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筑 龙卧紫禁城   》 第49节:第四章 紫禁城里的另类-万历皇帝三十年不出宫(3)      李涛 Li Tao    姜晓东 Jiang Xiaodong

  人亡而政息。万历皇帝将张居正在位时所用一批官员有的削职,有的弃市。而张居正针对时弊而施之政也被废止,朝廷慢慢地走向没落,大明朝也恢复了以前弊端丛生的旧观,原本稍微得到缓和的矛盾再次凸显。
  万历皇帝初期,对内阁做了重组,在一大批文官被调换后,首辅申时行成为了新内阁的核心。申时行把张居正死后的下场看在眼里,他吸取教训,一贯以不求功、只求无过的作风行事,把精力都放在了平衡君臣关系和维护朝廷稳定上。虽然,申时行竭力地维持着朝廷的局面,但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维持多久。甚至可以说,申时行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加剧了朝廷内部的矛盾。原本反对张居正改革的官员们,掀起了新一轮的斗争,尤其是一些顽固的文官,他们总是遵循着正统的道德规范,把矛头直接指向了申时行,甚至指向万历皇帝。
  那些反对张居正的文官们,总认为申时行与张居正共过事,便认定他是与张居正一伙的,他们不断地对申时行发起攻击,认为他的平衡术是为了贪图权力。申时行在协调君臣关系,维持朝廷局面上,面对着非常大的压力。
  初始,申时行受到攻击的时候,万历帝并不以为然,他认为这些官员的斗争无非是为了私人恩怨,或者是贪图名利,但当这些文官侵犯到自己的皇权时,他才发现自己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他提出要亲自训练军队,但是这些大臣们说不合祖制,硬是把这种想法压了回去;他下令为自己修建豪华的陵墓,并亲自去视察,结果遭到大臣们的严厉批评,说他太过招摇,并且出行太不安全。
  皇权与文官之间的冲突日益加剧,万历帝备受压抑。作为一国之君,手握大权而不能去实现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是任何一个皇帝都无法容忍的。在这种时候,每个皇帝以其不同的个性有不同的表现。而万历帝,则逐渐选择了较为消极的对抗方式,消极怠政,开始过着声色犬马的生活。
  最终让万历帝与朝臣文官间矛盾全面激化,而使得这个皇帝最终彻底消极怠政的原因,则是因为一个女人--一个他深爱的女人。
  早在万历六年(1578年),14岁的万历帝就在母亲的安排下,迎娶了一位姓王的平民之女做皇后,这位王皇后既没有十分出众的姿色,也没有出众的才华,更重要的是,她与万历帝几乎没有心灵上的沟通。万历九年(1581年),万历帝使一位年长的宫女怀了孕,这位宫女生下一子后,便荣耀地被封为了恭妃。恭妃深知皇帝并不爱自己,但仍然沾沾自喜,毕竟她的儿子常洛是皇帝的长子。在恭妃生下子常洛的同时,万皇帝也迎来了他的真爱--郑淑嫔。郑淑嫔不仅有着闭月羞花的容貌,而且聪明伶俐,更重要的是她与万历帝非常有默契,两人彼此感到能进行心灵上的沟通。试想,在一个到处充满窒息气息的皇宫里,遇到一个可以交心的爱人,万历帝自然会对自己的爱人宠爱有加,尤其是在她也生下一位皇子以后。
  在万历十四年(1586年),万历帝不顾群臣反对,毅然册封郑氏为贵妃,其地位明显高于恭妃王氏。最初万历帝提出册封时,群臣反对,是出于正统道德规范。万历帝越来越无法忍受大臣们的这种强力干涉,作为皇帝,连封一个贵妃的权力也没有,那拿皇权来还有什么用?于是,他当机立断,为了心爱的人,全然不顾大臣们的反对,执意而为之。
  万历帝十分宠爱郑贵妃,对郑贵妃为他生的儿子常洵也是万般疼爱,而对王皇后、恭妃却不屑一顾,恭妃为他生的长子常洛自然得不到父爱。甚至作为一名父亲,他全然没有想到及时让儿子读书,直到大臣们据理力争,常洛在13岁时才受到文化的洗礼。大臣们当然不能容忍万历皇帝的做法,他们竭力维护恭妃及皇长子的权益。
  也许爱是万历帝在深宫中唯一可以感到慰藉的东西。于是,在万历帝心里,没有什么比宠爱郑贵妃及给予两人的爱情结晶以最大的庇护更重要的了。正是基于这些理由,万历帝早已经忘了他还是其他皇子的父亲,还是大明国的一国之君。而文官大臣们当然不能由着皇上的性子来,他们无时无刻不提醒着万历皇帝要遵循这些那些道理。当万历帝因为爱人、爱子的事情上与朝中固执的文臣的冲突不断加剧的时候,夹在中间的首辅申时行则是苦不堪言,两头不讨好,而其一心经营的君臣平衡关系也慢慢被彻底打破。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前言第2节: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乐皇帝北平升京(1)
第3节: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乐皇帝北平升京(2)第4节: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乐皇帝北平升京(3)
第5节: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乐皇帝北平升京(4)第6节: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乐皇帝北平升京(5)
第7节: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乐皇帝北平升京(6)第8节: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乐皇帝北平升京(7)
第9节: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乐皇帝北平升京(8)第10节: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乐皇帝北平升京(9)
第11节: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1)第12节: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2)
第13节: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3)第14节: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4)
第15节: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5)第16节: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6)
第17节: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7)第18节: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8)
第19节: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9)第20节: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10)
第21节: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11)第22节: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12)
第23节: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13)第24节: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14)
第   [I]   II   [III]   [IV]   [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