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评传 》 路遙十五年祭 》
第49節:第二輯憶念(9)
李建軍 Li Jianjun
1983年期間,他回到了延安。那是一個秋末鼕初的日子,大地一片肅殺。一見到我,他就抓住我的手,他面色鐵青,他說,這些天來,他腦子裏衹迴旋着一句話,就是:"路遙啊,你的苦難是多麽深重呀!"他在延安待了3天,為了安慰他,我在賓館裏陪他住了3天。我說:"作傢是永遠不會被打敗的!充其量是回到延安來吧。我永遠是你的朋友。"3天之後,那個有霜的早晨,我又用自行車將他帶到了東關車站,送上長途班車。一些天後,我為他寫了一首詩,這首詩先發表在《星星》,後來收入我的詩集的首篇。
說起詩歌來,附帶說一句,《人生》發表在雜志上後,路遙將雜志拿給我,他有些不自然地說,裏面用了你的詩,你不會介意吧我說,我不會介意的,我感到榮幸。"不過,"路遙接着機智地說:"是書中一個叫黃亞萍的人物,偶爾讀到了你的詩,抄到筆記本上,送給高加林的!你去追究她吧!"說完,我們都哈哈大笑起來。
6、讀者讀到這裏,也許會認為我們是平等的。我想說讀者衹判斷對了一半。是的,在人格上,我們是平等的。尤其是對我來說,我的娘肚子裏帶來的那種獨立不羈的性格,不願意讓任何人來製約我。但是,在文學這個技術性問題上,我一直視他為導師,他的"對自己要殘酷"的名言,一直成為我鞭策自己的一條警鞭。在陝北這塊土地上,他永遠是第一小提琴手。有幾次回到延安,他用嘲笑的口吻對我們這一群說:"你們都在忙些什麽呢為一些不值得的事情苦惱和憤憤不平。你們不如拋開這些,去寫自己的作品,一天寫出兩千字,一個月就是一個中篇了,再用一個月的時間修改和抄出來。發過幾個中篇後,誰也就奈何你們不得了。"他這些話總給我以教益。
這裏我記起了一件事情。1985年春節過罷,我去省作協小住、改稿。路遙領我到門房,去討客房的鑰匙。或許是門房老漢不想給,或許是他真的不拿鑰匙。他支吾其詞,說是等一等,他去尋鑰匙。路遙聽了,不再理他,徑直走到客房門口,大吼一聲,用肩膀將門推開了。"你就住在這裏!"他說。
7、路遙本身是一個充滿矛盾的人物,也許,他的本身,比他小說中的任何人物都更精彩、更復雜和更具有文學的獨特性,可惜,他英年早逝,沒有可能再去表現這一切了。這是整個人類的損失!人類整體利益的損失!我曾經多次給路遙說過,我說,如果讓你經受一次大的打擊,脫離現在的生活軌道,而走嚮內心反省,一定會有比《人生》和《平凡的世界》更為精彩的偉大作品出現的。這次,命運為他提供的打擊是疾病,可惜,他沒有能戰勝它。我在無限的惋惜哀痛之餘詛咒命運。
患病期間,我曾三次去看望他。兩次是在延安,一次是在西安,第一次看他時,我將洛川縣委書記送給我的、自己捨不得抽的一條紅塔山帶給他,妻子說醫生肯定不讓他抽煙的。我說,衹要他是路遙,衹要還活着,他就一定要抽煙,果然,他欣喜地接過我的煙,開始抽起來。路遙說的第一句話是,這就是作傢的悲劇,我願意用一切得到的來輓回它(指身體)。他要我一定要珍惜身體,最好去醫院全面檢查一下。他接着問起我的孩子的情況,他說他該上四年級了吧。他說疾病使他的人生觀徹底改變了。他愛天下所有的人,所有的人都是他的朋友,說這話時,他眼裏噙着淚水。我坐在床邊,緊緊地抓住他的手,他說不要這樣,傳染。但是我一直固執地抓着,直到離開。看到在床上蜷成一團、瘦得不成人形的他,加上這間充滿壓抑感的小屋,我想起《紅與黑》中的於連·索黑爾在獄中的最後情景。我終於沒有能抑製住自己的眼淚。"你怎麽把自己弄成這個樣子了?"我說。第二次,是我陪王巨纔同志去看他的。第三次,是在西安,我從北京回來,專門在西安逗留了一天,請遠村領路,去看他。結果沒能見到他。醫生讓留個條子。我在條子上說。路遙兄,所有的朋友都祝你好,你是一個堅強的人,你一定會邁過這個門坎的。我將為你祈禱。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新世界出版社 |
|
|
第1節:人們為什麽懷念路遙(代序) | 第2節:第一輯歷程(1) | 第3節:第一輯歷程(2) | 第4節:第一輯歷程(3) | 第5節:第一輯歷程(4) | 第6節:第一輯歷程(5) | 第7節:第一輯歷程(6) | 第8節:第一輯歷程(7) | 第9節:第一輯歷程(8) | 第10節:第一輯歷程(9) | 第11節:第一輯歷程(10) | 第12節:第一輯歷程(11) | 第13節:第一輯歷程(12) | 第14節:第一輯歷程(13) | 第15節:第一輯歷程(14) | 第16節:第一輯歷程(15) | 第17節:第一輯歷程(16) | 第18節:第一輯歷程(17) | 第19節:第一輯歷程(18) | 第20節:第一輯歷程(19) | 第21節:第一輯歷程(20) | 第22節:第一輯歷程(21) | 第23節:第一輯歷程(22) | 第24節:第一輯歷程(23)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