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 》 北京的前世今生 》
第48节:老北京金融业(2)
Feng Dabiao
刘衡玑 整理
当 铺
高叔平 高季安
旧北京最神秘的行业要数当铺。它那阴森的大门, 高耸的柜台, 符般的当票以及古板的从业者, 都给人一种隔世之感。
神秘的行业
旧中国有四个行业是比较密切地关系到国计民生的, 即钱、粮、金、当。钱是钱庄, 粮是粮栈, 金是金店, 当是当铺。当铺早先称为"质肆"、"解库"。它的创始年代已无从稽考, 约在唐宋年间或更早些时候就有类似的行业及名称。北宋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中就有当铺, 可见当铺历史之久。据老辈人的说法, 当铺开始是由寺庙里的僧人经营, 后来才由商人办理。当铺老式门前有木制栅栏, 这纯属自卫, 并非如传统所说当铺是由牢狱犯人开设的。在旧中国它东摇西晃地经历了上千年的漫长岁月, 仅仅这一点, 也让它蒙上一层的神秘色彩。说它神秘是多方面的: 牢狱式的大门, 一人多高的柜台, 长声慢气的营业员, 符般的当票, 还有昆曲韵白式的报账, 快书连珠调式的叫号。一接触到这里的人, 使你有天外来客、古墓幽灵之感。
当铺这个行业, 究竟是怎样一回事, 不剥掉它那神秘的外衣, 很难看得清楚。
北京典当业的沿革
明代中期, 北京典当业的经营者多为徽州商人。到明末清初, 北京一带,包括直隶省以及奉天的当铺, 几乎全部为山西人所经营。但到清代中期, 统治者一方面提出"官不与民争利", 禁止官员经商, 但又设立由内务府主管的官当铺。这样, 和官家( 特别是内务府)有千丝万缕联系的金融、珠宝、估衣、旧货等行业的商人, 逐步建立起北京帮的当铺。到19 世纪末, 北京城乡约有当铺二百余家, 其中较殷实的以铺掌姓氏著称的为常、刘、高、董、孟五号。这五号分别握有一二十家或二三十家不等。
在庚子洗劫后, 北京当铺经过整顿又恢复到二百多家, 其中还有山西商人所经营的山西屋子。及至壬子兵变, 刚刚恢复起来的业务又遭到致命打击。经过两次劫难, 整个行业( 包括常、刘、高、董、孟五号) 全部破产。继而兴起的是刘、娄、高、王四号。新兴的刘、高并非原来的刘、高。民国初年, 新兴四号都经营十家以上, 并把山西屋子挤出了北京。
那时北京帮把持了当业商会( 后改称当业同业公会), 利用官方势力, 订出一些措施, 限制异己。比如, 限定非有原来铺底( 即原来开过当铺的房屋) 并取得同行业三家铺保者不准开业。在壬子事变时, 当铺架货虽被抢空, 但房产仍归当铺总管所有。壬子以后房产落价, 又因旧房东大都是清代官吏, 多已失业, 且又不事生产, 为生活所迫, 纷纷出卖房产。新发家的当铺总管们, 便趁机抢购当铺房产, 宁可买来闲置, 也不租给别人,也有一部分当铺房产, 由当时当业商会所办的保火险组织--思豫堂购买。因此, 直至1930 年左右, 北京当铺一直控制在72 家之数。这72 家当铺拥有的财产, 就其放款余额( 叫做架本) 来说, 每户最多可达20 万元, 少的三五万元。比较来看, 清末虽号称二百多家, 但每户最多三五万银两, 少的还不足一万银两。所以说, 从1912 年到1930 年近二十年间,是北京典当业鼎盛时期。当铺利率月息三分, 即3% , 赎取时不加复利, 当期期限为24 个月;1929 年改为月息二分五厘,即2.5%, 赎取时不加复利, 当期期限为18 个月。
1931 年"九•一八"事变, 货运受阻, 物价跌落, 满期货多卖不出原当本来,形成亏损。到1937 年"七• 七"事变,平津沦陷。在日本侵略者刺刀下讨生活,更属末路穷途。进入20 世纪40 年代,物价高涨, 北京的当铺陆续倒闭。
1945 年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 部分总管集聚资本复活当业, 有些外行人也乘机往里挤, 或参加投资, 或寻觅内行人组织开业。孰料这次跌得更重, 摔得更惨。那时物价飞腾, 一天不知涨几回。在这样经济雪崩形势下的典当业,其惨败情况可想而知。今天当出价钱能买到44 斤一袋的面粉, 隔几天用半袋甚至几斤面粉价钱就可赎回。因为当铺是限制行业, 规定以金额为计算单位,不能以某种实物或几种实物为计算单位, 利率也有定额。它只能在物价大体平稳中生存。一般意义下的通货膨胀或银根紧缩, 对它都是不利的, 何况遇到这种物价飞腾的经济条件, 怎能不加速消失!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上海三联书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