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义说部 》 狄青演義 》
第四十九回 包待製當殿劾姦 瀋御史欺君定罪
李雨堂 Li Yutang
次日五更,包公進朝,先到朝房,衆文武頓覺驚駭,內有幾位忠良問道:“包大人賑饑事已畢了?”包公回言尚未。有老姦龐洪問道:“既然賑饑未完,大人何以還朝?”包公道:“有要事還朝,少停便見分曉。”龐國丈心中不悅,暗想:這包黑子忽而還朝,不知何故,衹願他月月年年不在老夫目前,我便心安。
少言國丈不喜,時當五更,衹聽得景陽鐘撞,竜鳳鼓敲,聖駕登殿,文武官金階入覲已畢,黃門官啓奏萬歲道:“有竜圖閣待製開封府尹包拯,由陳州還朝,現在午朝門候旨。”天子傳旨宣進,黃門官領旨,宣進無私鐵面賢臣,三呼萬歲,朝參已畢,天子欣然問道:“朕命賢卿賑饑,公務完畢否?”包爺道:“臣賑饑未了。”天子道:“卿公務未了,何故忽回見朕?”包公道:“臣啓陛下,臣無事不敢私回,衹為姦臣欺君瞞法,國傢大事,非同小故,豈容狠毒衆姦,暗裏誤國。是以不分晝夜,奔走回朝,要奏明陛下,削姦除佞,以免江山搖動之憂。”天子道:“據卿所奏,姦佞出於何方?即奏朕知。”包公道:“臣知姦佞出在朝中!”
君王聞奏,看看兩班文武,不知又是哪人動了包黑子之怒。有幾位不法姦臣,都是面面相覷。天子道:“滿朝文武,個個赤膽丹心為國,卿傢知道誰是姦臣?”包公雙目直視瀋御史,奏道:“臣啓萬歲,瀋國清乃是姦佞之臣。”瀋御史聽了,不覺大駭。君王聽了,問道:“包卿,怎見國清是姦臣?”包公道:“瀋國清是個欺君誤國、藐視法紀之臣。”君王正要開口,有龐國丈出班奏道:“臣啓萬歲。”天子道:“龐卿有何奏聞?”國丈道:“臣奏包拯欺瞞陛下,藐視國法,因何賑饑未完公務,又非奉旨,私離陳州,忽地回朝,搖唇鼓舌,欺壓朝臣,望我王不可聽他。原命他往陳州賑饑,完其公務,饑民方得沾恩。”
天子聽罷,正待開言,卻激惱了包公,即道:“國丈,此事與你無幹,何故多管?”國丈被他一說,也覺無顔,衹是敢怒而不敢言。君王想道:包拯原乃正直之臣,不奉旨召,一旦忽回,想必因國傢有重要事情。即呼道:“包卿有奏,速即言明!”包公道:“臣啓陛下,楊宗保領職邊關二十餘秋,辛勞佐國,我主亦所深知。即狄王親失去徵衣,旬日討回,又有大功,可以抵罪,五雲汛李守備父子謀害虎將,冒功被戮,乃按照軍法而辦。豈料李成妻瀋氏,不守婦道,膽敢前來告呈禦狀,冒犯天顔。我主未明刁唆之弊,委麯多端,差孫武前往邊關,誰知不查倉庫,圖詐贓銀,真乃欺君佞臣。又被莽漢忿怒詐贓,打辱欽差,犯了法律。”包拯尚未奏完,嚇得國丈魂不附體,急奏道:“陛下,包拯乃無憑無據之言,他陳州遠離邊關數千裏,焉能一一概知?況他不奉宣召,賑務未畢,衆民豈不仍受饑苦?望我王令他仍往陳州救濟饑民,方不誤公務。”包公道:“國丈何須多言,我非為國傢大故,必不合公務而私回。特為國除姦,與你何涉!”當時君王點首道:“包卿,你在陳州,果然怎知邊關委麯情事,也須細言朕知。”包公道:“臣啓陛下,臣在陳州,不但邊延之事明晰,即朝中姦權欺君壞法之事,一一盡知,容臣細奏。前數天朝內姦臣主唆匪人,叩間上呈禦狀,我主但聽一面之詞,準狀發交瀋國清審辦。聖上哪知他心存私意謀害功臣,不究孫武詐贓,獨究失去徵衣,嚴刑焦廷貴,不能成招,膽大瀋國清假造口供,以欺陛下,若非佘太君進朝分辯,焦廷貴睏難免死,即功勳元老,也要一旦傾殞。此等欺君昧法之人,留為國患,必須徹底澄清,纔是國傢之福。”
