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者 女兒眼中的父親——大師顧隨   》 第48節:第五章 詩以詠懷(6)      顧之京 Gu Zhijing

  《詩稿》中今輯得的140餘首詩,大多是感時傷懷、故國懷思、忠貞信念之作。感時傷懷者如《生日賦》:"天翻地覆海西流,四十二年經百憂。"《大城》:"江南草長亂鶯飛,北國風光殘如土。"《追和尹默師春歸雜感詩十首》之十:"南天路遠愁無限,腸斷春歸雜感詩。"《歲暮賦示同遊諸君》:"坐看白日堂堂去,獨抱鼕心到歲除。"故國懷思者如《追和尹默師春歸雜感詩十首》之四:"當年剪燭盟須在,會有西窗話雨時。"《莘園自西郊歸來駕過荒齋共話今昔不勝感喟因賦長句三章》之一:"園花寂寂無人見,華表雙雙待鶴歸。"《夏初雜詩》:"三千裏外音書斷,細雨江南正熟梅。"《晚秋雜詩六首用葉子嘉瑩韻》之六:"少陵感喟真千古,我亦憑軒涕泗流。"忠貞信念者如:《近來時授禪傢公案俾助參悟,從學諸君或以相問因成小詩一章》:"憑君莫問西來意,門外清溪日夜流。"《晚春雜詩》:"行人不比東流水,須信天涯有轉時。"《花落後園中有作》:"但有生機好,何曾春日遲。"……不勝枚舉。父親是時時處處事事關懷着傢國的命運,即使是同事相邀到寓中看蘭花,他在答謝之作中,也有"捆栽移根自天南,撲落舊京塵萬斛"詩題《君哲邀看蘭花賦此為報》。這樣藴意深婉的詩句。北平鼕日街頭炒慄子可謂街頭一景,父親見到立即聯想到陸遊《老學庵筆記》中那個流落北方不忘故國的炒慄人李和兒,而寫了《書〈老學庵筆記〉李和兒事後》一首七絶:
  秋風瑟瑟拂高枝,白袷單寒又一時。
  炒慄香中夕陽裏,不知誰是李和兒。
  在父親逝世30周年紀念會上,父親弟子周汝昌在報告裏講到了這首小詩,他說:"這個李和兒是北宋時最有名的炒慄名手,在金人攻下汴梁後,流落到燕山,仍以炒慄子為生,有一次宋朝使臣到了燕山府,他把使臣拉住了,說我是東京李和兒,行了禮灑淚嗚咽而去。一個炒慄子的懷念故國的典故,顧先生用了寫成那樣的詩句,你說這是愛國不愛國?這就不必回答了吧。"報告全文收入《顧隨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
  祖國八方蒙難,百姓生計維艱,父親身為大學教授,雖尚不致斷炊,但也日漸艱窘,操守與信念使他坦然地面對生活的現實,且以幽默詼諧的口吻吟成《解悶六絶句》:
  年來諳悉菜根香,脫粟仍儲隔夜糧。
  撥火徐煨馬鈴薯,殷勤嬌女勸先嘗。(之三)
  燒得山芋欺軟玉,嚼來蘿菔似甜冰。
  半年不吃肉邊菜,慚愧山中入定僧。(之五)
  《解悶六絶句》書贈弟子滕莘園
  詩作於1942年鼕。烤土豆、烤白薯代替了糕點,水蘿蔔代替了水果、冷食,飯菜中不見一點兒葷腥,父親詩中所說的"隔夜糧"常常是買來已帶着濃濃黴味的陳糧,這就是當時一個大學教授飲食的真實寫照。我記得那時傢裏好幾間房,衹有父親的書房裏生起一個取暖用的鐵爐子,為了省煤,火常常是"封"着的,父親在"心"有空閑的時候,常拿上兩個土豆或幾小塊白薯,放在悶住的火爐裏,待土豆或白薯烤熟了,就招呼我們到他的書房裏去"吃好東西"。我那時纔六周歲,不知是哪個懂事的姐姐讓父親先吃,纔有了"殷勤嬌女勸先嘗"的詩句。
  精神的力量可以支撐艱窘的生活,但父親的身體卻是每況愈下,他因貧血而疲乏無力、頭暈心慌。一位稍通醫道的女弟子建議我母親每天給父親吃一點豬肝兒。母親樽節出一點錢,交給鬍同口一個小肉店的掌櫃,約好每天午前去他那裏取回一片新鮮的豬肝。我和五姐之平上同一所小學,每天中午放學經過那片小肉店,代母親把豬肝拿回傢。我還清楚地記得,小肉店在我傢所住鬍同"南官坊口"西口的"三座橋"橋頭,肉店就是掌櫃一人支撐,站櫃臺的也是他,這是一個微胖、光頭、四十餘歲的中年男人,很和氣,每天看到五姐和我走進他的肉店,就輕輕地說出兩個字"拿肝",然後掀開大肉櫃,從裏面取出一片大約一寸見方的肝,肝放在一片較大的不知是什麽葉子上,這是他早已準備好放在肉櫃裏的。這掌櫃不知是哪方人氏,反正不是北方人,他口中的"拿"一定念作第三聲,每天都是一句"哪肝",我們聽來覺得怪有趣的。肝拿回傢,母親洗淨後切成片加上佐料和一點水放在一個小瓷碗裏,在蒸鍋裏蒸熟了端到午飯桌上父親的面前,讓父親吃豬肝喝肝湯,父親有時想給三個小女兒每人一片豬肝,母親總是堅决不同意,那一小碗豬肝取出三片,碗裏就所剩無幾了。有時父親衹夾一片給年齡最小也最瘦弱的我,這時母親也就不再阻攔。豬肝吃到嘴裏真香啊!長大以後,條件好了,我曾特地買了豬肝照母親的辦法炮製,卻全然不是兒時的味道,少了的是父母對愛女的親情。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中國工人出版社
第1節:第一章 求學之路(1)第2節:第一章 求學之路(2)第3節:第一章 求學之路(3)
第4節:第二章 講壇生涯(1)第5節:第二章 講壇生涯(2)第6節:第二章 講壇生涯(3)
第7節:第二章 講壇生涯(4)第8節:第二章 講壇生涯(5)第9節:第二章 講壇生涯(6)
第10節:第二章 講壇生涯(7)第11節:第二章 講壇生涯(8)第12節:第二章 講壇生涯(9)
第13節:第二章 講壇生涯(10)第14節:第二章 講壇生涯(11)第15節:第二章 講壇生涯(12)
第16節:第二章 講壇生涯(13)第17節:第二章 講壇生涯(14)第18節:第二章 講壇生涯(15)
第19節:第三章 渴望成為一個小說傢(1)第20節:第三章 渴望成為一個小說傢(2)第21節:第三章 渴望成為一個小說傢(3)
第22節:第三章 渴望成為一個小說傢(4)第23節:第三章 渴望成為一個小說傢(5)第24節:第三章 渴望成為一個小說傢(6)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