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青銅時代的蕨類戰爭   》 第九章 呂氏春秋(251B.C.—233B.C.)      瀟水 Xiao Shui

  (一)
  公元前251年,是個多事之年。這一年爆發了上文的燕趙鄗城大戰,同年秋天,叱咤風雲的老秦昭王也去世了。在五十六年執政的烽煙烈火中,秦昭王狠狠打擊了六國諸侯,差一點滅掉趙國,最終他纍了,被上帝請去一起吃點心了。同年,楚國的上國柱景陽同志(驚弓之鳥的那一位)也終於不再驚了,去世了。趙國的平原君同志也在前一年去世了,列國的流行樂都是哀樂。
  當這一連串如雷貫耳的名字,都紛紛在墓碑上找到了自己的歸宿,新一代的驕子和鬥士們,又登上了狼煙蔽日、白骨遍野的戰國舞臺。就在公元前251年這一年的初鼕,一行車馬冒着斜風細雨,離開趙國,在初鼕的原野上行走。他們頭頂上盤旋着來自遠山的鳥群,兩旁飄零起入泥的霜葉。車上坐的,就是未來“頓戟一怒,令天下伏屍遍野”的秦始皇!此時,他尚偎依在媽媽邯鄲姬的臂彎裏,是個八歲的孩子,名字叫做趙政。
  當初,子異和呂不韋趁邯鄲大戰的當口,賄賂守軍,逃奔到了秦軍中。到了秦國以後,子異按原計劃,成為了秦國的王儲。而這時,他的媳婦邯鄲姬卻還抱着小趙政在邯鄲城裏當超生遊擊隊。不久,邯鄲大戰結束後,子異趕緊命呂不韋通過外交交涉,把邯鄲姬和小趙政母子,從邯鄲接來秦國。趙人不得不從。
  於是,就有了我們剛纔看見的原野上的那隊馬車。邯鄲姬手攬着八歲的小趙政,坐在馬車上,嚮着函𠔌關方向,遲緩地開過來了。一路上,他們通行無阻,因為有秦、趙兩國使者共同護送着。使者們手握着“節”,引導着趙政母子的車隊——相當於八輛警車開道。“節”是政府頒發的通行證,樣子像竹筒,是個青銅小工藝品。每當道路遇上關隘,使者一舉手中的“節”,關隘立刻放行。遇到交通阻塞,還可以優先通過。沿途驛站見“節”,一律免費提供住宿飲食。“節”實在是個好東西啊,所以使者又叫“使節”。
  公元前251年,當這隊車馬嚮鹹陽迫近時,傳來壞消息,秦昭王剛剛駕崩了,太子安國君旋即繼位。安國君有好多兒子(二十多個),反映了他搞婦女工作時間長、任務重的特點,結果氣血兩虧,用事不到一年就死了。(因為這個老太子老是接不上班,所以衹好搞婦女工作。)
  安國君一死,他的兒子——子異,就登上了王位。子異錄用自己的哥們呂不韋做相國,封之為“文信侯”。文信侯呂不韋在秦國用事,萬人之上,一人之下,他的十年長綫千金風險投資終於見回報了!可是沒過三年,可憐的子異同志,卻也駕崩了。於是,子異和邯鄲姬生的兒子,十三歲的小趙政,繼位,號為“秦王政”,時間是公元前246年。
  呂不韋繼續以相國身份執政,號稱“仲父”,意思是秦王政的二爹。秦王政的媽媽邯鄲姬,則以母親長輩身份監國,握有大權。秦軍調動軍隊的公文上,都要加蓋邯鄲姬的“太後”印璽。
  呂不韋和邯鄲姬,這兩個邯鄲“金色年華夜總會”裏的“三賤客”(還有一個子異,已死),承擔起了秦國的政務。當初晃着熒光圈唱啊跳啊,似乎不會有什麽出息的小青年,十幾年後竟一躍都成為光耀戰國七雄頭頂上的閃閃政治明星。倆人正值金色中年,三十多歲,一個主內,一個主外,志氣洋洋,奮發治國,把K歌和泡吧的精神都用在了勤奮國事上。並且他們還經常犧牲個人休息時間在下班以後還一起切磋國事,地點通常是在床上,因為史書上說“太後時時竊私通呂不韋”,就是說邯鄲姬和呂不韋互相偷情:這倆位中年人互相撫抱着,哼着“別說愛情就是你的名和姓”的老歌,把秦國治理得滴水不露┅┅┅這真是一段優美而且舒暢的歲月啊!呂不韋與邯鄲姬之間,還是有愛情的啊(雖然中間被子異橫插了十三年,子異與邯鄲姬産出了小趙政這個特殊的結晶)。
  當此之時,秦相國呂不韋食邑十萬戶,門客三千,傢僮萬人。這位風險投資業的鼻祖,終於以一千五百斤黃金的總代價,成就了中國歷史上回報率最大的一筆投機買賣。
  可是誰又會想到,又過了十年以後,呂不韋突然被罷了官,限期離開鹹陽。他的目光中全是迷惑和凄惶。心慌意亂的他,被發配去了河南。在河南洛陽,他登高西望,戀戀回味着鹹陽宮裏那一段不長不短的人生金色之夢。一切輝煌都被歸了零。他無法滿意於一場朝風朝雨的煙,而他卻衹能遠隔千山,讓離情歸於平淡,愛情歸於懷想。終於他把自己的性命,用一杯清清的毒酒,望着西方送掉。
  (二)
  如果認為秦相國呂不韋衹會唱“別說愛情就是你的名和姓”,那就實在太小覷他了。呂不韋是頗有能力的,曾跟六國諸侯過了兩次招。
  就在他以相國身份總理秦國政事第一年的時候(公元前249年),呂不韋就看中並提拔了一個牛人——蒙驁(念傲)。他派蒙驁擔任大將,衝出函𠔌關,沿豫西走廊嚮東開拓,攻占了該走廊東端的戰略要地——成臯地區,把秦國勢力進一步推嚮中原。
