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筑 竜臥紫禁城   》 第49節:第四章 紫禁城裏的另類-萬歷皇帝三十年不出宮(3)      李濤 Li Tao    薑曉東 Jiang Xiaodong

  人亡而政息。萬歷皇帝將張居正在位時所用一批官員有的削職,有的棄市。而張居正針對時弊而施之政也被廢止,朝廷慢慢地走嚮沒落,大明朝也恢復了以前弊端叢生的舊觀,原本稍微得到緩和的矛盾再次凸顯。
  萬歷皇帝初期,對內閣做了重組,在一大批文官被調換後,首輔申時行成為了新內閣的核心。申時行把張居正死後的下場看在眼裏,他吸取教訓,一貫以不求功、衹求無過的作風行事,把精力都放在了平衡君臣關係和維護朝廷穩定上。雖然,申時行竭力地維持着朝廷的局面,但是,這樣的日子並沒有維持多久。甚至可以說,申時行的行為潛移默化地加劇了朝廷內部的矛盾。原本反對張居正改革的官員們,掀起了新一輪的鬥爭,尤其是一些頑固的文官,他們總是遵循着正統的道德規範,把矛頭直接指嚮了申時行,甚至指嚮萬歷皇帝。
  那些反對張居正的文官們,總認為申時行與張居正共過事,便認定他是與張居正一夥的,他們不斷地對申時行發起攻擊,認為他的平衡術是為了貪圖權力。申時行在協調君臣關係,維持朝廷局面上,面對着非常大的壓力。
  初始,申時行受到攻擊的時候,萬歷帝並不以為然,他認為這些官員的鬥爭無非是為了私人恩怨,或者是貪圖名利,但當這些文官侵犯到自己的皇權時,他纔發現自己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他提出要親自訓練軍隊,但是這些大臣們說不合祖製,硬是把這種想法壓了回去;他下令為自己修建豪華的陵墓,並親自去視察,結果遭到大臣們的嚴厲批評,說他太過招搖,並且出行太不安全。
  皇權與文官之間的衝突日益加劇,萬歷帝備受壓抑。作為一國之君,手握大權而不能去實現自己想做的事情,這是任何一個皇帝都無法容忍的。在這種時候,每個皇帝以其不同的個性有不同的表現。而萬歷帝,則逐漸選擇了較為消極的對抗方式,消極怠政,開始過着聲色犬馬的生活。
  最終讓萬歷帝與朝臣文官間矛盾全面激化,而使得這個皇帝最終徹底消極怠政的原因,則是因為一個女人--一個他深愛的女人。
  早在萬歷六年(1578年),14歲的萬歷帝就在母親的安排下,迎娶了一位姓王的平民之女做皇后,這位王皇后既沒有十分出衆的姿色,也沒有出衆的才華,更重要的是,她與萬歷帝幾乎沒有心靈上的溝通。萬歷九年(1581年),萬歷帝使一位年長的宮女懷了孕,這位宮女生下一子後,便榮耀地被封為了恭妃。恭妃深知皇帝並不愛自己,但仍然沾沾自喜,畢竟她的兒子常洛是皇帝的長子。在恭妃生下子常洛的同時,萬皇帝也迎來了他的真愛--鄭淑嬪。鄭淑嬪不僅有着閉月羞花的容貌,而且聰明伶俐,更重要的是她與萬歷帝非常有默契,兩人彼此感到能進行心靈上的溝通。試想,在一個到處充滿窒息氣息的皇宮裏,遇到一個可以交心的愛人,萬歷帝自然會對自己的愛人寵愛有加,尤其是在她也生下一位皇子以後。
  在萬歷十四年(1586年),萬歷帝不顧群臣反對,毅然册封鄭氏為貴妃,其地位明顯高於恭妃王氏。最初萬歷帝提出册封時,群臣反對,是出於正統道德規範。萬歷帝越來越無法忍受大臣們的這種強力干涉,作為皇帝,連封一個貴妃的權力也沒有,那拿皇權來還有什麽用?於是,他當機立斷,為了心愛的人,全然不顧大臣們的反對,執意而為之。
  萬歷帝十分寵愛鄭貴妃,對鄭貴妃為他生的兒子常洵也是萬般疼愛,而對王皇后、恭妃卻不屑一顧,恭妃為他生的長子常洛自然得不到父愛。甚至作為一名父親,他全然沒有想到及時讓兒子讀書,直到大臣們據理力爭,常洛在13歲時纔受到文化的洗禮。大臣們當然不能容忍萬歷皇帝的做法,他們竭力維護恭妃及皇長子的權益。
  也許愛是萬歷帝在深宮中唯一可以感到慰藉的東西。於是,在萬歷帝心裏,沒有什麽比寵愛鄭貴妃及給予兩人的愛情結晶以最大的庇護更重要的了。正是基於這些理由,萬歷帝早已經忘了他還是其他皇子的父親,還是大明國的一國之君。而文官大臣們當然不能由着皇上的性子來,他們無時無刻不提醒着萬歷皇帝要遵循這些那些道理。當萬歷帝因為愛人、愛子的事情上與朝中固執的文臣的衝突不斷加劇的時候,夾在中間的首輔申時行則是苦不堪言,兩頭不討好,而其一心經營的君臣平衡關係也慢慢被徹底打破。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前言第2節: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樂皇帝北平升京(1)
第3節: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樂皇帝北平升京(2)第4節: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樂皇帝北平升京(3)
第5節: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樂皇帝北平升京(4)第6節: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樂皇帝北平升京(5)
第7節: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樂皇帝北平升京(6)第8節: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樂皇帝北平升京(7)
第9節: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樂皇帝北平升京(8)第10節: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樂皇帝北平升京(9)
第11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1)第12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2)
第13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3)第14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4)
第15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5)第16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6)
第17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7)第18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8)
第19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9)第20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10)
第21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11)第22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12)
第23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13)第24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14)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