一番言語,嚇得瀋御史、孫侍郎暗暗驚怕,連國丈也覺心怯,君王大呼道:“包卿,你果能明其內中原由,且細細奏來。”當時包公將三月初三在陳州路逢怪風冒體,疑有冤情,是夜在北關築臺,聽候申訴,恍惚間衹見女鬼稱言尹氏名貞娘,說丈夫是西臺瀋御史瀋國清等情說了一遍。君王聽了此言,嚮瀋國清道:“此姓名可是卿之妻否?”文班內有內閣大臣文彥博,欣然出奏道:“尹氏乃臣中表之戚,少有賢德,素稱堅貞,正是瀋國清所配發妻。”
當時君王聽了點頭,再問瀋國清。但他方纔聞聽包公之言,已聽出神了,不禁毛骨悚然,心膽戰兢,不敢擡頭,君王詢他,答言不出。君王見此,滿心疑惑,因問他何以口也不開。旁首國丈好生着急,想來機關定然敗露了。君王又問道:“包卿,這尹氏可有枉屈告訴於你?”包公道:“據尹氏訴說,丈夫瀋國清,食君之祿,深負君恩。瀋氏是他胞妹,衹因妹丈李成父子,冒認了狄王親功勞,被楊元帥所殺,故特來京要為其夫報仇,瀋國清挑唆他告禦狀。聖上準狀,差官查庫,孫武欺君詐贓,丈夫身入姦黨,嚮他功諫,不特不從,反遭其毆辱。又思丈夫作此虧心之行,日後終無好結果,故氣憤自縊,衹望丈夫改善離姦。此等賢婦,可以留芳青史。臣得此一信,趕速回朝,分辨清白,奏聞陛下,速辦衆姦。倘或忠良被其一網打盡,聖上江山,誰與保守?”君王聽了包公之言,便道:“朕知道矣!”三個姦臣聽了,心中搖搖,不知如何是好。卻聽君王呼道:“包卿,惟據鬼魅之言,作不得真,算不得憑。況前數天寡人已差官前往邊關,召取狄、楊二臣回朝了,且待寡人親自問供,不必卿傢費心,且不要耽擱在此,速回陳州賑救饑民,待完公務回朝,厚報卿勞。”包公道:“陛下,若楊元帥領守邊關,無事平寧之日,尚且不可一天離職,何況目下兵臨城下之秋,若楊、狄二帥召取進京,邊疆重地,萬一有失,江山即難保守,這是斷然動不得的。臣鬥膽已將御賜竜牌,阻攔車旨欽差止步,恭候聖命追轉。若論陳州賑饑,賑濟普遍,不日即可功竣。故臣敢於交與州官代辦,决無誤民之虞。茲有此警報,陛下勿雲鬼魅之事,盡屬虛妄,臣曾歷歷見之於夢,衹有自裁自付。臣拿得定是真情,故敢力辯,以分清濁。伏乞我王發臣司辦,是非公私,斷不誤的。”
君王還未開言,瀋國清忍耐不住,進階俯伏道:“臣也有奏言。”君王道:“卿傢有何奏言?”瀋國清道:“臣妻尹氏,乃急病身亡,並非怨忿自盡,何來鬼魂警報,求請伸冤的幻事?此乃包拯與臣有隙,狂妄誣言,伏乞我主,睿聖天聰,勿準包拯妄言誣奏,仍命他速往陳州賑濟饑民為上,免他在朝妄生枝節。”包公道:“臣也有奏,前時臣藉聖上三件活命的寶貝,曾救了不少民命。今尹氏身死,望我主再藉三般寶貝與臣,將尹氏救活,然後細細審詢,定知內中委麯之事,免叫忠良受屈。”瀋國清道:“臣妻身亡多日,已經備棺成殮,掩埋墳中,皮骨已消化了,焉有死而再生之日?包拯強言妄奏,無非思害臣一命。望我主勿降此旨,方免死者不安。”這一番話激得包公怒氣勃勃,呼道:“瀋國清!休得謊言,你妻子尹氏,曾經誥命,現受王恩,死了尚不備棺成殮,將屍掩埋泥土中。你乃一刻薄之徒,今日駕前尚敢誑奏,說什麽備棺成殮,什麽屍體消化!”瀋國清聽了此言,心中猶如火炙,渾身發抖,不敢復辯。
當日尹氏身亡時,瀋國清在國丈前未曾言及,如若龐洪得知此事,定然要叫他備棺埋土的。此時國丈氣得面色青紅,呆呆看着瀋國清,想道:不該土掩這王封誥命的夫人,實乃欺君辱爵,倘被包拯起了屍,實是罪名重大,怎能輕赦!
