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考古中國:夏商周斷代工程解密記   》 第六章 商代後期諸王的年代(7)      嶽南 Yue Na

  有了對卜辭的正確釋讀,就可對“己未夕■()庚申月有食”發生的具體年份進行天文推算。不過,對這個年份的推算,又涉及另外一個較復雜的問題,即商代的“日界”是從半夜開始,還是從天明開始?這是甲骨學界和天文學界長期爭論不休的問題。以裘錫圭、張培瑜為代表的專傢,認為商代的“日界”從半夜開始,而以常玉芝、劉一曼、曹定雲為代表的專傢,則認為應從天明開始。一個“半夜”,一個“天明”,儘管看起來時間相差不多,但要以此推算幾千年的月食,其結果就有了很大不同。“工程”開始後,關於甲骨文天象記錄中五次月食的推算由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張培瑜具體負責。
  此前,張培瑜積幾十年刻苦研究之經驗,相繼完成、推出了《中國先秦史歷表》和《三千五百年歷日天象》兩部著作,填補了古代天文歷法和年代學研究的空白。這兩部著作由此成為歷史年代學家、考古年代學家不可或缺的案頭必備參考書。張培瑜也因為這兩部力作的問世,奠定了他在這門學科中的重要學術地位。正因為如此,他纔被工程首席科學家聘為“武王伐紂年代的研究”這個極其重要和關鍵的課題的負責人,並主持“甲骨文天象記錄和商代歷法”這一專題的具體研究任務。
  當張培瑜接手“工程”分配給自己的任務後,除組織安排“武王伐紂”這個大課題的相關事宜外,將主要精力投入到“甲骨天象記錄和商代歷法”的研究之中。由於刻有“乙酉夕月食”記錄的兩版都是龜腹甲,而“庚申月食”既有月名和食時時間範圍,又是卜骨,因此,“庚申月食”的測年,對“工程”尤其重要。但記此食的兩版甲骨均藏於英國博物館,按張培瑜的設想,如果通過協商或采取合作的方式,爭取到英國取一點“庚申月食”的卜骨進行14C測年,無疑會對這次月食年代的確定,起到重大的互證作用。但遺憾的是,他的這個設想最終未能實現。關於甲骨月食年代的確定,衹有靠中國人根據現有的條件自己解决。為了排除日常瑣事的幹擾,他打破正常的作息規律,吃住都在紫金山天文臺,在山上一呆就是幾個月,對專題中所涉及的內容,反復研究,仔細求證,在一層又一層的迷霧中,逐步廓清歷史的真相。。
  根據對卜辭的分期分類,工程專題人員彭裕商、黃天樹對五次月食的先後順序作了排列,得出了基本相同的結果,認為“癸未夕”月食最早,“乙酉夕”月食最晚。從字體分析,五次月食發生於商代武丁中晚期的30年之內。由於文獻記載,從盤庚遷殷到商代滅亡,其間不足300年,張培瑜在天文計算中,將這段時間前後延長200年。於是,以“日界”從半夜開始,在公元前1500—前1000年間,可排出在中國全境包括安陽在內的44個城市可見的日食情況和月食表。月食表詳細列出了安陽的見食情況。結果標明,在安陽可見的月食中,自公元前1400年到公元前1100年的300年中,衹有一組年代既符合卜辭幹支,又符合月食順序,且這個結果正好在武丁中晚期的30年之內。具體數據如下:
  癸未夕月食:公元前1201年
  甲午夕月食:公元前1198年
  己未夕■()庚申月食:公元前1192年
  壬申夕月食:公元前1189年
  乙酉夕月食:公元前1181年
  關於“己未夕■()庚申”月食的精確時間,張培瑜的計算結果是公元前1192年12月27日22點51分。但是,甲骨學家常玉芝卻另有別論,她認為“日界”應從天明開始,並以此推算出“己未夕■()庚申”月食發生在公元前1166年8月14日早晨5點之後。這個結果同張培瑜的推算相差26年。
  盤庚遷殷與列王的年代
  鑒於甲骨五次月食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夏商周斷代工程曾幾次召集相關的學者進行討論。在討論中,學者們對“日界”的問題以及“己未夕()庚申”月食格外關註。“工程”首席科學家之一席澤宗,曾嚮學者們介紹了天文史學家江濤所著的《論我國史籍中記錄下半夜觀測時所用的日期》一文。按此文的觀點,在中國的史籍中,記載下半夜觀測,85%用的是上一天日期,15%用的是下一天的日期,如果用的日期是下一天,則絶大多數天象出現在本地時間3時之後。席澤宗認為此文頗有道理,並傾嚮於“己未夕()庚申”月食是一次帶食而沒的月食,這樣,常玉芝推算的1166年最可齲另有學者範毓周也有相同的看法,並認為“日界”問題應重視民間傳統,以雞鳴為日始,春夏秋鼕有差別。同時,劉一曼、曹定雲、葛英會等學者也主張商代的“日界”應定在天未亮到日出之時較為合理。也就是說,常玉芝的推算結果是可取的,而張培瑜的結果不可齲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序章 千年夢尋(1)序章 千年夢尋(2)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1)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2)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3)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4)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5)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6)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7)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8)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9)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1)
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2)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3)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4)
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5)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6)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7)
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1)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2)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3)
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4)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5)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6)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