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代 写在时空缝隙里的感悟:人在时空之间   》 第49节:称谓的困惑(2)      葛剑雄 Ge Jianxiong

  以后写信的机会不多,偶然有不识字的邻居要我代笔,对称谓也不大理会,反正只要念出来让他们满意就行。语文课作文时写信,老师有规定的格式,只要写好正文,不用为格式和称谓操心。记得1957年考高中的作文题目是《给日本朋友的一封信》,当时报上有的是支持日本人民反美斗争的文章,凭记忆写上几段,最后“此致革命敬礼”就完成了。直到高中毕业,一些同学去外地上大学,才重新有了写信的需要。不过同学间都互相称名字,信封上都写同志或同学,60年代越来越革命化,谁也不会称兄道弟。而且在经过反右派运动以后,我们这些高中生也有了这样的觉悟,“先生”只能用于几位年纪大的老师,在书面称谓中只能称同志或老师。而在报纸上偶然见到有人被称为“先生”,除了像享受殊荣的鲁迅外,其他肯定属于统战对象,是不能称为同志的人。李宗仁从海外回归后,就一直被称为“李宗仁先生”。
  1978年到复旦大学读研究生,不久又当了先师季龙(谭其骧)先生的助手,与各种人通信的机会多了,有时还为先师代笔,这些年来通信的范围更广,其中很多是不相识的,或不知道对方的确切身份,越来越感到称谓的麻烦。
  譬如给老先生写信,照理应该用他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由于随侍先师,我总算知道了史学界大多数老师前辈的字。也知道有些前辈以字行,或者不用字。不相识的人就比较麻烦,如海外有些老先生很讲究这类规矩。有一次给一位中年的先生写信,因为不知道他的字,只能在他名字后称先生。事后发现他的名片上在名字下印着字,显然他希望别人在信函中用他的字,收到我的信时不是认为我不懂规矩,就是会不太高兴。
  给比较年轻的朋友写信更麻烦。称同志吧,显得像公文,有些不合时宜,近年来新派人物更将“同志”看成同性恋人群的专名。本来称“先生”或“兄”最方便,但经常会使对方受宠若惊,甚至一本正经地回信纠正:“我年龄比您小,您太客气了,应该称我弟才是。”但我却不敢轻易称别人为“弟”,因为如果遇到一位懂旧时规矩的人,他必定知道“弟”只能用于亲兄弟、结拜兄弟或学生,会说我“好为人师”。本来,“兄”是对男子的通称,“先生”也是通称,只是更正规些,但现在很多人不知道,作出如此反应也很自然。
  书面如此,口头也不好对付。譬如说你见到一位陌生男子,该称他什么?当年工人阶级吃香,社会上一度流行称“师傅”,现在也有不少人沿用,我一直不用,觉得与自己的身分不相称。演艺圈流行称“老师”,北方似乎也如此,对我们教师倒是很习惯,但如果对方年纪太轻,称他“老师”显然不妥,他更会感到不安。我一般喜欢称对方“先生”,但往往会遇到异样的目光的反应,大概自感不应被我称为“先生”。
  对方是女性更麻烦。本来年轻些的可以称“小姐”,但近年“小姐”不仅贬值,而且几乎成了贬义,有人一听“小姐”马上就想到三陪或什么不正经的事。称“女士”又太正规,有的人还听不懂,有一次我就遇到一位中年妇女听到“女士”一词后就瞪大眼睛,既显得迷惘,亦颇不友善。而且洋派的女郎会不愉快,显得你已断定她已婚。
  想来想去,现代汉语中缺少男性和女性的通称。比如英语中的Mr,Miss,Mrs,我们一般译为先生、小姐、女士(或太太),其实会引起误解。因为“先生”一词在汉语中,无论文言还是白话,多少含有尊敬、尊重的意思,而英语中是毫无此意的。所以在英语中警察可以称囚犯为“Mr John”,而在中文中就不能不分场合或对象对一切男子称“先生”。可是不用“先生”用什么词呢?还真找不到,找到了也未必会被大家所接受。日文中就有这样的词,如さん就老少皆宜,贵贱兼用,译成老王、小王、王君都可以。而日文中的“先生”却严格限于几种人,绝不能滥用。记得有人建议在汉语中用“君”作为男性、甚至包括女性的通称,但在没有被普遍接受之前,只能是个人的习惯。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中国的形成(1)第2节:中国的形成(2)
第3节:中国的形成(3)第4节:从天下到世界(1)
第5节:从天下到世界(2)第6节:从天下到世界(3)
第7节:从天下到世界(4)第8节:中国与世界(1)
第9节:中国与世界(2)第10节:秦朝的疆域 西汉的疆域
第11节:“中兴”和动荡:东汉的疆界变迁第12节:舟车万里同:唐前期疆域图
第13节:四海混一远逾汉唐:元朝疆域的形成第14节:空前的疆域空前的统一:清朝的疆域
第15节:唐朝的长安和洛阳第16节:大汗之城中国首都:大都
第17节:尊重历史,立足现实(1)第18节:尊重历史,立足现实(2)
第19节:尊重历史,立足现实(3)第20节:对中国历史疆域的叙述应该严格按照历史事实
第21节:古地图何以绝迹 地图是谁用的第22节:中国在地图上的位置 来自外国的制图知识
第23节:得天下与治天下第24节:杯酒释兵权之后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