  次年,蒙驁又攻占了趙國在山西地區的太原。再次年,蒙驁攻占了魏國的汲、高都等二十城。同年,又攻取趙國的榆次、新城、狼孟等三十七城。後來他又攻拔韓國十三城、魏國二十城,纍積已有九十餘城入賬。諸多戰功,使得這位蒙驁堪稱秦國一時名將,簡直可以號稱“小白起”了(白起拔城七十多)。這位蒙驁,就是未來名將蒙恬的爺爺。和其他秦國將相一樣,蒙驁也是來自齊國的外籍高能量人士。呂不韋善於用人埃
  與秦軍一貫的殺戮作風不同,蒙驁雖然攻城總數超過白起,但戰鬥中沒有斬首的記錄,這體現了呂不韋在《呂氏春秋》中所鼓吹的“義兵”精神,奪取土地城邑就可以了,不鼓勵進行不必要的殲滅戰。直到十幾年後呂不韋死去,秦國史書上纔再次出現斬首十萬的記錄。
  蒙驁的兵雖然“義”,但它吞土並地的一係列凌厲攻勢,還是引起了東方各國的恐懼和警覺。於是,東方諸侯組織起了對秦大反擊,時間是公元前247年,時值戰國末期,前後一共有兩次。呂不韋代表秦國,硬生生地接了六國這兩掌,對於穩定秦國霸業,功不可沒。
  信陵君魏公子無忌被公推為諸侯聯軍總統帥。魏無忌號為戰國四君子之老四,十年前的邯鄲大戰時曾急人之睏,竊符救趙,大名遠揚諸侯,所以諸侯們都給他面子。他約集韓、趙、魏、楚、燕五國軍隊,西討強秦,以求六國最後的掙紮。
  秦國駐中原大將蒙驁看看魏無忌聯軍聲勢浩大,决定避其鋒芒,主動放棄豫西走廊,實行戰略退卻。聯軍一路追擊,雙方經過激戰,秦軍受到一定打擊,蒙驁收容殘部退守函𠔌關。函古關是豫西走廊的西口。魏無忌統率五國聯軍追到,在函𠔌關下挑戰,一直震動了鹹陽。
  但是,五國聯軍進展速度過快,兵員、物資無法補給,以致於無力攻拔函𠔌關,拖延了一陣,幹脆宣告勝利散夥算了。
  瀟水曰:補給綫的問題,一直是製約戰爭成敗的關鍵因素。在朝鮮戰爭時期,聯合國軍統帥李奇微研究了與中國志願軍的交戰記錄,發現了這樣一個有趣的規律,就是中方志願軍發起的每次有威脅的進攻,剛好都是持續八天時間。不論功效如何,八天之後必然中止,不再擴大戰果。這是受了中方軍用物資運輸能力的限製。中國後勤準備的最大限度,是讓每個士兵可以獲得持續使用一周的彈藥和糧食。一旦糧食彈藥耗完,戰役衹能停止。於是李奇微利用這個特點,在戰鬥八天後組織了一次頗有殺傷力的的大反攻,令志願軍同志們很吃虧、很難受——損失了五萬多人。
  魏無忌雖然沒有攻剋函𠔌關,但也算表現出色,立了赫赫戰功,凱旋返回大梁。後邊緊跟着他的,是秦國派來的間諜。這些間諜用一萬斤黃金收買晉鄙的門客。當初,晉鄙老先生一點兒罪沒有,卻被魏無忌指使其門客朱亥大哥活生生地給錘死在邊防軍指揮部了。晉鄙的門客們恨的牙齒癢癢的,於是他們拿了秦人的黃金,四處跳着腳駡魏無忌:“魏無忌擁兵自重,要造反啦!現任魏王要滾蛋啦1
  所謂三人成虎,衆口鑠金,魏安僖王終於沉不住氣了,剝奪了魏無忌的上將軍櫻
  魏無忌從此謝病不朝,與門客作徹夜長飲,以泡妞和喝酒為務,活得好像頽廢派詩人,終於在四年之後酒精中毒而死。作為“戰國四君子”中最有君子之風的人,魏無忌死得還是讓人心情沉重的。不過,到了這樣的季世,可供人沉重的事,還多得很吶。所謂季世,季,就是老三或者老四的意思,比如“冠軍、季軍”。“季世”就是末世、亂世。現在,你去開封市中心,有大相國寺,據說魏無忌的原府第就在該處。
  蒙驁抓住了魏無忌醉死的良機,於同年(公元前242年)再次大舉進攻中原,連拔魏國二十城,再次控製住豫西走廊,甚至沿走廊一直嚮東打通到了齊國,與齊接壤。不但直接威脅齊國,還憑藉此走廊“斷天下南北之腰”,把走廊以南的中原韓魏與北面的趙國截斷,形成了對諸侯的一種半包圍形勢,有利於未來各個擊破。
  東方諸侯無不震恐,準備垂死掙紮,於是再次聯手擊秦,這也是山東諸侯兩次對秦大反攻的最後一次。這次擊秦行動的“帶頭大哥”名叫龐暖,是趙國人,他寫過一本兵書,是個作傢,但是打仗勇猛,曾經擊破燕軍兩萬,擒殺燕國名將劇辛。
  龐暖集結了趙、魏、韓、燕、楚五國之師,但覺得自己的名氣不夠大,就找到了當時能夠耍大牌的人物——戰國四君子中最後活着的一位——楚國的春申君黃歇作為縱約長,浩浩蕩蕩嚮秦國進發。事實證明,選擇黃歇這種肉食者鄙的貴族大牌來搗亂,算是龐暖自找倒黴了。
  黃歇是名義上的縱約長,但實際管事的還是龐暖。龐暖督導着五國軍隊,一路迤邐嚮西而去。一路越走越高,地形越發險峻。他們看見秦國河山形勢確實太好:踐華山以為城,因黃河以為池,可謂關中之固,金城千裏。來到秦國東大門函𠔌關以後,關上更是良將勁弩,堅墻億丈。龐暖認為,錯誤地以函𠔌關作為突破口,是歷次攻秦失敗的原因所在。於是,他命令大軍北上,繞開函𠔌關,從黃河天險擺渡,橫越黃河嚮西進入陝西腹地。果然這裏秦軍佈置不多,五國聯軍兵鋒一直衝到距離鹹陽不遠的蕞城(臨潼地區)。但是蕞城的秦兵非常頑強,五國聯軍久攻不剋,蕞城屹立不動,雙方出現膠着狀態。
