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代 南明史   》 第四节 黄道周的出征和被俘杀      Gu Cheng

  隆武帝锐意恢复,郑芝龙却拥兵自重,挟制朝廷,无意进取,双方的矛盾日益激化。首席大学士黄道周不胜愤慨,自告奋勇督兵出福建,联络江西,援救徽州、衢州一带的金声等部义军,设法为隆武朝廷打开局面。1645年七月二十二日,黄道周勉强拼凑了三千多名士卒踏上了征途_0292_0①,隆武帝派赵士超为兵部职方司主事任军前监纪。掌握兵马钱粮大权的郑芝龙内心窃喜,惟恐其不去,既不拨给精兵,粮饷也只支给一个月的定额。师出不久,兵饷就接济不上。黄道周只好利用自己的声望和书法亲笔书写委任状,沿途召募一些忠贞之士。黄道周虽然身处多事之秋,读过一些兵书,为《广百将传》作了注断,却只是纸上谈兵,从来没有指挥过军队。部下兵将大抵是应募而来,缺乏作战经验,凭着一腔热血奋勇向前。施郎(后改名施琅)当时充当偏裨,随同道周出征,他自称“十七岁作贼”,凭军事眼光看出依靠这样一支队伍同清朝正规军作战必败无疑。因此,他向黄道周建议,遣散队伍,只带少数经过挑选的人由小路直接进入赣州,以首席大学士督师的名义节制和调遣南赣、湖广、广东、广西等地总督、巡抚、总兵,会师进龋黄道周为人迂执,不达权变,以为自己有这么一支松松垮垮的军队总比没有好,又把自己的声望估计过高,认为所到之处必将群起响应;何况在他心目中施郎不过一介卑微末将,哪能有什么奇谋良策。施郎见黄道周不采纳自己的意见,不愿陪着他送死,径自返回福建①。黄道周到达徽州府境之后,朦头转向,直到金声兵败被俘,他才弄清楚原来自己的军队同金声部义军只隔一座山。他的兵力能不能解救金声固然是个问题,但至少说明他情报不明,缺乏军事才能。金声部既已覆败,黄道周带领的少数军队又不是清军对手,出兵援徽的目的落了空。他率部从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省)转入江西,一再写信策反清江西提督金声桓,被置之不理。十二月二十四日清军探听到黄道周在婺源县境明堂里下营;第二天清徽宁池太提督张天禄率领宁国总兵胡茂祯、池州总兵于永绶、徽州总兵李仲兴、芜采总兵卜从善分三路围攻,黄道周部下士卒牺牲的有一千多人,余众星散,他本人和文官兵部主事赵士超、通判毛志洁、中书蔡雍、赖继谨,武官游击朱家弟等被胡茂祯部俘虏。②顺治三年(1646)二月初二日,黄道周等被押送到南京,洪承畴劝降不成,奏报清廷后于三月初五日将他杀害①。隆武帝得到黄道周殉难的消息,非常痛惜,追赠为文明伯,谥忠烈。
  ①李世熊《再上石斋黄老师书》中说:“先生之行也,召募市人才三千耳,饷不给于国帑,而资于门生故友之题助,此一时义激慷慨耳。朝廷才给空门扎百十道以当行银,兵事岁月未可解,义助能岁月例输乎?空劄可当衣食易死命乎?就令士马饱腾、人人致命,三千未教之卒可枝住诸道分进数十万之方张之寇乎?”见黄宗羲编《明文海》,补遗第五二三七页。郑达《野史无文》卷十二《郑成功传》记:“道周与芝龙隙,请督师援广信府,芝龙给赢弱卒三千以往,至则败绩。”这两种书记载道周出师时兵力比较可靠。
  ①李光地《榕村语录续集》卷八。
  ②顺治三年二月十九日招抚江南大学士洪承畴揭帖中说十二月二十五日在婺源县一都明堂里“生擒伪阁部黄道周”的是宁国总兵胡茂祯下都司白世彦、张养忠,见《明清史料》甲编,第二本,第一四五—一四六页。又《史料丛刊初编》所收顺治四年七月洪承畴报“徽宁池太安庆广德总兵将领清册”内,不少将领有“顺治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徽州婺源明堂头敌破阵”。
  ①庄起俦编《漳浦黄先生年谱》卷下,见《黄漳浦集》卷首。温睿临《南疆逸史》卷八《黄道周传》说“三月七日”遇害;张岱《石匮书后集》卷三十七则记于三月十八日。李光地记黄道周被俘后坚贞不屈、从容就义的情况颇详细,令人肃然起敬,见《榕村语录》卷二十二。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内容简介序论
凡例第一章 明朝覆亡后的全国形势
第二节 大顺政权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失误第三节 吴三桂叛变与山海关之战
第四节 清军占领北京和大顺军西撤第五节 畿南、山东、晋北地方官绅
第二章 弘光朝廷的建立第二节 朱由崧的监国和称帝
第三节 四镇的形成和跋扈自雄第四节 弘光朝廷内部党争的激化
第五节 清廷接管畿南、山东等地和第六节 1644—1645年河南的形势
第三章 弘光朝廷的偏安江淮第二节清廷对南明弘光政权态度的变化
第三节 左懋第为首的北使团第四节 弘光朝廷的军政和财政
第五节 弘光朝廷的腐败第六节 清廷对大顺和南明用兵策略的变化
第四章 大顺政权的覆亡第二节 陕北战役和大顺军放弃西北
第三节 李自成的牺牲和大顺政权的失败第五章 弘光政权的瓦解
No.   [I]   II   [III]   [IV]   [V]   [VI]   [V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