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 万里长城纵横谈   》 第四编 民族融合(7)      Dong Yaohui

  四是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社会秩序的安定以及因寺庙建筑用工、蒙古上层招募耕垦、屯田的发展和“闯关东”“走西口”等,大批中原农民来到塞外,促进了大漠南北与东西的农牧业和手工业空前发展,经济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康熙中期,内蒙古南部的一部分牧民从游牧转向半农半牧生产,农业有了相当发展,河套、西剌木伦河流域、东北、新疆以及蒙古一些地区大批农田开垦出来。灾荒之年,内蒙古所产谷物“京师亦常赖之”。长城以北的手工业在清朝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皮革、靴帽、毡制品、柳编织品、首饰、金银制品、马具、酿酒、榨油、粮食加工等手工业也都有一定规模的发展。金、银、铜、盐、碱、煤等采矿业和森林采伐业都有较大发展。木材、口盐、碱大量运销中原各地,活跃的商业贸易往来于万里长城一线。清朝“旅蒙商人”迅速发展,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已达20余万人。中原和江南的绸缎、布匹、茶、烟、粮食、金属器具、陶瓷制品、供佛用器等转运至大漠南北的东自黑龙江中下游,西至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又将各种畜产品、貂皮等野兽裘皮、贵重药材、牲畜等运销长城以南各地。商业的繁荣、商路的开辟与延伸,促进了长城区域城镇的发展。北京是全国的贸易中心,其他除宁夏(银川)、库伦(今蒙古乌兰巴托)、归化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张家口之外;漠南的多化诺尔、八沟(平泉)、建昌(塔子沟)、乌兰哈达(赤峰)、集宁、百灵庙;漠东的呼伦布雨尔(海拉尔)、胪滨(满洲里)、卜奎(齐齐哈尔)、墨尔根(嫩江);漠北的恰克图、乌里雅苏台、科布多;长城西部地区的秦州(今甘肃天水)、兰州、西宁、哈密、乌鲁木齐等都是重要的商业城镇。长城以北的文化获得了发展,汉文被满、蒙古、达斡尔等族广泛学习和使用,出现了康熙、乾隆等书法家;曹雪芹、尹湛纳希等文学家;明安图等科学家;留下了呼和浩特金刚座舍利宝塔天文图刻石、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建筑艺术群等。
  会盟是怎么回事?
  1691年五月份,清康熙皇帝为了加强长城以北的边防和对喀尔喀蒙古的管理,在多化诺尔即现在的多伦与内外蒙古各部贵族进行了会盟。当时乌兰布通战役刚结束,康熙皇帝就亲自主持内外蒙古克图王公大会,土谢图汗、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等都到会。康熙帝检阅了八旗兵,会上通过几项决定:一是规定喀尔喀蒙古须遵行清朝的法令;二是给喀尔喀蒙古王公以汗、郡王、贝勒、贝子等爵号,取消原有的济农、诺颜等名号;三是在外蒙推广旗盟制度,在喀尔蒙古设立35旗;四是正式承认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格根为外蒙古大喇嘛,确立他的宗教地位。这次会盟改善了喀尔喀蒙古各部与清政府之间的关系,也使清王朝对漠北地区的管辖得到加强。
  么说外八庙是民族大团结的象征?
  在承德避暑山庄的北面和东面,依次排列着11座庙宇,呈众星拱月之势,环列在山庄外围。其中第一座溥仁寺建于1713年,至1780年建成须弥福寿之庙共历时66年,由于这11座寺庙中有8座朝廷派驻喇嘛,由理藩院发放银饷,因此,习惯上人们称之为外八庙。这些庙宇吸收了汉、藏、蒙古、维吾尔等族艺术文化特点,造形奇特,富丽堂皇。实际上,外八庙的修建,是当时清朝帝王政治活动的产物,是联系边疆各少数民族,团结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的政策体现。清初,正是清王朝上升时期,到了康乾时代,虽然在政治上稳定了中原,巩固了清王朝的政权,但与边远少数民族间的隔阂还没有完全解决,于是清王朝对蒙古、西藏、新疆各民族采取了团结与怀柔的政策。如达什瓦尔内迁按达庙,土尔扈特部万里东归与普陀宗乘之庙,到班禅六世朝见乾隆等,都是这一政策的生动体现,从而增强了各民族对清王朝的向心力,消除了历史上长城内外民族间的对峙状态,维护了民族间的团结,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外八庙是康乾时期民族大团结的象征。
  扈特万里回归是怎么回事?
  土尔扈特是厄鲁特(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明末从今新疆塔尔巴哈台地区徙居额济勒河(今俄罗斯境伏尔加河)下游。遭沙皇俄国欺凌达一个半世纪,沙俄一直以武力进攻、威胁利诱等手段,妄图吞并、制服土尔扈特人。土尔扈特人始终顽强抵抗并保持同祖国的密切联系。1771年1月5日,不堪沙俄凌辱的土尔扈特人为了维护民族生存,在渥巴锡率领下,毅然踏上重返祖国的征程,他们沿途冲破俄军围追堵截,渡过乌拉尔河,冲破哈萨克和巴什基尔人的拦阻,历尽千辛万苦,历时近8个月,行程万余里,于当年7月17日抵伊犁河畔,悲壮征程胜利完成。乾隆于长城脚下的木兰围场召见渥巴锡等四位首领,又在避暑山庄万树园赐宴,亲写“土尔扈特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碑永志。土尔扈特万里回归,谱写了各民族心向祖国和民族团结的光辉篇章。
  西口”的说法是怎么形成的?
  “走西口”是指清代山西、陕西等地的破产农民,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冒禁翻越长城,到内蒙古西部地区去谋生的一种活动。清朝初期,长期镇压农民起义和抗清的斗争,客观上造成了北方长城以内生产的极大破坏,各地田地荒芜,屋房残破,人丁流亡。所以大批的山西、陕西、甘肃和部分河北的破产的农民、战败的农民起义军,或“携男挈女”,或孤身一人,千百成群,背井离乡,由杀虎口等处冒险越长城,“走西口”,去归化“觅食求生”。流民从土默特向西,或向蒙民租地垦种,或入大漠私垦,形成了“走西口”的迁徙群体。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一编 历史沿革(1)第一编 历史沿革(2)第一编 历史沿革(3)第一编 历史沿革(4)
第一编 历史沿革(5)第一编 历史沿革(6)第一编 历史沿革(7)第一编 历史沿革(8)
第一编 历史沿革(9)第一编 历史沿革(10)第一编 历史沿革(11)第一编 历史沿革(12)
第一编 历史沿革(13)第二编 建筑遗存(1)第二编 建筑遗存(2)第二编 建筑遗存(3)
第二编 建筑遗存(4)第二编 建筑遗存(5)第二编 建筑遗存(6)第二编 建筑遗存(7)
第二编 建筑遗存(8)第二编 建筑遗存(9)第二编 建筑遗存(10)第二编 建筑遗存(11)
No.   [I]   II   [III]   [IV]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