  龐暖於是繞過蕞城,直撲鹹陽。鹹陽形勢緊張。相國呂不韋親自擔任統帥,指揮秦軍戍守鹹陽郊區的灞橋,迎擊五國諸侯聯軍。受呂不韋節制,秦國的王翦、李信、桓齬等新出道的本地將官,各自帶領部屬大軍,合計約10萬之衆,佈置在灞橋附近。灞橋地區,一時名將匯集(呂不韋頗能發掘和培養人才啊,這些將官後來都留給了秦始皇,成為秦始皇統一六國軍事戰鬥中的主流名將功臣!)。
  這些秦國名將們,既然是名將,當然知道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敵人這個粗淺的道理。那麽,先擊破五國聯軍中的誰呢?大傢想了想,覺得來犯之敵當中,趙、魏、韓之卒,長期與秦人作戰,都不是好纏的。惟獨楚國人這些年偏安東南,養尊處優,未習戰爭,是個軟柿子。於是秦軍决定集中火力,猛踢猛打楚國這個軟蛋。他們留下部分軍隊與趙、魏、韓三軍對峙,然後抽出其他全部精兵,準備在某天夜間給楚人以毀滅性打擊。
  楚軍統帥黃歇(春申君)正呆在楚營裏欣賞着楚國歌舞。楚國這些年打仗是不行了,就剩歌舞和小蠻腰了。忽然外面跑來了一個秦軍將官——秦軍李信軍團中有一個運糧官,由於運糧誤期,遭到斥責,索性跑到楚國來投誠。他說:“尊敬的黃司令,您別在這兒看節目了。秦軍集合了所有精兵,今夜就要殺過來了,準備給您一個泰山壓卵的毀滅性打擊呢1
  黃歇這個糊塗蛋及時得到該情報,完全可以將計就計,早作埋伏,並且趕緊通知友軍,像《三國演義》裏常用的那樣,給秦軍來個虛營以待,四面合圍什麽的,保證大獲全勝。但是這位“縱約長”卻是選擇了不作為,聞報之後驚慌失措,一聲不言語,也不跟諸侯友軍打招呼,竟然帶領着楚軍連夜回奔楚國。
  這個怯愚無能的黃歇,完全丟棄了縱約長的應有職責,徒然還浪的了什麽“戰國四君子”的虛名,sigh!
  當夜,秦軍還不知道這個情況呢,他們悄悄地對楚營實施了大規模夜襲,以各部精銳聯手衝進楚營,卻發現楚人早跑光了,衹剩一些耗子嘰嘰地圍着鍋裏的剩飯掐架。王翦與衆將面面相覷,竪起拇指稱贊楚國人逃跑的本事國際一流。(能跑得這麽不留痕跡,也是一個本事啊!)
  隨後,王翦約束秦兵,匯同蒙驁、李信這些大將所各領的大軍,直撲趙營——因為趙軍是聯軍中戰鬥力最強的,是聯軍主力。秦軍打算打蛇打七寸,打掉了趙傢,聯軍也就氣沮散夥了。
  趙軍統帥正是龐暖,他突然遭到秦軍大規模兵力的暗夜猛襲,但是並不慌張。他親臨營門,沉着應戰,鎮靜地指揮着趙軍,獨自與王翦、蒙驁、李信這些秦國名將過招。
  雙方一場生死搏戰,血水淹蓋了營前幾百丈的土地,漂起了秦國慘白的月光。兩軍激戰直到天明,趙兵巍然不動。黎明時刻,韓、魏、燕三國友軍聽說趙營遭到偷襲,打得血流成河了,趕緊前來救援。秦國方面知道敵人有生力軍來相助(在冷兵器時代,打半宿仗早就筋疲力盡了,再猛的人也懼怕生力軍),看看不能得逞,方纔戀戀不捨地停止攻擊。
  經過這次激戰,王翦等秦國將領,紛紛稱贊趙軍勇猛,而趙將龐暖更是真將纔也。
  龐暖在此次夜襲戰之中,臨危不驚,從容鎮靜,指揮有方。他和從前的趙將廉頗,以及後來的趙將李牧,堪稱趙之一時良將也。
  龐暖收拾起殘兵,召開陣前臨時會議,發現到會的衹有韓、魏、燕三國將領,而楚國人卻一個也不來,縱約長黃歇先生帶着楚軍,早已像黃鶴一樣一去不復返了。聯軍士氣大為挫傷。衆位將領深感痛惜,認為已經失去取勝的希望(而且深入敵人腹地,糧草大約也不濟了)。於是大傢議定,散夥算啦。
  龐暖
  在一片凄涼的斜陽照耀下,四國大兵拖着一身疲憊,放棄了轉變列國命運的最後一次機會。未來等待他們的,是二十年後被秦人各個擊破,六國相繼滅亡。
  龐暖領着不逞之兵,一邊憎恨着楚國人,一邊又大駡齊國人。他痛恨齊國人置身戰爭之外,拒不參加聯合行動,使得聯軍功敗垂成。於是龐暖又在返國途中,東攻齊國,嚮齊國人泄憤,攻剋了齊的饒安城。這就像沒得到奧運金牌的人,朝着賽場邊賣汽水的傢夥踹了一腳。
  (三)
  當呂不韋和東方六國連連過招的時候,秦國的國君——十三歲即位的秦王政,也步入了青春後期。
  這些年來,秦王政一直未能染指權柄,衹以長身體和念書為務。按照當時小貴族受教育的程序,秦王政六歲的時候應該開始學習識數和辨認東南西北。七歲開始,男孩和女孩要學會不在同一張坐席上吃飯。八歲,秦王政要學習禮讓和進門出門上臺階的規矩。九歲,要學習辨別朔、望這些日曆牌的date。十歲,開始學習語文和數學,分別叫做“六書”和“九數”。十三歲,開始誦讀《詩經》。十五歲,秦王政可以學習射箭駕車。十八歲,秦王政有理由接受加冠禮,從此步入成年,可以看黃色錄像了。對不起,可以親理國政了。
