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传记 》 謎團包裹中的風流天子:原來乾隆 Mystery wrapped in the romantic emperor: the original Qianlong 》
雅好南味(1)
郭燕紅 Guo Yangong
乾隆皇帝的審美意趣大體上屬於同時代士大夫品味的範疇,但雄視古今、卓爾不群的乾隆絶不可能完全為傳統所囿,作為中國這塊廣袤土地的絶對主宰者,他以其獨到的審美意趣改造着人們的精神世界,同時也改造着大自然的部分景觀。
乾隆皇帝的審美意趣大體上屬於同時代士大夫品味的範疇,但雄視古今、卓爾不群的乾隆絶不可能完全為傳統所囿,作為中國這塊廣袤土地的絶對主宰者,他以其獨到的審美意趣
改造着人們的精神世界,同時也改造着大自然的部分景觀。
按照清宮中的規矩,皇帝與後妃、太後及阿哥、公主們不僅分竈吃飯,而且各有膳房備辦飲食,乾隆自然不能例外。乾隆的正餐茶點由茶房、清茶房和膳房準備,這三個部門總稱“禦茶膳房”,由皇帝特派管理事務大臣總管,隸屬於內務府下。膳房等密地靠近皇帝辦公起居之處養心殿,每日恭備御膳,要將其物品及菜餚為何人烹調,具稿呈內務府大臣劃行,一旦發生事故,責任分明,無可推諉。乾隆平日餐飲有固定分例,亦稱“宮分”。禦茶膳房每年經費白銀四萬兩,以當時總督每年養廉銀二萬兩上下計,乾隆歲支膳費不能算高;但實際上御膳房等外購者不過雞、鴨、豬、魚、蔬菜而已,羊衹則取自內務府慶豐司,其餘山珍海味及幹鮮果品等皆為各處所貢,無須到集市上購買。
下面看乾隆十九年五月十日早膳:
卯正三刻進早膳:肥雞鍋燒鴨子云片豆腐一品,燕窩火熏鴨絲一品,清湯西爾占一品,攢絲鍋燒雞一品,肥雞火熏燉白菜一品,三鮮丸子一品,鹿筋燉肉一品,清蒸鴨子糊豬肉喀爾沁鹹攢肉一品,上傳炒雞一品,竹節捲小饅頭一品,孫泥額芬白糕一品,琺琅葵花盒小菜一品,蜂糕一品,南小菜一品,老腌菜一品,醬王瓜一品,酥油茄子一品,隨送粳米膳進一品,野雞湯進一品。
晚膳菜餚與早膳大同小異。早、晚膳及酒膳之外的“爐食”有:豬油到口酥、豬油酥燒餅、豬油澄沙餡酥餃子、香油提漿薄脆、香油缸爐、香油雞蛋麻花等等。
綜觀上述乾隆用膳,其中雖不乏帝王氣派,但似乎並不如人們所想象的那樣窮奢極侈。這種印象無疑是對的,就飲食而言,乾隆從養生的角度考慮,極重實際;然而,如果再深入考究,乾隆的飲饌又絶對地非同凡響。
先說人不可須臾離開的水。乾隆是非“天下第一泉”——玉泉山玉泉之水不飲。他曾說:“水之德在養人,其味貴甘,其質貴輕,然二者正相資:質輕者,味必甘,飲之而蠲屙益壽。”按照這一邏輯,分辨水之高下,標準衹有一個,即測“其質之輕重”。為此,乾隆特製銀鬥一個,經測定,較之玉泉山之泉還輕的水衹有雪水,但雪水不可恆得,乾隆由此作了結論,“凡出山下而有冽者,誠無過京師之玉泉”,故將玉泉山之泉欽定為“天下第一泉”,為此御制《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記》以志其事。乾隆既有如此定評,則不僅居宮中禦園飲水取之玉泉山,出京巡幸在外,“亦載玉泉水以供御用”。
水之外,其他主、副食的材料也講究之至。御用米為黃、白、紫三色老米,在玉泉山、西苑豐澤園和湯泉等地專門種植,各地貢米自然也時充膳房。御用羊衹主要由慶豐司恭進,而其肥大者,有的來自喀爾喀蒙古,有的來自內蒙烏珠穆沁。皇帝不食牛肉,但每日用牛乳熬成奶茶,隨點心、果餅呈進。牛乳及乳餅、乳酥等奶製品均由內務府下內三牛圈取乳成造。御用鹿衹等皇帝習用的家乡野味,例則由盛京、吉林、黑竜江貢進。
御用果品取自近畿及盛京上三旗果園,多為北方所産之桃、杏、梨、葡萄、山裏紅等,而桔、橙、荔枝等則例由兩廣、福建貢進。這些以“任土作貢”為名進獻給皇帝的,俱為天下名優特産,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繳進禦茶膳房,經過禦廚的精心烹製,呈上了乾隆的膳桌。
飲食的原、輔料既是四海精品,御膳房中自然也薈萃了天下名廚。乾隆的口味很寬,供役膳房的高手自然滿、蒙、漢、回不同民族者都有,親幸大臣為迎合皇帝所好,也四處訪覓庖廚名手,進奉皇上。皇帝品味禦廚們的飲饌傑作時,居然能精細到品出哪一種菜不似出自膳單上所列廚役之手。乾隆十二年十月初一在養心殿所備的十五品一桌的酒膳中,有四品菜膳單上註明是張安官做的,但皇帝用膳時,感到風味有異,便立即傳旨命張安官再親手做一品呈上。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誕生地之謎(1) | 誕生地之謎(2) | 誕生地之謎(3) | 生母異聞(1) | 生母異聞(2) | 海寧陳氏之子(1) | 海寧陳氏之子(2) | 海寧陳氏之子(3) | 乾隆真正生母(1) | 乾隆真正生母(2) | “此命貴富天然”(1) | “此命貴富天然”(2) | “此命貴富天然”(3) | 名門閨秀富察氏 | 愜意少年(1) | 愜意少年(2) | 骨子裏強毅陰鷙(1) | 骨子裏強毅陰鷙(2) | 骨子裏強毅陰鷙(3) | 骨子裏強毅陰鷙(4) | 骨子裏強毅陰鷙(5) | 空前的文字獄(1) | 空前的文字獄(2) | 空前的文字獄(3)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