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論語新解——思與行 》
子罕篇第九(4)
何新 He Xin
[原文]
子欲居九夷①。
或曰:“陋②,如之何?”
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譯文]
(9.14)孔子想去九夷。
有人說:“那裏偏遠簡陋,怎麽能住呢?”
孔子說:“有君子住到那裏,還有什麽簡陋?”
[註釋]
①九夷,東夷。《明堂記》:“九夷之國,東方為九夷。”東夷古代常以指今之韓國及日本諸島。《韓非子·說林上》雲:“周公旦攻九夷而商蓋伏。”商蓋就是商奄,“魯東海縣本有夷屬,故《尚書》稱萊夷為島夷。”(《四書稗疏》)
皇疏:“東有九夷:一元菟、二樂浪、三高麗、四滿飾、五鳧臾、六索傢、七東屠、八倭人、九天鄙。此海中之夷。”邢疏:“東夷傳,夷有九種:曰畎夷、於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元夷、風夷、陽夷。”
《後漢書·東夷列傳》:“昔箕子違衰殷之運,避地朝鮮。夫子不見用於中夏,乃施八條之約,使人知禁,遂乃邑無淫盜,門不夜扃,回頑薄之俗,就寬略之法。行數百千年,故東夷通以柔謹為風,異乎三方者也。敬政之所暢,則道義存焉。仲尼懷憤,以為九夷可居。或疑其陋。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九夷者,夷有九種,朝鮮特九夷之一。”
②陋,鄙陋。
[原文]
子曰:“吾自衛反魯①,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②。”
[譯文]
(9.15)孔子說:“我從衛國回到魯國後,要整理樂麯,使《雅》歸雅樂、《頌》歸頌樂,各自配上合適的樂麯。”
[註釋]
①魯哀公十三年,孔子返魯(鄭玄引《左傳》記在哀公十一年鼕,誤)。
②雅、頌,指詩經中的樂麯。
“雅”和“頌”一方面是詩經內容分類的類名,一方面也是樂麯分類的類名。因古樂失傳,已無可考。
《漢書·禮樂志》雲:“周衰,王官失業,雅頌相錯,孔子不論而定之,故曰:‘吾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也。’子曰:‘師摯之始,《關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關雎》篇次非有所錯,然洋洋之盛,必待孔子正樂之後。蓋自新聲即起,音律以乖,先王雅頌皆因之以亂,詩則是也,聲則非也,故曰‘惡鄭聲之亂雅樂’也。”
[原文]
子曰:“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喪事不敢不勉,不為酒睏。何有於我哉?①”
[譯文]
(9.16)孔子說:“在外執事於公卿,在傢執事於父兄。喪禮不敢不認真去辦,不因為喝酒而誤事。這對我來說,又有什麽難呢?”
[註釋]
①皇侃疏引衛瓘說:“三事皆為酒興。”準此,則知孔子頗好酒,又一直在以司祭(相師)身份,在列國為貴族主持喪事。
[原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①”
[譯文]
(9.17)孔子站在川水邊,說:“時光正像它啊,日夜不停地流去。”
[註釋]
①《集註》:“天地之化,往者過,來者續,無一息之停,乃道體之本然也。”
[原文]
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①
[譯文]
(9.18)孔子說:“我沒有見到過愛好仁德就像愛好女色的人!”
[註釋]
①《史記·孔子世傢》:孔子居衛,靈公與南子同車,命孔子為次乘,招搖過市。孔子醜之,發此言。
[原文]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①,止,吾止也。譬如平地②,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譯文]
(9.19)孔子說:“好比堆山,衹差一筐土,停止,是我自己想停止的。好比填地,衹倒了一筐土,進展,也是我自己想進展的。”
[註釋]
①簣(kuì),即今語筐。
②平,動詞。墊平土地。
[原文]
子曰:“語之而不惰者①,其回也與②!”
[譯文]
(9.20)孔子說:“與他談話始終聽而不倦的,衹有顔回吧!”
[註釋]
①惰,倦惰。厭倦。
②回,顔回。也,即今語“呀”。與,讀為今語“嗎”。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
|
|
編輯推薦 | 內容簡介 | 圖書目錄 | 序 | 學而篇第一(1) | 學而篇第一(2) | 學而篇第一(3) | 學而篇第一(4) | 為政篇第二(1) | 為政篇第二(2) | 為政篇第二(3) | 為政篇第二(4) | 為政篇第二(5) | 八佾篇第三(1) | 八佾篇第三(2) | 八佾篇第三(3) | 八佾篇第三(4) | 八佾篇第三(5) | 八佾篇第三(6) | 八佾篇第三(7) | 裏仁篇第四(1) | 裏仁篇第四(2) | 裏仁篇第四(3) | 裏仁篇第四(4)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