  也就是說,一旦秦王政成人加冠,就可以名正言順地開始親政,呂不韋和邯鄲姬就不得不把手中的既得權力交還給秦王政。如今,秦王政這時候已長出了二十歲的小鬍子,神情也越發焦灼了。
  看着秦王政焦灼的小鬍子長出來了,獨攬秦國大權多年的中年人呂不韋,與少年人秦王政之間的衝突,似乎變得不可避免了。呂不韋不得不有所顧忌,不敢再去找秦王政的媽媽邯鄲姬去makelove了。這就使得後者在深宮裏饑渴難耐。讓她渴望的堅強的他啊經常出現在邯鄲姬的夢裏,她無法忘記無法將呂不韋揮去。
  呂不韋幹脆找了一個叫做嫪毐的同志來自代。關於嫪毐的身世衆說紛紜,大約他是邯鄲人,名字起的也不夠正經,念作“老愛”,大約是老能做愛的意思。在我的想象中,嫪毐是個樂天派,他曾在邯鄲城的金色年華夜總會裏敲古代架子鼓,喜歡hip-hop——所謂嘻哈音樂。他創作了一首《邯鄲路87號》的嘻哈音樂,傳唱一時,歌詞內容是:“衹為一塊香草味的Chocolate。Yeah~sosweet,我最喜歡。邯鄲路的87號,Nodount。改變多少?保留多少?這些年少記號,It'zlikeUNMeNHeNShe。Checkitout!Checkitout。OhYeah!Checkitout!Checkitout1他和所有的嘻哈歌星一樣,歌裏喜歡用Checkitout。
  It'zlikeyouandmeandheandshe,大約指的就是呂不韋(you)、嫪毐(me)、子異(he)、邯鄲姬(she)這一班風塵四賤客了吧。都在邯鄲夜總會裏的。
  據司馬遷說,嫪毐是個“大陰人”,也就是說,嫪毐腰裏的大哥大的信號特別強。有一次,呂不韋傢裏開“糜爛生活派對”——這是古代貴人們的一種時尚,就是賓主們都光着身子跟三陪女一起喝酒——從夏桀時代到魏晉風流都是如此的,甚至晉朝宰相也一樣露着私處跟大傢喝酒,這大約是很風雅的一種古人的交際方式吧。現代的上流社會,似乎也會這樣。總之很風雅。我在美國的時候,也聽說過美國同學有裸體派對。
  這時候,嫪毐也脫光衣服,加入了裸體派對的現常他光着身子對光着身子的大傢說:“各位來賓,各位朋友,我是嫪毐!今天我脫得光光的,給大傢表演一段人體藝術,這是我的絶學,請各位Checkitout1
  於是他把腰裏的“堅強的它氨拿出來了。大傢一看,super長,登時驚倒一片。嫪毐得意洋洋地把“堅強的它氨展示一圈,然後插進一輛車子的也不知什麽地方,說了一聲Checkitout*—咦!居然把車子撬着推出去老遠。賓客們無不歡呼雀躍,大呼wonderful。
  嫪毐的人體藝術
  邯鄲姬風聞了這件事,心癢難耐,立刻央求呂不韋把嫪毐請來,給她做專場表演。呂不韋正巴不得自己能脫身呢。他趕緊拔掉嫪毐的鬍須和眉毛,化裝成宦官,以宦者的名義把他送進宮裏。嫪毐一進宮,見到邯鄲姬,隨即打開自己的堅強的大哥大,說:“太後,請看!這是我自傢培養的神仙棒,請Checkitout1邯鄲姬一check,如癡如醉,要死要活,史書上說她“絶愛之”。從此倆人過起了神仙日子。邯鄲姬古井情深,還為他懷孕生下了倆孩子——就是秦王政的弟弟了哈。歌女出身的邯鄲姬是個敢作敢愛的人啊,是中國古代的麥當娜。
  邯鄲姬很喜歡嫪毐的嘻哈音樂。每當嫪毐唱起了邯鄲路87號,It'zlikeUNMeNHeNShe,邯鄲姬就情不自禁回想起了邯鄲的從前歲月。也許歌女時代的她的愉快和自由,遠勝過鹹陽深宮裏的寂寞斜陽吧。
  王太後邯鄲姬也許是聽夠了呂不韋老掉牙的“愛你在心口難開”,也許是其它原因吧,總之她開始疏遠呂不韋,而把萬千寵愛都轉移投在了嘻哈一族的嫪毐身上。沒了太後的撐腰——邯鄲姬是個不可小覷的政治人物,她是秦王政的媽媽,也就是說,她是秦國的王太後,沒了王太後的撐腰,呂不韋的勢力有所滑坡,政治名譽也有點過氣。而嫪毐則由於太後(邯鄲姬)的寵幸和扶植,開始青雲直上,不但具備了巨額財富——傢僮數千,富貴驕人,被封為長信侯,封地地跨兩個郡,成為秦國歷史上封地最廣的人(也是整個戰國時代封地最廣的人)。而且嫪毐還掌握了超出呂不韋的權力,《史記》上說,秦國政事皆决於嫪毐。求着嫪毐想在他的門下當官的人逾千。嫪毐已經遠遠逾越了一個普通男寵的身份,而上升為一個強勢的政治人物。
  嫪毐政治集團,從此成了呂不韋集團的強大對手。
  (四)
  公元前238年,秦國這駕赫赫威風的西部馬車,由王太後邯鄲姬、長信侯嫪毐、相國呂不韋、秦王政,四個人分別驅使着。每人操一根馬鞭,各有各的方向,這樣的馬車能不瘋嗎?
