年紀來說有些豐滿的體態。可那衹能說是豐滿,一點算不上胖。她又經常穿得性感十足。小鬆則瀟灑倜儻。兩人在一起,真是金童配玉女,看着就舒服。
兩人的戀愛,卻沒有表面上這麽美好和順。
小鬆的第一個女友是大學時談的,比他小兩級。女孩畢業時,去珠海工作。在北京工作的小鬆,請了假,送女孩去珠海。你能相信嗎?那女孩進了公司大門,就再也沒出來,把住在附近賓館的小鬆完全給撂那裏了。3天,都不打電話說一聲。給她打手機,也不接。後來,好不容易找到她了。她輕描淡寫,又有些不耐煩地說"我心情不好。"
小鬆的第二個女友,是來非洲前談的。是個學生。現在的學生,都洋化,除了情人節聖誕節,畢業典禮也重視起來,要小鬆回國參加。小鬆說沒問題。雖然這往返機票就價格不蜚。回國前夕,小鬆不幸打上了擺子。這打擺子非同一般,大傢都勸小鬆別回去了。小鬆說不行。打了針,又帶了針劑,小鬆踏上了慢慢徵途。在荷蘭等候轉機時,他病勁上來,昏睡了過去。醒來時,飛北京的飛機都飛兩小時了。怕出關耽誤時間,怕路上耽誤時間,更怕在賓館睡過時間,小鬆就在機場蹲了一夜,都沒敢出關。他乘第二天的航班趕到北京時,那女孩的畢業典禮早結束了。女孩衹怪罪他沒能及時趕來。對他的勞苦卻不聞不問。
失望的小鬆回到阿比讓。那時孔輝百般追瀟瀟不成,也正苦悶,就和小鬆一起整天泡在陳建的別墅裏。40歲的陳建有兩個十八九歲的幹女兒,奇怪地叫他幹媽,而不是幹爸。看兩個小年輕如此愁苦,整天沒正經的陳建說"藉你們每人一把琴彈彈。不過,可別當真。"兩個幹女兒,蓉妹妹和劉茜,就介紹給了小鬆和孔輝。
小鬆當真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新星出版社 |
|
|
第1節:遺失象牙的海岸(1) | 第2節:遺失象牙的海岸(2) | 第3節:遺失象牙的海岸(3) | 第4節:遺失象牙的海岸(4) | 第5節:遺失象牙的海岸(5) | 第6節:遺失象牙的海岸(6) | 第7節:遺失象牙的海岸(7) | 第8節:遺失象牙的海岸(8) | 第9節:遺失象牙的海岸(9) | 第10節:遺失象牙的海岸(10) | 第11節:遺失象牙的海岸(11) | 第12節:遺失象牙的海岸(12) | 第13節:遺失象牙的海岸(13) | 第14節:遺失象牙的海岸(14) | 第15節:遺失象牙的海岸(15) | 第16節:遺失象牙的海岸(16) | 第17節:遺失象牙的海岸(17) | 第18節:遺失象牙的海岸(18) | 第19節:遺失象牙的海岸(19) | 第20節:遺失象牙的海岸(20) | 第21節:遺失象牙的海岸(21) | 第22節:遺失象牙的海岸(22) | 第23節:遺失象牙的海岸(23) | 第24節:遺失象牙的海岸(24)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