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评传 才華橫溢的薄命君王:李煜傳   》 第四章天教心願與身違(5)      田居儉 Tian Jujian

  王樸死後,柴榮下詔將其畫像祀於宮中功臣閣。他的卓著政績,連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都敬畏三分。據說,趙匡胤即位後,一次路過功臣閣,時值風開半門,與王樸畫像打了個照面。趙匡胤連忙整理禦袍襟領,肅然鞠躬。左右不解,便問:“陛下貴為天子,樸乃前朝臣子,何以對他施禮?”趙匡胤手指禦袍說:“倘此人在,朕不得着此袍。”
  柴榮經過多方準備,特別是為瞭解除後顧之憂,先後挫敗北漢東進的圖謀,攻下後蜀四州秦(治今甘肅秦安)、鳳(治今陝西鳳縣)、成(治今甘肅成縣)、階(治今甘肅武都)之後,於後周顯德二年,南唐保大十三年(公元955年)鼕下詔:朕自纘承基構,統禦寰瀛,方當恭己臨朝,誕修文德,豈欲興兵動衆,專耀武功!顧茲昏亂之邦,須舉吊伐之義。蠢爾淮甸,敢拒大邦,因唐室之陵遲,接黃寇之紛亂,飛揚跋扈,垂六十年,盜據一方,僭稱偽號。幸數朝之多事,與北境以交通,厚啓戎心,誘為邊患。晉、漢之代,寰海未寧,而乃招納叛亡,朋助兇慝。李金全之據安陸,李守貞之叛河中,大起師徒,來為應援,攻侵高密,殺掠吏民,迫奪閩、越之封疆,塗炭湘、潭之士庶。以至我朝啓運,東魯不庭,發兵而應接叛臣,觀釁而憑陵徐部。沭陽之役,麯直可知,尚未包荒,猶稽問罪。爾後維揚一境,連歲阻饑,我國傢念彼災荒,大許糴易。前後擒獲將士,皆遣放還;自來禁蕺戢邊兵,不令侵撓。我無所負,彼實多姦,勾誘契丹,至今未已,結連並寇,與我世仇,罪惡難名,人神共憤。
  今則推輪命將,鳴鼓出師,徵浙右之樓船,下朗陵之戈甲,東西合勢,水陸齊攻。吳孫皓之計窮,自當歸命;陳叔寶之數盡,何處偷生!應淮南將士軍人百姓等,久隔朝廷,莫聞聲教,雖從偽俗,應樂華風,必須善擇安危,早圖去就。如能投戈獻款,舉郡來降,具牛酒以犒師,奉圭符而請命,車服玉帛,豈吝旌酬,土地山河,誠無愛惜;刑賞之令,信若丹青,苟或執迷,寧免後悔。王師所至,軍政甚明,不犯秋毫,有如時雨。百姓父老,各務安居,剽虜焚燒,必令禁止。自茲兩地,永為一傢,凡爾蒸黎,當體誠意。
  柴榮在這篇詔書中,詳述了攻伐南唐的理由——攻閩伐越,塗炭湘變,接納叛臣,勾結契丹,“罪惡難名,人神共憤”。接着便以宰相李𠔌為淮南道前軍行營都部署,以忠武節度使王彥超為行營副都部署,偕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韓令坤等十二員大將,帶領浩浩蕩蕩的大軍直指南唐北疆的門戶壽州。其後,又連續兩次御驾親徵,深入江淮腹地。
  是時,文恬武嬉的南唐君臣,依然沉醉在歌舞升平之中,對後周蓄謀發動武裝進攻完全喪失了警惕。當初,南唐對於中原王朝可能興兵南下還是有所戒備的。南唐與後周以淮水為界,每逢鼕季淮水河道淺涸,為了防犯周軍突襲,南唐在淮水南岸沿綫重鎮都要增兵戍守,俗稱“把淺”。近幾年,由於沿淮邊境平安無事,壽州監軍吳延紹戰備思想日漸淡薄,認為“把淺”是虛耗軍餉糧草,便下令撤走沿淮戍卒,遂使北部邊防空虛。
  等到後周將士大舉渡淮,南唐君臣纔倉促布陣,遷翰林承旨殷崇義為吏部尚書,知樞密院事,命神武統軍劉彥貞為北面行營都部署,鹹師朗為副手,將兵趕往壽州(今安徽壽縣)禦敵。又匆忙派人攜帶蠟丸密書出使遼朝,請求耶律出兵尾追後周兵馬南下,雙方奮力夾擊。不料,南唐使者中途為後周探馬截獲,聯遼破周大計未成。後周也極盡挑撥離間南唐與契丹的關係。契丹國主在此前後委派其舅父前來交聘特産方物,南唐遣使到邊境迎接,並在清風驛館捨舉行夜宴接風。此事被後周將領荊罕儒探知,重金收買劍客化裝行刺,割去契丹特使首級。契丹國主中計,遷怒南唐背信棄義,遂與南唐斷絶來往。
  後周兵馬攻取的第一個目標,就是淮南軍事重鎮壽州。由於這座城池堅固,易守難攻,又有智勇雙全的南唐名將、清淮節度使劉仁贍把守。可惜,貪功輕敵的劉彥貞和有勇無謀的鹹師朗到壽州後,不顧劉仁贍有理有據的勸阻,貿然帶兵出城硬拼,結果全綫潰敗,劉彥貞死後,鹹師朗被俘。劉仁贍衹好閉城嚴守,李𠔌久攻不剋。多謀善斷的柴榮,惟恐攻城曠日持久,師勞兵疲,士氣低落,便當機立斷,毅然改變戰略:孤立壽州,圍而不攻;調集精銳,襲取他州。
  滁州(今安徽滁縣),位居淮之南、江之北,環城皆山,地勢險要,自古以來為兵傢必爭之地。此時,對後周來說,它是渡淮南下的重要門戶;對南唐來說,它是拱衛京師的西北屏障。特別是城外清流關易守難攻,兩側山崖陡峭,衹有一條小路從關下通過。可謂一夫荷戈,萬夫莫當。因此,柴榮選定滁州為又一戰略目標,同時委派禁軍統帥殿前都虞侯趙匡胤率領數千精兵強攻。李則詔示有“江南一柱”美稱的名將皇甫暉領兵十萬固守。雙方首次交戰於清流關外,後周兵馬因為初來乍到,不熟地形,闖關失利。趙匡胤傳令停止進攻,暫行後撤,策劃改日再戰。皇甫暉也鳴金收兵,率領大隊兵馬回城養精蓄銳,衹留少數官兵把守關口,醖釀他日再决雌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目錄引言:恰似一江春水嚮東流(1)引言:恰似一江春水嚮東流(2)
引言:恰似一江春水嚮東流(3)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2)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3)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4)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5)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6)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7)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8)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9)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0)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1)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2)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3)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4)
第二章花月正春風(1)第二章花月正春風(2)第二章花月正春風(3)
第二章花月正春風(4)第二章花月正春風(5)第二章花月正春風(6)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