  四股勢力中,邯鄲姬的權柄最大(相當於慈禧太後),但她也最為難,因為其餘三股勢力都與她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有的是情人,有的是老情人,有的是兒子。她該幫誰不幫誰,顯得至關重要。她的猶豫,給了秦王政以機會。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眼看二十二歲了,早就該加冠親政了,但母親一直拖着不給他加冠,就是不想讓他親政。他能從母後邯鄲姬等人手中奪回權柄嗎?其實很難。就像光緒帝要從慈禧太後手中奪權而發起“戊戌政變”,最終還是失敗了。
  秦王政要想奪權,不能單槍匹馬,必須有人幫他,用政治術語說,叫做有一個“班底”,或者不好聽的話叫做“黨羽”。這就像光緒要奪權,需要結合康有為、譚嗣同等人,乃至還要拉攏榮祿、袁世凱。衹不過光緒的這個班底不甚可靠,又多是書生,終於白丟了些腦袋。
  秦王政選擇了誰做班底呢?他看到了自己的弱小,就很聰明也很幸運地把呂不韋拉進了自己陣營。呂不韋是一度的當權派,但隨着邯鄲姬大力支持嫪毐,嫪毐集團崛起,呂氏與嫪毐氏發生衝突。秦王政利用了呂不韋的不滿心理,與呂聯合,於是勢力陡然增強。此外他還得到朝中大臣昌平君、昌文君的支持。總之,比起光緒帝,秦王政的腰板硬氣多了,而且意志堅定,對母後邯鄲姬不存幻想,鬥志彌堅。
  但邯鄲姬卻在對待兒子秦王政的態度上猶豫不定。《史記》上說,邯鄲姬和嫪毐進行密謀(他倆是結成一夥的),準備從他倆人所生的孩子裏找一個替代秦王政。不過我們比較懷疑這種說法,因為當真刀真槍的火並開始以後,邯鄲姬並沒有動用自己的勢力來直接支持嫪毐。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邯鄲姬在情人(嫪毐)和兒子(秦王政)兩者之間,一直沒有作出明朗的取捨决策。
  邯鄲姬的不作為,使得嫪毐很被動。顯而易見,如果邯鄲姬繼續無動於衷下去,秦王政就會如期加冠。加冠就標志着親政的開始,可以名正言順地動用國傢權力,從而開始清洗朝臣中的異己分子。那時候,邯鄲姬作為秦王政的老媽不會有什麽生命危險,嫪毐卻成了被拔了毛的雞,任憑宰割了。他私通太後生子的事實,以及耀武揚威有奪政之謀的傳聞,都足以要了他的命。
  嫪毐是個很有權力欲的人。不管怎麽樣,他有一百個理由要把秦王政幹掉,否則自己就沒命了。幹掉秦王政以後,讓他嫪毐和邯鄲姬生的孩子當新國君。於是,他不等邯鄲姬猶豫不决了,準備單獨動手,時間選在秦王政的二十二歲加冠禮上,目的是阻止秦王政親政,形式是發動武裝政變,代號叫“斬首行動”(這名是我加的)。
  叛亂的武裝從哪裏來呢?其實很簡單,光緒帝要革老太後慈禧的命,必須有自己的武裝,所以光緒的班底裏的譚嗣同找袁世凱談合作,拉攏袁手中的新軍。嫪毐也是一樣的,他神通廣大,羅緻了大批的投靠者,秦國一批文官武將聚集在他周圍,形成他的班底,進而控製了朝廷中和地方上的一些幹部,通過他們可以調動一些縣的軍隊。
  縣的軍隊,屬於非典型軍隊,戰鬥力不算很強(典型軍隊是正規國傢軍,由邊防軍、野戰軍和都城警衛軍組成。縣的軍隊屬於地方武裝,是正規軍的後備隊)。雖然縣的軍隊比較土,但嫪毐也有洋氣的,鹹陽城裏用於保衛王宮的騎兵和步卒,也都跟着嫪毐走了——這相當於象棋田字格裏的士,雖然戰鬥力不一定多強,但地處要害,用於宮廷政變,一個衛士可以頂一千個野戰軍。
  此外,參與嫪毐叛亂的還有大使館的一些人——戎狄的酋長們——這也是反叛的老例了,內亂總要勾結些外應,至少能有個退路。當時正是四月春天,鹹陽頭頂的天空闊大、清新而且輕快,伴隨着各縣叛軍嚮鹹陽城內匯集,風在鹹陽宮道的大樹梢頭搖曳,散發出清涼的春天的氣息。
  但是,秦王政這時候並不在鹹陽宮,這使他揀了條命。秦王政這時候正在鹹陽以西的雍城(陝西鳳翔),那裏是秦國的發祥地,秦王族的老祖宗們“吃食堂”(受香火)的地方。秦國當年最早的都城就在雍城。秦王政正在這裏,面對着老祖宗的在天之靈,加冠呢。——事實上,秦王政呆在鹹陽的時候,嫪毐不敢也不便於策動叛亂。嫪毐是趁着秦王政去雍城加冠的時候(加冠必須得去雍城,得讓老祖宗們看得見),嫪毐趁着鹹陽空虛而公然組織叛亂。
  秦王政在雍城得到消息說:鹹陽城幾乎已經被叛亂分子控製了,鹹陽市長(內史)、國傢組織部副部長(中大夫令)以及王宮警備司令(衛尉)等人,都率部跟隨嫪毐叛亂了。鹹陽已經宣佈獨立,並且隨時發兵嚮西殺奔雍城。