不表龐洪自語,當下包公駕前請旨起屍,君王準旨,即道:“依卿所奏,可將尹氏起屍,召回欽差,免取楊、狄二臣。此案重大,卿須嚴加細究,審明復旨定奪。”包公道:“臣領旨!”天子又命內侍取出先帝時高麗國入貢三件還魂活命寶貝,付賜包公已畢,忽班中閃出孫兵部啓奏。他一來不服包公多事,二來幫助着孫武兄弟,連忙俯伏金階道:“臣兵部尚書孫秀有奏,據包拯所說,尹氏的屍骸,埋於土中,如若起不出屍,包拯也該有班奏欺君之罪。”包公道:“臣也有奏,臣據尹氏告訴之詞,已知其屍骸在於瀋府後花園內,桂花樹旁泥土之中。伏祈我主詢問瀋國清,便知真否。”嘉祐君道:“包卿之言甚是。”又問道:“瀋卿此事有否?”瀋御史聽了,心中又驚又亂,身發寒顫,料想也瞞不過,衹得奏道:“臣妻尹氏,果是埋掩於後園桂樹旁土內。”嘉祐君聽了,竜顔大怒,喝道:“無禮欺君的賊臣!斷難赦恕,王封命婦,不肯備棺成殮,全無夫婦之情。倫常倒置,敗壞三綱,莫此為甚!”喝令值殿將軍,將此欺君賊臣之輩拿下,登時剝削冠帶,即國丈也難開口求饒。一班姦黨盡吃驚慌,滿朝文武惟有駭笑。
是日包公領了三般法寶,別了聖駕,帶了瀋御史出朝而去。天子退朝,文武各散。
不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一回 選秀女內監出京 赴皇都嬌娥灑淚 | 第二回 八王爺蒙恩獲美 狄千金慰母修書 | 第三回 寇公勸駕幸澶州 劉後陰謀換太子 | 第四回 遭洪水狄青遇救 犯中原西夏興兵 | 第五回 小英雄受睏求簽 兩好漢憐貧結義 | 第六回 較技英雄分上下 閑遊酒肆惹災殃 | 第七回 打死兇頑除衆害 開脫豪傑順民情 | 第八回 說人情忠姦辯駁 演武藝英傑縱橫 | 第九回 急求名題詩得禍 報私怨越律傷人 | 第十回 受傷豪傑求醫急 濟世高僧贈藥良 | 第十一回 愛英雄勸還故裏 恨姦佞賜贈金刀 | 第十二回 伏猛駒誤入牢籠 救故主脫離羅網 | 第十三回 脫圈套英雄避難 逢世誼吏部扶危 | 第十四回 感義俠同伴離姦 圓奇夢賢王慰母 | 第十五回 團圓夢力薦英雄 奉懿旨勇擒竜馬 | 第十六回 感知遇少年訴身世 證鴛鴦太後認親人 | 第十七回 狄公子乘醉尋姦 包大人夜巡衡事 | 第十八回 狄皇親索馬比武 龐國丈妒賢生心 | 第十九回 禦教場俊傑揚威 彩山殿姦徒就戮 | 第二十回 奬英雄實至名歸 會俠烈情投意合 | 第二十一回 薦解徵衣施毒計 喜承王命出牢籠 | 第二十二回 離牢獄三傑談情 解徵衣二雄立志 | 第二十三回 現金軀玄武賜寶 臨凡界王禪收徒 | 第二十四回 出潼關劉慶追蹤 入酒肆狄青遇母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