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史 》 盛世之毀——甲午戰爭110年祭 》
形勢完固·海宇升平——甲午戰爭前夕的北洋閱兵和萬壽慶典
許華 Xu Hua
江湖義士的吶喊此起彼伏,廟堂王孫的歡娛依然如故。1894年,也就是甲午戰爭爆發當年,紫禁城的計劃是要辦好兩件大事:一是要進行第三次北洋校閱,一是要籌備好慈禧太後60歲的“萬壽慶典”。比較而言,前一件事情衹是配角和序幕,後一件事情纔是主角和高潮。
或許僅僅是一個巧合,甲午這一年恰好輪上三年一度的北洋海軍大閱之期。這個“天作
之合”使得甲午戰爭更具有戲劇性和悲劇性。
當年春,北洋海軍從香港出發,在新加坡、馬六甲、檳榔嶼一綫遊弋訓練,4月底返回天津,隨即投入四月三日(5月7日)開始、二十三日(5月27日)結束的北洋水陸第三次巡閱。朝廷派幫辦海軍大臣安定負責這次檢閱,李鴻章會校,並特邀外國使節前往觀禮。
一行人先後視察檢閱了旅順口、大連灣、威海衛、膠州澳等地的艦艇部隊、海岸炮臺和軍事學堂。丁汝昌統帥“定遠”、“鎮遠”、“濟遠”、“致遠”等幾乎所有北洋海軍戰艦和練船;餘雄飛分統廣東水師旗下的“廣甲”、“廣乙”、“廣丙”;袁九臯、徐傳竜分統南洋水師旗下的“南瑞”、“南璞等六艘艦船匯操。21艘軍艦編成的混合艦隊桅檣如雲,蔚為大觀。
二十五日,李鴻章上奏《校閱海軍事竣折》,匯報校閱情形:
“此後京師東面臨海,北至遼瀋,南至青齊,二千餘裏間,一氣聯絡,形勢完固。”“各員弁頻年勤苦,不無微勞……按照奏定章程,擇優分別褒奬。”【李鴻章很善於邀功請賞。問題在於,他舉薦的官吏無數,卻幾乎無一個國傢棟梁。這就是拉幫結派、任人唯親,與薦賢不避親之間的本質區別。】
與此同時,由於在巡閱前剛剛爆發朝鮮當局派員在中國刺殺了親日本的金玉均事件。日本特務組織玄洋社宣稱是中國主使,叫囂對華宣戰,李鴻章對所巡閱情形有所顧慮,便在這個奏摺中後綴了一個伏筆:
“臣鴻章此次在煙臺、大連灣親詣英、法、俄各鐵艦詳加察看,規製均極精堅,而英尤勝。即日本蕞爾小邦,猶能節省經費,歲添巨艦。中國自十四年(1888年)北洋海軍開辦以後,迄今未添一船,僅能就現有二十餘艘勤加訓練,竊慮後難為繼。”
甲午戰爭這一年年底的農歷十月初十,即公歷11月7日,將是慈禧太後的60歲萬壽慶典。這一點,大清帝國的王公大臣和萬國公使們早在10年前、甚至20年前就已經衆所周知了。
前面已經講述過,慈禧太後甚至千方百計地從1885年便開始大規模興建“三海工程”、1888年開始頤和園改擴建工程。這兩大工程,無疑都直接或間接的是這一次萬壽慶典的重要“獻禮工程”。
但慶典工程和慶典活動並不止於此,說得更確切一些,頤和園工程衹不過是這次生日慶典的一個前期工作、基礎工程。
生日慶典的正式籌備工作,是從1892年農歷十二月初二開始。當天,光緒皇帝發佈上諭,指派禮親王世鐸、慶親王奕 、大學士額和布、張之萬、福輥、戶部尚書翁同 、禮部尚書李鴻藻為萬壽慶典總辦。第二年春,又設立了慶典處。
1894年的農歷正月初一,光緒皇帝奉慈禧太後懿旨,頒布五道恩詔,對王公大臣、總督、巡撫、提督、總兵、內廷、滿漢六部、八旗子弟分別加封。
為使萬壽慶典足夠風光,工部還耗銀76913兩製作了一乘金輦,並耗12500兩銀子做了幾個備用轎子。隨行的皇帝、皇后、貴妃的乘轎,用銀15065兩,其他一係列隨從的轎子則耗銀78900兩。
按計劃,在慶典期間,紫禁城、西苑(今中南海)、頤和園、萬壽寺等處的殿宇、門座均用彩綢裝飾。這項“點景工程”預計耗銀144150兩。在巡遊回宮的路上,還耗資460870兩銀子,搭建20多座彩殿、彩棚。此外,還耗資240萬兩裝修廟宇、搭建彩棚、安裝宮燈、點景樓、音樂樓、燈遊廊、牌樓等工程無數。【餘:既然大清帝國樂於把海軍戰艦化成金輦、銀轎和點景工程,甲午慘敗也就理所當然了。】
另外,在1894年還修繕了皇極殿作為日後祝壽典禮會常慈禧太後在宮裏的寢宮,也由儲秀宮遷往樂壽堂。
在紫禁城的一角,一群樂師正在認真演練一首麯子,這首麯子多半是慈禧太後欽定的,因為它是這次萬壽慶典的主題麯——《海宇升平日之章》。
總之,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的萬壽慶典準備工作,即將使多次簽訂並長期奉行喪權辱國條約的大清帝國揚眉吐氣,嚮帝國臣民和萬國友人昭示光緒盛世的極度輝煌。而《盛世危言》、《上清帝第一書》和《上李鴻章書》的涌現,一點兒也未能驚動在紫禁城內外歡享幸福生活的慈禧太後、光緒皇帝及其滿漢重臣——雖然,與同光興盛時代形影不離的種種危言聳聽,都遠遠不如危機本身那樣殺氣騰騰。不祥之兆,正在從國門之外嚮大清帝國滾滾而來。
當軍事準備基本到位後,國內社會和政治矛盾急劇惡化使日本當局的侵華行動“萬事俱備,衹欠東風”。明治政府很快得到了一個機會——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得之不易的“康乾盛世”(1) | 得之不易的“康乾盛世”(2) | 西學東漸(1) | 西學東漸(2) | 內外交睏(1) | 內外交睏(2) | 內外交睏(3) | 藉師助剿 | 師夷長技——同光興盛之“求強”的洋務運動 | 中流砥柱——同光興盛之左宗棠(1) | 中流砥柱——同光興盛之左宗棠(2) | 中流砥柱——同光興盛之左宗棠(3) | “求富”的洋務運動——同光興盛之李鴻章時代(一) | 北洋海軍——同光興盛之李鴻章時代(二)(1) | 北洋海軍——同光興盛之李鴻章時代(二)(2) | 北洋海軍——同光興盛之李鴻章時代(二)(3) | 北洋海軍——同光興盛之李鴻章時代(二)(4) | 北洋海軍——同光興盛之李鴻章時代(二)(5) | 北洋海軍——同光興盛之李鴻章時代(二)(6) | 歐美列強——列強形勢及其對華擴張形勢(1) | 歐美列強——列強形勢及其對華擴張形勢(2) | 歐美列強——列強形勢及其對華擴張形勢(3) | 東洋帝國——同光興盛時的日本(1) | 東洋帝國——同光興盛時的日本(2)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