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评传 》 金庸传 》
第49节:第二十六章 应邀赴台 与蒋经国论时政(2)
冷夏 Leng Xia
辛磊 Xin Lei
谈话中,提到了周恩来。蒋经国说:“抗战时在重庆常和周恩来见面,他的确是很能干的。周恩来对中共有大功劳,如果中共没有周恩来,那是搞得一团糟了。”
查良镛注意到:国民党自己人谈话间所用的“共匪”一词,在与他谈话时换成了“共产党”。
最后,蒋经国客气地请查良镛对台湾提些批评。因为已谈得很久了,查良镛顾及时间,便只提了一点:“听说台湾的军事、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事无巨细,都要由蒋先生亲自决定。我以为你应当掌握政策,一般实际事务交由部属分层负责。在一个民主政体中,应当职权分明,同时你也可以节省些精力。”
蒋经国微笑着沉思片刻,然后解释道:“你的意见很对。只不过我求好的心太切,总想一切事情推进得快些。看到工作不如理想,心里就很焦急,我亲自去督促推动,总希望大家多加一把劲。”
查良镛点头表示理解这种心情,但心里又想:这显然还是家长式的领导,还是继承“老先生”的传统来办事。这仍旧是“人治”而不是“法治”。
告别蒋经国后,查良镛仍思绪不断,他想:“公平地说,蒋经国当了‘行政院长’一年,台湾各方面便有显著进步。只在外交上有重大挫折,但这是任何人都无能为力的……”
查良镛注意到,台湾所发生的变化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便是正致力于发展经济。事实上,还在查良镛来台之前就听说,台湾现在的行政院是“经济内阁”。而他所要访问的“副总统”严家淦,之所以能升到“总统”的高位,主要就在于他在经济建设上的贡献。这天,查良镛去“总统府”与严家淦会面。
“总统府”确显出与众不同。红地毯从大门一直通向会客室,两边有卫兵持枪敬礼。这场景让走在红地毯上的查良镛感到严肃之至。但进了会客室,与严家淦开始谈话后,气氛又全然不同了。查良镛从始至终都感觉是在一位经济学教授的家里听他讲经济理论。
其实,严家淦的平易近人,是查良镛早就听说了的,所以也并不感到意外。
给查良镛印象最深刻的,是严家淦主要谈台湾经济的缺点,而不谈优点。
严家淦谈道:“我们的国防费用负担很重,预料美国的军援不久就会停止。但我们要尽快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准。关于国民收入,有很多种解释,如果一个国家的国民平均收入很高,但军费开支、政费开支用去了一大部分,老百姓的真正收入就不太多。我们要使老百姓的真正收入增加得更快。”
严家淦给查良镛特别讲到他最近两次去美国时遇到的情形:“有几个美国朋友见到我时很惊讶,话中意思是说:怎么你还在这里?我以为台湾早完蛋了。”
说着,严家淦摇摇头,又语气平和地说道:“如果我们勤勤恳恳地为老百姓做事,我们是不会完蛋的。”
严家淦谈锋很健,谈着谈着早已超过了预定时间。这时,一个秘书进来轻轻说:“张秘书长在外面,有事请示。”
一听这话,查良镛连忙起身告辞。严家淦摆手道:“不忙走,不忙走。”
让查良镛重又坐定。严便亲自出去请张宝树(“中央党部秘书长”)进来,要他一起参加,继续谈下去。
与蒋经国、严家淦等台湾政要的谈话,给查良镛留下深刻印象。后来查良镛撰文评述说:“这次我到台北,印象最深刻的事,不是经济繁荣,也不是治安良好,而是台北领导层正视现实的心理状态,大多数设计和措施,显然都着眼于当前的具体环境。”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湖北人民出版社 |
|
|
第1节:前言 | 第2节:第一章 家族显赫 已领风骚数百年(1) | 第3节:第一章 家族显赫 已领风骚数百年(2) | 第4节:第一章 家族显赫 已领风骚数百年(3) | 第5节:第二章 与书为伍 八岁开始读武侠 | 第6节:第三章 文章惹祸 被联合高中开除 | 第7节:第四章 打抱不平 竟招致勒令退学(1) | 第8节:第四章 打抱不平 竟招致勒令退学(2) | 第9节:第五章 进大公报 身无分文走香江 | 第10节:第六章 北上求职 垂头丧气返香港(1) | 第11节:第六章 北上求职 垂头丧气返香港(2) | 第12节:第七章 新晚报里 常与梁羽生对弈 | 第13节:第八章 偶试身手 书剑恩仇露锋芒(1) | 第14节:第八章 偶试身手 书剑恩仇露锋芒(2) | 第15节:第九章 文坛佳话 三剑客彩笔争辉(1) | 第16节:第九章 文坛佳话 三剑客彩笔争辉(2) | 第17节:第十章 雪山惊天 射雕奠宗师地位 | 第18节:第十一章 编导电影 才子巧遇俏佳人(1) | 第19节:第十一章 编导电影 才子巧遇俏佳人(2) | 第20节:第十二章 自立门户 八万港元创《明报》(1) | 第21节:第十二章 自立门户 八万港元创《明报》(2) | 第22节:第十三章 经营惨淡 自撰小说撑报业(1) | 第23节:第十三章 经营惨淡 自撰小说撑报业(2) | 第24节:第十四章 倾力报道 逃亡潮带旺《明报》(1)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