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事类 》 话春秋 品兵法:孙子 》
第48节:三十八、 决战之前先“庙算”(1)
子金山 Zi Jinshan
三十八、 决战之前先“庙算”
三十八、 决战之前先“庙算”
沈尹戌并非是傻得看不出眼前的战势:只需要再进行最后一次冲锋,即大功告成!
致使功败垂成,是因为探子急报:有大批吴军突然冒出,直扑雍澨方向!
沈尹戌突然感觉自己漏算了什么,莫非眼前这股吴兵是吴军主将有意放出的诱饵?早就曾闻,吴国出过“壮士断腕”的天下勇士,莫非这也是一种另类的“壮士断腕”?
现在已经知道,眼前的被围吴军主将乃吴王亲弟夫概,自古有“兄弟如手足”之说,莫非这是阖闾也在玩“断腕”花活?阖闾——狠人也!
犹豫之间,又有急报:清发水边,大批吴军竞渡,数量不明,无边无沿!
沈尹戌不能再犹豫了,一旦吴军主力开到,就算全歼了夫概之兵,也要被迫以疲军战强旅,尤其前面突袭雍澨的那股吴军,将极为容易地攻破几乎是不设防的雍澨,对雍澨驻军及薳延刚集结的残部,沈尹戌深知其战力如何。
沈尹戌也如“壮士断腕”般放弃了对夫概残部的最后围歼,急令全军收兵,追歼扑向雍澨的吴军,当然,对身后吴军,沈尹戌也是出动了全军预备队与予严密戒备的。
车粼粼,马萧萧,方城精兵历来行动如风,可是竟然没有追到吴军的踪影,据报这股吴军也是步卒,当然路上不会留什么车辙,但也当然不会如同战车冲锋般迅速,应该能顺利追上呀?
此时沈尹戌隐隐觉察到兴许自己的决断错了:敌军意不在雍澨,就是为了诱使自己脱离战场,以解救那死定了的夫概。
是自己让煮熟了的鸭子飞去!
至于诱自己回师雍澨的吴军,显然已经离开大路,越野而去,出步卒搜索追击?楚军步兵此时还没有脱离兵车作战的习惯,还是算了吧,现在紧要的是准备对吴军主力的决战,将来的一战才关乎楚国生死存亡!
所幸经此一战,楚军士气已经稍有恢复,同样,吴军士气肯定受挫,此时决战,楚军以精兵对精兵,以胜利之师对决胜利之师,兵力不弱于对手,地势优于对手,后勤保障强于对手,再胜一仗应该能够预期,现在就看双方主帅的了!
全师渡过清发水的吴军也是同样,也是面临在雍澨同楚军真正之主力决战的问题,对即将到来的决战,阖闾并无把握。
首先比较双方兵力:三国联军中的另外两国部队,可以大体不计算在内,就算能够出动至决战前线的,其主战兵力也不会过多,因为从雍澨到蔡国的长途后勤运输线要靠这两国部队与予保障,毕竟在地理熟悉方面,尤其是蔡国部队要优于吴军。
所以,两国兵力能派上决战战场的兵力不会过万,真正上战场的部队还是吴国的三万精兵,这样算来,确定在四万左右应该是合乎情理的。
楚军方面:方城部队大约三万,沈尹戌去方城调兵时带去的嫡系部队姑且算作万人。由于此时薳延收容的楚国败兵还急切形不成战力,甚至还可能带来危害,所以可以忽略不计。
这样看,双方兵力几乎相等。
再来比较双方的士气:吴军方面经夫概惨败,楚军大胜,双方估计已经基本扯平。楚军将士虽然已经失败多次,但远道而来的方城部队并没有受创,而且在第一仗就打残了吴国的名将夫概;而吴军这边,虽然一直连胜,但由于夫概与沈尹戌的第一战便被击败,因此必然会对其他各部吴军士兵心理产生压力,要知道,在此之前,夫概部战力一直傲冠全军。因此士气上楚军已经不占下风。
可以这样判断:双方士气也大体相等。
双方意志:这一战关乎楚国的生死存亡,楚军定会拼死作战,战斗力可能会有大的提升;而吴军其主力并未参战,三国联军中的唐、蔡两国的部队更是一直担任警戒及后勤保障的任务,士兵们豁上性命求一胜的决心肯定不如面前的楚军。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孙子 序言 | 第2节:一、 孙子出世话春秋 | 第3节:二、 吴国机遇谈伍员(1) | 第4节:二、 吴国机遇谈伍员(2) | 第5节:三、 辗转数国逢孙武 | 第6节:四、 安居三载著兵书(1) | 第7节:四、 安居三载著兵书(2) | 第8节:五、 鱼肠利刃刺王僚 | 第9节:六、 阖闾治国气象新 | 第10节:七、 勇士风采皆斗狠(1) | 第11节:七、 勇士风采皆斗狠(2) | 第12节:八、 庆忌才是真英雄 | 第13节:九、 孙子谈兵论作战 | 第14节:十、 吴王面试考孙子 | 第15节:十一、 孙子受命练女兵(1) | 第16节:十一、 孙子受命练女兵(2) | 第17节:十二、 春秋战争面面观 | 第18节:十三、 孙武率军夺舒邑 | 第19节:十四、 战事间隙话强楚 | 第20节:十五、 强楚也有难过时(1) | 第21节:十五、 强楚也有难过时(2) | 第22节:十六、 兵法未载持久战 | 第23节:十七、 阖闾背后造敌人 | 第24节:十八、 孙子兵法初见功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