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交礼仪 》 成就你的君子风范:礼乐人生 》
第49节:礼仪传承与当代教育(4)
彭林 Peng Lin
第49节:礼仪传承与当代教育(4)
孟母墓
下面来谈环境。中国古代的教育特别重视环境的影响。人的观念是从哪里来的?儒家认为,人的观念得自后天的影响。人是社会的人,无论是谁,都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中才能生存。我们常说的“存在决定意识”,说的就是环境对于人的影响。对于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差、自制能力很低的儿童,环境的影响就更是不可忽视了。周围的人关注的问题、他们处理事务的方式、民间风俗与习气等,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你。
大家非常熟悉孟母三迁的典故。孟子的天资非常之好,可惜幼年丧父,家里没有了主心骨,没有人能够指导他的人生道路,在这种情况之下,周围的生活环境如何,就显得十分重要。孟子的家原本靠近坟地,所以他小时候经常与其他孩子模仿人家出殡、下葬的事情,这使得孟子的母亲非常不安,觉得这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孟母就把家搬到市区去。不料,孟子在闹市区耳濡目染,又模仿起商人做买卖来了。孟母发现市区也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又把家搬到了学宫附近,这一下孟子所见所闻都是学校传习的礼仪,所以成天摆弄笾豆簠簋之类的礼器,学习进退揖让之类的礼节,人也变得比以前文雅。孟母高兴地说:这才是适合我孩子居住的地方!所以就定居于此。孟母三迁的典故说明:再聪明的孩子,他的成长也离不开环境。
其实,最早注意到环境对于儿童教育影响的,还不是三次搬迁的孟母,我们至少可以追溯到《保傅》等文献。《保傅》篇谈到,武王的儿子成王生下来之后,王室对于他的教育非常之周全。成王是太子,将来要登上王位管理国家的。他的好坏直接影响国家的兴与亡,不能不慎重对待。负责太子教育的是三位德高望重的卿:太保、太傅、太师,合称为三公。三公的分工是,太保负责他的身体健康,太傅负责培养他的德义,太师负责训导。此外,还有“三少”,就是少保、少傅、少师,级别很高,都是上大夫。三少的职责是“与太子宴者也”,就是与太子在一起生活。
三公、三少对太子的教育分为几个阶段,各有侧重。在太子的孩提时代,三公、三少要教导他懂得孝、仁、礼、义,并且反复去做。太子年龄幼小,为了避免他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要将他周围的邪人赶走,使他的视野之内没有丑恶的行为。这样还不够,还要从各地挑选那些言行端方、懂得孝悌之道的人,让他们来和太子为伴。这样一来,太子每天看到的都是正事,听到的都是正言,走的都是正道,接触到的都是正人。每天与这些品行端正的人在一起,受到的影响都是正面的,太子的品行也就自然而然地端正了。
几年之后,随着太子的成长,生理开始发生变化,有了朦胧的性的意识,开始注意女色了。这个时候,要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去,送他到学宫里去接受系统的教育。上古时代的学宫有东学、南学、西学、北学和太学等五处,传授的知识各有侧重。东学的教育,主题是“上亲而贵仁”,“上”是崇尚的意思。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亲爱的人都是父母双亲,其次是同一血缘关系的亲属。要教育太子懂得与亲人相处,最重要的是要有仁爱之心。亲族之间的伦理关系,要亲疏有序,恩爱相及。南学的教育,主题是“上齿而贵信”,在血缘亲族之外的社会关系里,要按照年齿的顺序来确定尊卑关系。要教育太子懂得长幼有序,诚信相待的道理。西学的教育,主题是“上贤而贵德”,要教育太子懂得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道理,把圣智者选拔到重要的位置上发挥作用。北学的教育,主题是“上贵而尊爵”,国家的勋贵老臣以及有爵位者,理应得到尊重。教育太子要懂得贵贱有等的道理,这样,上下的秩序才会被遵守。太学是太子承师问道的地方,然后要在行为举止上请太傅指正。如果太子没有按照要求去做,太傅就要用责打的方法加以惩戒。如果太子按照要求做了,但是做得不到位,太傅就要指导他去做到。五学教育的目的是要不断增进太子的道德和知识,使他明白事理。太子是天下人的榜样,只要他能够成就自己的德性,天下的百姓黎民就都会跟着学习,天下大化的目标就可以实现。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中华书局 |
|
|
第1节:礼乐人生前言 | 第2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 | 第3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2) | 第4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3) | 第5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4) | 第6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5) | 第7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6) | 第8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7) | 第9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8) | 第10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9) | 第11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0) | 第12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1) | 第13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2) | 第14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3) | 第15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4) | 第16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5) | 第17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6) | 第18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7) | 第19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8) | 第20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9) | 第21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20) | 第22节:礼乐文化与人文素养(1) | 第23节:礼乐文化与人文素养(2) | 第24节:礼乐文化与人文素养(3)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