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盐与文明   》 8.盐商鹾贾(6)      Wang Renxiang

  白塔一夜建成,所以又有“一夜塔”之名。盐商们在乾隆皇帝离开后,重新修筑了一座真塔,这便是今天见到的白塔。
  十里瘦西湖的尽头,便是著名的二十四桥。其实在扬州并无二十四桥可考,有人说当年隋炀帝下江南时,在瘦西湖的一座桥上,看到二十四位宫娥站在上面吹箫,时人称为“二十四娇”,后来讹传成了“二十四桥”。唐代诗人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说的就是这个典故。如今二十四桥不过是建在“煦春楼”边的一个象征,每年中秋,这里依然笙歌不断,是人们赏月纳凉的去处。
  扬州盐商在成功之后,有些人也没有忘记回报社会。一些盐商在经营致富之后,捐钱捐物,修桥铺路,疏浚河渠,赈灾扶贫,有不少善举。乾隆时一位叫鲍志道的歙商在扬州经营淮盐,被推举为两淮盐务总商。到他的儿子鲍濑芳时,鲍氏财势达到巅峰,为安徽、江苏、浙江三省发了三年军饷,在淮河涝灾时捐10万石大米赈灾,还出巨资夯实了淮河长达800里的河堤。
  由于诸多功绩,朝廷为鲍家修建了“大”字牌坊,加上之祖祖辈辈所获的嘉奖,鲍氏家庭共得到“忠、孝、节、义”等七座牌坊旌表,至今这些牌坊群仍矗立在歙县棠越村头,成为歙县的一道风景线。
  奢靡的盐商
  盐商是富有的,盐商也是奢靡的。
  盐商们积累的财富,大都花在了奢侈的消费上。盐商之间斗富成风,盐商后代不乏纨绔子弟,这些人整天斗鸡走马,沉醉于丝竹管弦,消磨在青楼勾栏。
  明清两代,发了财的扬州盐商之奢靡达到顶峰。据《清稗类钞》说,盐商中“有欲以万金一时费去者,门下客以金尽买金箔,载至金山塔上,向风扬之,顷刻而散,沿江草树之间,不可收复。又有三千金尽买苏州不倒翁,流于水中,波为之塞”。拿着钱去打水漂,好像不如此就显不出有多么的富有。
  盐商有喜欢漂亮貌美的,家里从打更人一直到做饭的厨婢,都要选用二八佳丽清秀之辈。奇怪的是还有反过来喜欢貌丑的,有的奴仆为了取得录用的资格,不惜设法毁容,用酱敷在脸上,在太阳下暴晒,将自己变得又黑又丑。
  当然,奢侈的感觉,更多的是在餐桌上找到的。
  据《清稗类钞》所记,当时黄均太是两淮八大盐商之首,他吃一碗蛋炒饭,要耗银五十两。这碗蛋炒饭要保证每粒米都完全完整,又必须粒粒米全部分开,还必须每粒米都泡透蛋汁,外面金黄,内里雪白。这碗蛋炒饭配的是百鱼汤,百鱼汤里包括鲫鱼舌、鲢鱼脑、鲤鱼白、斑鱼肝、黄鱼膘、鲨鱼翅,鳖鱼裙、鳝鱼血、鳊鱼划水、乌鱼片等等。
  现在风行的扬州炒饭,怕是很难与黄均太当年享受的蛋炒饭相提并论了。即便是在扬州,也未必能寻到这样的“扬炒”了。
  黄均太吃的鸡蛋也不一般。他每天早上吃鸡蛋两枚配燕窝参汤,他从账本上看到这两枚鸡蛋每枚纹银一两,他对蛋价如此之贵心生疑惑,于是呼厨师来问。厨师说,这鸡蛋非集市上所买的可比,每枚纹银一两,价钱其实还不算高。
  后来换了厨师,鸡蛋的味道和以前大不一样。黄均太再让原来的厨师入宅,第二天进鸡蛋,果然味道如初。要问有什么绝技可以使鸡蛋味美如此,厨师说他家中养母鸡百余只,每天所喂之食都是用人参、苍术等物研成末拌在料里,所以鸡蛋的味道才会比较特别。
  古代有一些诗文,描述了盐商发迹后的得意情态。正像一首《望江南百调》所描述的那样:
  扬州好,
  侨寓半官场。
  购买园亭宾亦主,
  经营盐典仕而商,
  富贵不归乡。
  盐商们的扬州,就是这样的一座让人难以舍弃的安乐窝。又有元代诗人许有壬在《贾客乐》中这样写道:
  鼓声震荡冯夷宫,帆腹吞饱江天风。
  长年望云坐长啸,移驾万斛凌虚空。
  上一页
  [返回目录]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1.玄滋素液(1)1.玄滋素液(2)1.玄滋素液(3)1.玄滋素液(4)
1.玄滋素液(5)1.玄滋素液(6)1.玄滋素液(7)1.玄滋素液(8)
2.穿井取卤(1)2.穿井取卤(2)2.穿井取卤(3)2.穿井取卤(4)
2.穿井取卤(5)2.穿井取卤(6)2.穿井取卤(7)2.穿井取卤(8)
2.穿井取卤(9)3.煮海熬波(1)3.煮海熬波(2)3.煮海熬波(3)
4.阳光产品(1)4.阳光产品(2)4.阳光产品(3)5.造盐者:盐丁(1)
No.   [I]   II   [III]   [IV]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