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红楼梦索隐   》 第49节:《红楼梦十二支》解读(7)      Guo Guanggong

  秦可卿的特殊表现,诱导当时一位刘心武先生判断她是爱新觉罗氏的金枝玉叶,刘先生还为此而招致那个时代的一些"专家"的嫉妒。但是刘心武先生的结论却并未圆满:其实秦可卿只不过是那位真正金枝玉叶的一个替身,用《红楼梦》的措辞说则是"替生儿"。秦可卿是被命运安排在宫廷斗争旋涡中的一个无辜女子。
  宁府中安排了这么一个特殊身份的人,是贾敬经手的;贾敬并不知道秦可卿仅仅是个"替生儿",当然也不知道真正的落魄金枝此时尚未身临贾府。贾敬虽然安排了此事,却为此惶惶不可终日,这才傍道炼汞,表面上不问世事,其实却在密切关注着事态的发展;后来真正的金枝玉叶避难荣国府大观园之栊翠庵,却是王夫人(甚至竟是史太君)的手笔。秦可卿之事尘埃落定,庆幸躲过一劫的贾敬惊魂稍定,粗喘未匀,忽又闻知妙玉入住大观园之事,不啻褫魂夺魄,遂自吞金丹一命归西。这一系列事情的安排,自宁府作始,而经荣府继之,所以曲辞才说"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首罪宁",该不该罪"荣",或者说,"荣"有没有罪?不言而喻,"荣"也是应该"罪"的,如果"罪"全在"宁"而与"荣"无涉,是不应当说"首罪宁"的。从贾敬开始("皆从敬"),种下了贾府倾败的"宿孽",而当初种这"宿孽",却是出于情义之不得已,所以曲辞归结说:"宿孽总因情"--这句的"孽"、"情"二字暗点了"秦业",正是这位"营膳郎"把一个无辜的弃婴从"养生堂"抱出来冒充格格的。
  这支曲子的曲名是个隐语:"好事"就是"吉","终"就是"了","好事终"就是"吉了";"吉了"而事关一个秦姓女子,岂不正是"秦吉了"?"秦吉了"是一种鸟的名字,这种鸟修身收尾,通体黑色有光泽,与八哥相似,而自眼下两颊到项后有黄色角质花纹,为八哥所无。曲名隐藏着"秦吉了",这是什么意思?
  13
  《红楼十二支》实有十四支曲,掐头去尾后,中间的"十二支"乃是关合十二钗命运的诗谶,已说如上。开头的第一支是"引子",结束的第十四支是《收尾》。"引子"、"收尾"好像是套的格式,其实不然。先看《红楼梦十二支》的《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地,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第七回"谈肄业秦钟结宝玉",在"秦钟"名下有一段脂评:"设言情种。古诗云:'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 。'二语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脂评所谓"设言情种",表面是指秦钟,而从脂砚斋引的这句"未嫁先名玉"来看,"设言情种"其实是指秦可卿。这支《引子》也说到了"情种":"谁为情种"。这个"谁为情种"表面看是问句,其实是别解为陈述句,直说某某"谁"是"情种",而"谁"是特指"秦可卿"的。秦可卿是秦吉了,秦吉了能够仿效人言,也就是说,秦吉了是能言之鸟,"鸟"字与"隹"字意义相近,"能言之鸟"就成"能言之隹"了,而合"言""隹"二字正是一个"谁"字。所以秦可卿正好是"谁","谁为情种"正好是说:秦可卿("言隹")就是 "情种"。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选集】红楼一春梦
第1节:"红学"门外说是非(1)第2节:"红学"门外说是非(2)第3节:自序(1)
第4节:自序(2)第5节:自序(3)第6节:自序(4)
第7节:自序(5)第8节:宝钗难言女儿身(1)第9节:宝钗难言女儿身(2)
第10节:宝钗难言女儿身(3)第11节:宝钗难言女儿身(4)第12节:宝钗难言女儿身(5)
第13节:宝钗难言女儿身(6)第14节:宝钗难言女儿身(7)第15节:宝钗难言女儿身(8)
第16节:宝钗难言女儿身(9)第17节:宝钗难言女儿身(10)第18节:宝钗难言女儿身(11)
第19节:宝钗难言女儿身(12)第20节:宝钗难言女儿身(13)第21节:宝钗难言女儿身(14)
第22节:宝钗难言女儿身(15)第23节:宝钗难言女儿身(16)第24节:阴阳意外误湘云(1)
No.   [I]   II   [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