  秦王政趕緊找自己的譚嗣同、康有為,也就是他私下一直培養的班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相國呂不韋,商量。呂不韋趕緊從外地徵調國傢正規軍隊前去鹹陽平叛。昌平君、昌文君也是秦王政的班底成員,一旁幫着張羅。
  鹹陽城的這場戰鬥據說相當殘酷,呂不韋、昌平君、昌文君調集的正規軍具有野戰和攻堅的豐富經驗,而嫪毐的反叛之衆由縣卒和宮廷衛隊構成,前者比較土氣,後者又近乎花花公子。經過一場血腥砍斫之後,幾百顆叛衆的腦袋被丟棄在鹹陽大街上。一些鹹陽宮裏的宦官也參加了平叛軍事行動,在中國歷史上,宦官一般是幫着帝王賣命的,難怪帝王們都那麽寵信他們。
  嫪毐被敗兵裹着,化裝逃出鹹陽,像拉登那樣跑在附近山村打遊擊。當時已經到了春天的末尾了,他看見今春的草以蔥緑,隔年的草以枯黃,一齊簇擁在殘春這一面旗幟之下,歲月像着了火的荒草一樣,內心紛亂如麻。
  從春季到秋季,秦王政不斷嚮全國發出通緝令,賞格最終增加為:“有生得嫪毐者,賜錢百萬。殺之,五十萬。”這五十萬的概念,大約也相當於五千萬美元吧。嫪毐很快就被自己的同夥出賣了(重賞之下有叛徒啊),經過短暫的審訊,嫪毐同志就被押赴農貿市場車裂,時值秋天九月。嫪毐發起的“斬首行動”終於以斬了嫪毐的首而告終。
  嫪毐的五瓣屍體,好像一隻海星,載於馬車,在鹹陽城內來回傳示,這是他最後一次嚮群衆展示自己的人體藝術,許多人湊嚮前來“checkitout”,特別是對於傳說中最偉大的部分。這個原本快活的市井小青年,放着好好的市井小生活不過,非要替上流社會操心,終於死而不得其所了。
  受其連累,嫪毐的父族、母族、妻子三族都被殺光了。嫪毐的門客,多數當了勞改犯,每天帶着枷去修城墻、鋸木頭、吃盒飯。嫪毐的班底中,首要分子有二十人被梟首,其中包括鹹陽市長(內史)、組織部副部長(中大夫令)、王宮警備司令(衛尉),還有佐弋。“佐弋”是陪伴君王打獵的武士部隊的統領,這是一個現在所沒有的官,類似戴維營營長吧。受嫪毐一案牽連,親嫪毐者被流放四川的達四千余家。嫪毐的勢力,被一個秋字掃蕩得空空如也。
  至於母親邯鄲姬,秦王政在盛怒之下堅信她間接或直接參與了叛亂,遂把她驅趕出鹹陽城,遷入老祖宗的雍城反剩後來,有二十七個不知深淺的進諫者要求遣返母後,秦王政毫不猶豫地把他們當作叛黨羽翼分子處死了,屍體攤在鹹陽宮門外晾着。於是第二十八位茅焦同志讓人扛着壽衣也來進諫了,茅焦說秦王政不孝,有桀紂之行;虐待老媽,國際影響不好!恐諸侯聞之,由此背秦也。
  秦王政方纔醒悟,寬釋邯鄲姬。為了照顧國際影響,秦王政還特意親自去迎接哩。
  但是,老的能饒,小的卻難恕:嫪毐和邯鄲姬所生的兩個小孩,都被裝在布囊裏,用棍子撲殺了。九月的鹹陽,秋風一片肅殺。史書上說,這一年秋九月的中國非常寒冷,路有凍死者,真是讓人有大限來臨之嘆。而Terminator秦王政,也正是在這樣的肅殺寒冷的背景下走上歷史舞臺,操起他那鞭策宇內的長鞭。
  順便說一句,電視劇上叫他嬴政是不對的。當時的中國人有很多種姓,但有一種姓,屬於一整個傢族的徽記,比如周天子姬姓、齊國姜姓。這種姓,不能挂在某個具體人的名字前。所以我們可以說周王朝是姬姓國傢,但不能把“姬”冠在周王族的人名前面,不能管周文王叫“姬昌”。同樣,“嬴”是秦王族的姓,它屬於整體王族,也不能挂在某個人名字前。所以,叫秦始皇為“嬴政”是錯誤的,應該叫他“秦王政”或者“始皇帝”,以及“趙政”——因為他年幼的時候是在趙國。這種意義上的族姓,後來漸漸沒有了。
  (五)
  邯鄲姬、嫪毐、呂不韋、秦王政,駕馭秦國馬車的四個人,其中嫪毐、邯鄲姬已經被解除駕照了,接下來就是呂不韋了。
  呂不韋確實數有大功於秦國。秦王政的父親子異本是一個“久質於趙”的“庶孽”(王室姨娘的孩子),他能回到秦國繼承王位,都是由於呂不韋這位大商人“破傢”的金錢資助。當初若不是呂不韋的安排,子異、秦王政一傢人早不知流落到哪裏去了,哪還有今天!想到這裏,秦王政陰森、沉重的臉上也不免露出一絲柔情。呂不韋不但沒有篡位行跡,相反他平叛有功:組織兵力平息了嫪毐大哥的軍事政變,免去秦王的殺身之禍。今天他秦王政能夠順利親政,體會君臨萬衆的榮耀,全賴呂不韋的鼎力襄助。
  但是,徜徉在秦王政臉上的柔情並沒有停留太久。呂不韋和嫪毐一樣,兩傢都是以侵奪王權作為存在和發展的前提的。嫪毐畢竟衹是個暴發戶,而呂不韋則是三朝元老,在秦國根基很深,長期任用高品質人才,織起了一個盤根錯節的大網,客觀上侵占了君主的權力。
  秦王政喜歡讀韓非子的書,天生帶有很強的專製欲望,深知君主必須獨治的政治法則,而剛好呂不韋也迷戀權力。解决辦法衹有一個:秦王政或者呂不韋,其中一人實質性地退出權力核心。
