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思考 与哲学大师一起漫步:与哲学大师的人生对话   》 第49节:二、实践(4)      高路 Gao Lu

  其次,实践是人运用手段的活动。目的毕竟是意识性的东西,并不能完成对象到产品的转变,仅仅有一个造酒的方案,哪怕它再宏大、再严密、再完美,也不能使葡萄从地里长出来,使它变成酒。要想把对象变成产品,还必须通过一定的手段。人不是神,他的智能和体能虽然是发展着的,但同时也是有限的。因此,人要达到目的,必须增强和延长自己的器官,也就是根据方案选择和利用外在物质去作用对象。这就是手段。它放大了人的智能和体能,使人的力量获得了无限发展的可能。譬如,蒸汽机增大了人的力气,纺纱机加快了人的速度,如此等等。酿酒也要依靠手段,要有运输工具、压榨设备、酒窖,特别是还要有根据酒的品种选用特殊木料制成的酒桶。这些手段上面都凝聚着科学技术,是人类世代积累的成果。
  最后,实践是有结果的活动。结果有两种,成功和失败。这与纯粹的自然运动不同,后者完全是一个自然规律发生作用的过程,结果也是自然的,无所谓成败。实践当然也要遵循规律,然而,它却是在主观目的的指导下,通过主观选择的手段的运用,作用于人化了的自然界,这样就有了主观因素与规律的关系问题,由此也就出现了成败。最优秀的酿酒大师也不能绝对保证自己造出的酒符合预先的目的。
  "当然,这杯酒是成功了。"马克思饮了一小口酒说,他站起身,走到水边,对着广阔的湖面,高声诵道:
  你好好听着,我决不会用自己的痛苦
  去换取奴隶的服役;
  我宁肯被缚在崖石上,
  也不愿做宙斯忠顺的奴仆。
  一阵风迎面扑来,湖面泛起涟漪,回荡着粗犷而激越的声音。
  好!杨慧和李智鼓起了掌,诗好,朗诵得也好。
  "说的是希腊神话中的盗火者普罗米修斯吧?"杨慧问。
  "是的。"马克思答道,这是他被锁链缚在山崖上时,回答众神的使者海尔梅斯时说的话。
  "以诗言志,这几行诗袒露的是您的心声吧?"李智问。
  "普罗米修斯是哲学史上最伟大的殉道者和圣人。"马克思说。
  风渐渐大了,波涛翻滚。
  他们离开了湖畔。
  "您还没谈康德的先验论呢?"杨慧提醒道。
  "谈过了。"马克思说。
  "我怎么没听到?"姑娘奇怪地问。
  "不信你问他。"马克思朝李智扬了扬下巴。
  李智想了想,然后点点头。
  "怎么回事?"姑娘更奇怪了。
  "马克思老爹刚才讲的实践,实际上已经给出了答案。"李智说,"人的头脑中先验的成分来自人类的实践活动。从个体的角度说,是他自己实践成果的积累;从社会历史的角度说,是社会成员的传递以及人类世代的传承。"
  杨慧"噢"了一声:"是这样啊。"
  "对了,"马克思说,"每个星期三和星期日的晚上,布鲁塞尔工人协会都要在'天鹅饭店'举行聚会。明天正好是星期三,我邀请你们同我一道参加聚会。怎么样,有兴趣吗?"
  "当然有。"他们答道。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中国工人出版社
第1节:一、愤世(1)第2节:一、愤世(2)第3节:二、苦行(1)第4节:二、苦行(2)
第5节:二、苦行(3)第6节:三、自主(1)第7节:三、自主(2)第8节:三、自主(3)
第9节:一、性恶(1)第10节:一、性恶(2)第11节:一、性恶(3)第12节:二、霸道(1)
第13节:二、霸道(2)第14节:二、霸道(3)第15节:三、为人(1)第16节:三、为人(2)
第17节:三、为人(3)第18节:三、为人(4)第19节:一、存理(1)第20节:一、存理(2)
第21节:一、存理(3)第22节:一、存理(4)第23节:二、明理(1)第24节:二、明理(2)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