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从吾在这时给李敖又送钱,又赠言,除了关心、爱护这位得意弟子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他担心李敖过性与原则性太强,到文献会去后,与上司、同事闹出麻烦,使他和吴相湘今后不好见陶希圣的面。
如果从一般人的角度去看,姚从吾的嘱附似乎很对,但他不了解此时的李敖,其思想已深受另两位思想家胡适、殷海光的影响,并立志抨击黑暗,揭发党非为己任,故他的这些嘱咐,是瞎子翻书——白费神。
姚从吾对李敖的用心虽好,却是庸人之见。他不知,李敖如果按他设计的路走下去,肯定不会成为思想家、“大师”、“斗士”,在其他领域,也难取得今天这样大的成就。
元月31日,国民党大员陶希圣给姚从吾、吴相湘写信,正式通知李敖2月份到文献会任编辑。
姚从吾接到陶希圣的信后,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他希望李敖抓住这个机遇,干点成绩出来,也给他增点光。当天,他给李敖写信说:“希望你能静静地考虑考虑,集中全力干一下子;并以此研究民国史,以期有些具体的成就。同时对于英文也望继续努力,期能自由运用。如此一两年后,民国史有了底子,且可考取留学。”
姚从吾还特别嘱咐李敖,到文献会后,要善用才智,不要把才智用在钻牛角尖或揭人的短上面。要把握住这个好机会,先在民国史的研究中,有些卓越的表现。
2月1日,李敖到“文献会”去报了到。
陶希圣对李敖的到来很高兴。尽管此时陶希圣已在《文星》杂志上看到李敖在《给谈中西文化的人看看病》一文中点名批评了他,为了将李敖这样的特殊人才拉到自己身边,拉到国民党阵营,并为国民党服务,他未计较李敖对他的批评。
陶希圣对李敖说:“我早就听人说过你,你写的文章我也看过,文笔很不错,很有才气。文献会欢迎你来工作。”
李敖点了点头。
陶希圣又说:“我刚刚搬家,原住的房子退出来作为文献会办公的地点。我原住的那间卧室给你作住房。”
李敖当即表示感谢。
陶希圣走后,李敖心想:我怎么可以去住汉奸的住房呢?
过了两天,陶希圣来看李敖,见他未搬到自己的原卧室去,感到很惊奇,连忙问李敖为何不进去住,李巧妙地应付过去了。
又过了几天,陶希圣再去看李敖,发现李敖还未搬进去住,知道李敖不愿住了。他不理解的是,人与动物一样,都是为己的,那么好的住房,别人想都不敢想,李敖却不进去住,真是不可思议。从这件事可看出:李敖不是那种随大流,又见利忘义,见利就钻的人。
陶希圣见李敖不愿到他原来的卧室住,又临时决定在文献室楼上隔了3 间小房,其中一间安排给李敖。
楼上有了小房,李敖觉得再应搬房子了。他将新店乡下租的房屋退给同学陈鼓应,正式搬回台北住。
李敖进入“文献室”,国民党认为拉到了一个大人才。陶希圣心想,在台湾,国民党员到处都是,但真正的人才还是不多,特别像李敖这样才气横溢,有培养前途的人才就更少了。如果将李敖拉进国民党内,他和姚从吾,包括吴相湘在内,就为国民党做了一件太好事。
1962年上半年,陶希圣经常借谈工作为名,与李敖聊天,诱李敖加入国民党,李敖一直未吐口。
7月11日,陶希圣托文献会秘书高祖荫正式找李敖谈话,要李敖加入国民党,并许以入党后,可由“中山奖学会”用公费送李敖去外国留学,李敖也未答应。
7月18日,高祖荫又找李敖谈话,要李敖加入国民党,并对李敖说:“台湾现在是国民党执政,加入了党组织,就是自己人,做任何事情方便,上司又信任,提升又快。你如跟别人打官司,党组织也可帮你说话。”
李敖又一次谢绝了。
事后,李敖告诉高祖荫,他现在没有加入任何党组织的念头,他已自由惯了,不喜欢受这样那样的束缚。还是保持自由之身好。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