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 成都方式   》 第48節:第四章 不敗之地(7)      易中天 Yi Zhongtian

  總之,在成都市的"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中,意義最大的是公推直選,問題最復雜的也是公推直選,不可不小心謹慎。但我認為,這些問題都是前進中的問題,改革中的問題。改革有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因此衹能堅持,不能退縮。要知道,有缺陷的前進仍然是前進,再完美的停滯也是倒退。
  除了上述疑問外,也還有一些憂慮。比方說,儘管成都市委、市政府一再強調,城鄉一體化要全面推進,但不遍地開花,條件不成熟就先不要動。但會不會有人把它當做另一種"政績工程",不顧實際,強行推進?在推進的過程中,會不會有人為了所謂的"統一規劃",或者為了盡快"出成果,見成效",打着"三個集中"的旗號將原本相對富裕的農民也強行拆遷,或者打着解决農民福利問題的旗號大量藉貸中飽私囊?同樣,會不會有人把規範化服務型政府也當做另一種"政績工程",在沒有必要或沒有條件的地方勞民傷財地大蓋"政務中心"或者"服務中心"?還有,由於我們的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還處於初級階段,國民素質還有待提高,會不會出現"賄選"或"變相賄選"現象?這都是值得警惕的。這些問題不註意,他們的改革就很難立於不敗之地。那麽,成都會註意到嗎?
  我希望聽到肯定的回答。
   記
  緻歉與鳴謝
  一
  兩個多月夜以繼日,已是疲憊不堪,我决定就此中止這項工作。無疑,這會留下許多遺憾,比如調查研究不深入,走馬觀花,蜻蜓點水,顧此失彼,挂一漏萬。但是沒有辦法。我還有別的任務,衹能匆匆告別成都,把這份急就章交給讀者去品頭論足。這是我要嚮讀者朋友緻歉的。
  必須強調,"成都方式"是成都市廣大幹部和人民群衆的創造,不是哪一個人或者少數人的成績和功勞,本書也無意宣傳任何個人。但由於時間所限,我無法一一走訪十九個區(市)縣,無法和更多的人訪談。許多重要的推動者,比如劉佩智、徐季楨、孫平、李建、杜開宗、晏開明,都未能見到。這是非常遺憾的,也是要嚮他們緻歉的。
  緻歉的同時還要致谢。首先我要感謝長期關註中國發展問題並出版過相關學術著作的陳健先生,他對這個研究計劃給予了經費支持。其次我要感謝成都西藏飯店的熱情服務和部分費用的減免。最後我要感謝成都官方的支持配合,感謝程一峰君協助整理訪談記錄,以及許多朋友提出的寶貴意見。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是為記。
  易中天
  2005年10月4日,成都
  二
  本書初稿完成後,並沒有出版,原因是總想能夠再修改完善。但這時我已經接受了中央電視臺《百傢講壇》欄目的邀請,準備錄製《品三國》了。這一錄就是將近兩年,不但沒了時間,也沒了精力。現在看來,重寫和修改都不再有可能,衹能豁了出去。如有不妥之處,還請大傢原諒!另外,為了保證真實,這次交付出版,衹做了個別技術性處理,正文仍保留原貌。包括一些受訪者的工作和職務發生了變化,也不做更改,特此說明。
  又記。
   易中天
   2007年9月6日,廈門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第1節:引言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1)第2節:引言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2)第3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1)
第4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2)第5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3)第6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4)
第7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5)第8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6)第9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7)
第10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8)第11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9)第12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10)
第13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11)第14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12)第15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13)
第16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14)第17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15)第18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16)
第19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17)第20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18)第21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19)
第22節:第二章 夯實基礎(1)第23節:第二章 夯實基礎(2)第24節:第二章 夯實基礎(3)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