  於是,秦王政命令呂不韋退休,回到封地洛陽去。
  呂不韋意外之極,衹好謝恩。一切仿佛夢一場,呂不韋被罷了官,趕出鹹陽,惶惶如喪傢之犬,時年已五十來歲。
  當時正值十月,寒秋的第一場雪,它出人意料地到來,在某一個不為人知的夜晚,它悄然無語地灑嚮大地。鹹陽作為一個龐大而孤獨的城也不可避免地夾在雪中,黑夜中的雪綫條條降下,城市的樓頂揭示出幽藍的天空。
  寒雪裏的泥漿爬上行路者的鞋和馬車車輪,馬匹嘶叫着,開出函𠔌關。呂不韋去了他的洛陽封地。
  在接下來的一年裏,呂不韋實在應該多看一些老子、莊子的書,當個江湖散人算了。但是他迷戀權力的老毛病跟他年輕時候用一千五百金投資子異時一樣嚴重。當記憶中優美的片段總止不住要錚錚作響,他就以為現在的落寞是為了聆聽也是待發啓程。他無法對平淡的現狀心滿意足,無法與疲憊零亂的生活握手言歡。呂不韋總是巴望着有一天能夠重返政壇,所以他藉助諸侯各國的媒體(也就是當時所謂的“賓客”),嚮鹹陽城施加壓力。
  史書上說:“諸侯賓客、使者相望於道,請文信侯。”意思是各地的媒體和諸侯使者紛紛嚮秦王政求情,絡繹不絶,前後相望於道路,都要求給呂不韋復官。但是,適得其反,秦王政不但沒有再次起用呂不韋的意思,反倒震驚於呂在民間和諸侯中影響力的巨大,恐其為變,立刻發出更深更遠的流放令——把呂不韋驅逐到偏僻的四川山溝裏,看你還怎麽跟媒體勾搭!
  流放令是這麽寫的:“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傢屬徙處蜀。”——你們全家快滾去四川吧。
  (其實,呂不韋還是有功的,為秦國攻城略地,還滅掉了大周王室的殘局,封十萬戶侯是受之無愧的。至於號稱仲父,那是秦王政幼年時候的事,他以丞相身份獨立支撐了秦王政幼年時代的軍國大事,號稱“仲父”也是有必要的。)
  呂不韋深感寒心,他其實並沒有造反的意思,衹是想重回政壇。可惜他實在太不瞭解秦王政了,秦王政是古來最獨的人,不肯與任何人分享權力,不肯讓呂不韋重返政壇。呂不韋在一片凄涼和憤懣之中,不想去四川了,幹脆舉起鴆酒,飲鴆而死。這件事發生在公元前235年。
  對於一個政治生涯被意外中止了的人,也許繼續活下去確實是種折磨,平淡的生活比激情生活更容易讓人疲憊。而且這時候他五十多歲,正是馳騁政壇的金色年紀。
  呂不韋死後,激起了一場不大不小的政治風波。呂不韋的賓客及門生故吏數千人,偷着舉行了盛大的遊行集會,以給呂不韋出殯為名,從洛陽遊行至洛陽郊外的北邙山,折騰了一通。這種大規模的會葬行動不無政治示威之嫌。秦王政聞之,下令徹底打散這股勢力。呂不韋的門生故吏,凡是有臨葬者,一律驅逐出境。如果臨葬者是秦國人,目前擔任六百石以上年薪的官員,剝其爵位,遷徙於房陵。五百石以下年薪的,不管有沒有臨葬哭喪,一律遷徙。從而徹底把呂不韋的遺留勢力清除了。秦王政還在政治輿論上嚷嚷道:誰敢再“操國事不道”(為國傢辦事不老實),如同嫪毐、呂不韋者,寡人必籍滅其滿門!
  秦王政確實是個“寡”人啊,而所謂“老實”的標準,大約就是聽寡人的話了。
  秦王政的強壓手段,使人臣和群衆無不側目,再也不敢“不道”了,秦國政治,從此走嚮了一種缺乏各階層臣民參與的極端獨裁政治。法傢改革時候倡導的強化君權,被秦王政錯誤地推嚮了極點。28年後,隨着秦王政的死去,獨裁政治再也撐不下去了,各階層人奮起反抗,大秦朝迅速坍塌解體。
  秦王政的獨裁,葬送了秦國一貫進步的清明的容許參與的政治作風,倘不是他,大秦朝在統一六國後將不會如此短命。
  獨裁,不但不利於穩定,也不利於發展。因為它剝奪了臣民各階層的參與權。
  瀟水曰:說秦王政“專獨”並不冤枉他,他對呂不韋事件的打擊面越拓越寬,直到開始“大索”(類似肅反運動),排查任何與呂不韋、嫪毐有牽連的人。到了最後,秦王政幹脆發現所有來自六國的人,都跟呂不韋有牽連!於是他下達了歷史上著名的“逐客令”,大舉驅散六國來的布衣英才,一反秦國在歷史上任用六國人才的優秀傳統。
  這時候,呂不韋的門客之中,有一個叫李斯的英才,在被驅逐回國的道路上,冒着生命危險,上書勸諫秦王政,說:“不要為了謀求穩定就自斷其臂埃人才沒了,秦國雖然穩定了,不會再有造反了,但是,誰去為秦國賣命打江山埃相反,六國用了這些人才,秦國豈不危矣,這不是資糧於敵嗎?快別幹這樣揮刀自宮以求清靜的傻事了。揮刀自宮以後,清靜是清靜了,小雞雞也沒了,沒法傳延後代啦。”這就是李斯著名的《諫逐客疏》,古今讀之,令人振慨共鳴,李斯豈不偉哉!
