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聽南懷瑾講《論語》   》 第49節:聽南懷瑾講《論語》(49)      張保文 Zhang Baowen    許慶元 Xu Qingyuan

  麥熟時節,曹操率領大軍去打仗,沿途的百姓因害怕都躲到村外,無人敢回傢收割小麥。曹操得知後,派人挨傢挨戶告訴百姓和各級官吏,他是奉旨出兵討伐逆賊為民除害的,現在正是麥收時節,士兵如有踐踏麥田的立即斬首示衆,以儆效尤。
  百姓心存疑慮,都躲在暗處觀察曹操軍隊的行動。曹操的軍隊在經過麥田時,都下馬用手扶着麥稈,一個接着一個,相互傳遞着走過麥地,沒一個敢踐踏麥子。百姓看見了,無不稱頌。
  當曹操騎馬經過麥田之時,忽然田野裏飛起一隻鳥,坐騎受驚,一下子躥入麥地,踏壞了一片麥田。曹操為服衆立即喚來隨行官員,要求治自己踐踏麥田之罪。
  手下官員說:“怎麽能給丞相治罪呢?”
  曹操言道:“我親口說的話都不遵守,還會有誰心甘情願地遵守呢?一個不守信用的人怎麽能統領成千上萬的士兵呢?”
  他隨即抽出腰間的佩劍要自刎,衆人連忙攔阻。
  此時,幕僚郭嘉走上前說:“《春秋》上說,法不加於尊。丞相統領大軍,重任在身,怎麽能自殺呢?”
  曹操沉思了好久,說:“既然《春秋》上有‘法不加於尊’的說法,我又肩負着天子交付的重任,那就暫且免去一死吧。但是,我不能說話不算話,我犯了錯誤也應該受罰。”
  於是,他就用劍割斷自己的頭髮,說:“那麽,我就割掉頭髮代替吧。”曹操又派人傳令三軍:丞相踐踏麥田,本該斬首示衆,因為肩負重任,所以割掉頭髮替罪。
  古人云:“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割發也是很重的懲罰了。曹操割發代首,嚴於律己,實屬難能可貴。要正人,先正己,自己以身作則才能約束他人。
  也說“沉默是金” 子張學幹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論語?為政》 南先生風趣地解釋道,幹祿就是如何拿到祿位。孔子告訴子張,想做一個好幹部,要知識淵博,宜多聽、多看、多經驗,有懷疑不懂的地方則保留,等着請教他人,講話要謹慎,不要講過分的話。對於模棱兩可的事,隨時隨地都用得到古人的兩句話:“事到萬難須放膽,宜於兩可莫粗心。”這樣處世就少後悔,行為上就不會有差錯的地方。這樣去謀生,隨便幹哪一行都可以,祿位的道理就在其中了。
  曾經有個小國到中國來,進貢了三個一模一樣的金人,皇帝十分高興。但是小國的使臣出了一道難題:這三個一模一樣的金人哪個最有價值? 皇帝思來想去,試了許多辦法,還請來工匠仔細檢查,稱重量,看做工,沒有發現有任何區別。怎麽辦?皇帝十分苦惱,使節還在宮中等着答案。泱泱大國,如果連這種小事都無法解答,實在有失上邦之儀。最後,一位老大臣想到了方法。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第2節:聽南懷瑾講《論語》(2)第3節:聽南懷瑾講《論語》(3)
第4節:聽南懷瑾講《論語》(4)第5節:聽南懷瑾講《論語》(5)第6節:聽南懷瑾講《論語》(6)
第7節:聽南懷瑾講《論語》(7)第8節:聽南懷瑾講《論語》(8)第9節:聽南懷瑾講《論語》(9)
第10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0)第11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1)第12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2)
第13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3)第14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4)第15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5)
第16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6)第17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7)第18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8)
第19節:聽南懷瑾講《論語》(19)第20節:聽南懷瑾講《論語》(20)第21節:聽南懷瑾講《論語》(21)
第22節:聽南懷瑾講《論語》(22)第23節:聽南懷瑾講《論語》(23)第24節:聽南懷瑾講《論語》(24)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