  秦王政也覺得自己是氣糊塗了,於是停止肅反擴大化,並且從此留意提拔李斯。但是秦王政的專獨性格,卻其實一天也沒有收斂。後來他每天閱讀五十斤重的公文,一切細小國政皆專斷於他,生怕被臣下架空了,被大臣們不無憤懣地形容為“天下之事,無大小皆决於上”。秦國卿相衹能俯匍待命,無聊充數罷了。一切都是聽他一人獨自裁决。
  (六)
  我曾在博物館裏看到一隻戈頭,上邊刻着“相邦呂不韋造”,這是呂不韋在這個地球上的惟一遺物。其中“相邦”就是相國的意思,後來漢朝人為了避諱劉邦,纔把相邦改叫相國,連史書上從前的相邦,也都得改。
  呂不韋為相的十二年中,奪取了周天子王室殘餘分子的最後一部分地盤,徹底滅掉了大周朝,並發掘並培養了蒙驁、王翦等一幹名將,為秦國攻取趙、魏、韓百餘座城池,從而在中原西部增建了三川郡,又打通並控製了豫西走廊,斷截天下南北之腰,在走廊以東增設了東郡,並降服中原東部的衛國,流徙衛君。並且呂不韋遏止或擊退了和龐暖先後組織的諸侯聯軍合縱攻秦戰役,獲得了兩次反圍剿的勝利,徹底澆滅了六國復強的最後希望。呂不韋於公於私,確實都是秦王族的功臣。
  關於相國呂不韋的死,其實並不如後代所理解的,源於他與邯鄲姬的婚外戀。在男女作風一貫開放的先秦,這是小事。呂不韋的死,其實有着更深刻的原因。
  呂不韋認為,君主不能濫用權力,必須對君權加以限製。這個思想在他的《呂氏春秋》一書中反復提出,並且他拿出了三種限製君權的辦法:
  第一,《呂氏春秋》書中主張分封製,以空間的分割來限製君權。
  呂不韋在書中說:“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意思是讓更多的賢者分享政權,以便限製君主的權力,避免帝王獨裁。
  第二,以武力限製君權。
  按照正統觀點,人民拿起武力對付君主,那是犯上作亂,但呂不韋不這麽看。他在《呂氏春秋》中說,對於愚君,要以禪讓的辦法叫他下崗。而暴君,下民則可以直接推翻他。呂不韋謳歌了商湯滅夏、武王伐紂的革命行為。
  第四,君臣分工。
  君要“處虛”,“執其要”,把權力下放給大臣。臣子是要“忠”,但忠是忠於自己的職事,而不是忠於某個人(上級或者君主)。顯然,呂不韋的這種君臣觀,是從“公天下”和“利於群”的原則出發的,是積極的,符合現代行政理念的,是有利於國傢的,不能簡單理解成呂不韋想奪權。
  呂不韋命令門客們把《呂氏春秋》這本二十萬字的大書寫成之後,挂在鹹陽農貿市場門上給民衆觀看,宣稱“有能增損一字者與千金”。言下之意,呂不韋想把自己打造成一派理論權威。如果民衆和其他學者們也挑剔不出什麽反對意見,那麽《呂氏春秋》中的“限製君權”思想就可以主導秦國的意識形態,從而迫使秦王政也接受它。
  然而,獨斷剛愎的秦王政不肯接受“呂不韋思想”,他更喜歡君權專製。秦王政更愛看法傢韓非子的書。韓非子的《孤憤》上說得很清楚,君主應該專製,應該牢牢掌握一國之柄,用“法、術、勢”控製好大臣。韓非子全文反對大臣分權,否則就會“國地削而私傢富”,“主失勢而臣得國”。
  韓非子的書很好地教育了秦王政,秦王政嘗臨捲嘆息道:“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如果我能拿到韓非子的簽名,一起歐洲五日遊,死也沒有遺恨了。
  呂不韋想要限製君權,提出公天下、分封製、君臣分權等口號,簡直是與虎謀皮。最後,作為韓非子的fan,秦王政用一杯毒酒教育了呂不韋。呂不韋的死,就死在了他限製君權的思想,與秦王政的專製情結冰炭不容上。
  呂不韋雖死,但他“限製君權”的呂不韋思想,“公天下”的一種口號,終於在近代得以實現。
  也許你覺得呂不韋的思想太超前了,其實不然,與呂不韋同時期歐洲地中海畔新崛起的羅馬共和國,實行的就是限製君權的“共和製”:國傢首腦(執政官)由選舉産生,任期有限。國傢權力被國傢首腦(執政官)、元老院(貴族代表)、保民官(平民代表)和公民大會分享,體現了限製君權,反對獨裁的原則,所以叫共和。
  假如當初依了呂不韋的路綫一直走下去,秦國照樣還是要統一中國的,而且統一後絶對不會衹存在了短短十五年就崩潰。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青銅時代的蕨類戰爭 引子:人之初第一章 三皇神跡(46億——約5000年前)
第二章 黃帝蚩尤(約5000年前)第三章 堯風舜雨(5000-4000年前)
第四章 虛無之夏(公元前2070—前1600年)第五章 商祖烈烈(公元前1600—前1046年,青銅時代)
第六章 大周天子(公元前1046—前771年)附錄
青銅時代的恐竜戰爭 引子 (關於上一本書)第一章 笑傲諸侯(770 B.C. --700 B.C.)
第二章 傾國二姬(700 B.C.—685 B.C.)第三章 大哉強齊(685 B.C.—645 B.C.)
第四章 江漢新貴(B.C.770—B.C.645的楚國)第五章 獻公之恨(B.C.768—B.C.650的晉國)
第六章 秦晉之好(B.C.650—B.C.645)第七章 晉文踐土(B.C.645—B.C.628)
第八章 獨霸西戎(628 B.C.—620B.C.)第九章 趙氏孤兒(B.C.620—B.C.607)
第十章 問鼎中原(B.C.607—B.C.590)附錄
青銅時代的蜥蜴戰爭 第一章 強哉驕,大晉風流(600B.C.-580B.C.)第二章 鄢陵舞蜥(580B.C.-575B.C.)
第三章 悼公再霸(575B.C.-555B.C.)第四章 禍起蕭墻(555B.C.-545B.C.)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