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做些什么呢?目前看来能做的不多,但将来是不清楚的。抑或人类将能找到公正、合理的办法来解决它们的冲突,抑或冲突将激化——现代科技的发展有可能使得有一天突然间小国、弱国也掌握了无法防御的威慑力量(但这也是很危险的)。总之,维护21世纪的和平,维护地球上所有人的生存权利,仍旧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四、中国的选择
中国西方化的知识分子们在过去十几年中一直强烈地呼吁抛弃“传统的内求”,坚决地选择“外取”。这里的“外取”是什么意思,却一直少有人明确说出来(这是耐人寻味的:有的人是不愿意说,有的人是自己也不清楚)。怎样“外取”?有过一些理论,但都建立在一厢情愿的基础上,似乎“外取”的唯一障碍就是“民族的传统”,就是中国人不愿意“外取”。他们很少想过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如果由西方人主宰的外部世界不欢迎我们“外取”,甚至阻挠我们“外取”,怎么办?在未来的岁月中,中国人很可能将面临这样的阻挠,无论你的“外取”意味着什么(是对外贸易、向外移民,还是别的什么),中国人有必要认识到以下几点:
1.西方人始终对中国存在戒心。即使完全消除了意识形态因素,这种戒心还会存在。它的根本原因不是别的,而是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并且充满发展的欲望这一基本事实,其次则有文化差异、种族差异等因素加强这种戒心。指出这一点并不意味着中国不能与西方和睦相处、有效合作,恰恰相反,只有充分了解对方的疑虑才能确立有效的共处基点。
2.就中国的潜在经济能量来说,发散到世界上将会产生一定影响。这种影响带来的并不都是合作,它同时也带来冲突。譬如说“作为纺织品和运动鞋的生产者”,中国所起的作用不仅仅是给美国送去廉价消费品,它还迫使美国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退出纺织品和运动鞋的生产,这也是冲突的一个根源,当中国跨入更多的低技术出口领域时,这类冲突便会更多(只有当中国能够出口其他国家不能生产的产品时,中国的大量出口才会比较受到欢迎)。因此,强调“完整的工业体系”不仅具有摆脱外国控制的意义,而且具有减少与外国冲突这一意想不到的意义。值得庆幸的是,中国是一个大国,有条件做到这一点。这样说也决不是意味着中国不应大力发展对外经济联系,中国应当大力发展对外经济联系,越发展越好。但要认识到“外取”的障碍,认识到障碍主要在国外而不在国内。只有认识清楚这一点,中国才有可能制定明智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政策,加强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3.中国在未来的世界中的生存仍将是艰难的。美国经济学家莱斯特?瑟罗指出:在过去的128年中只有一个国家——日本,从榜上无名跨入工业化国家;而在未来的世纪中,要跨入富国的行列可能更为困难。中国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除了自身的种种困难之外,还将遇到西方设置的障碍。这些障碍有的出自误解——这是可以通过努力消除的,有的则出自西方的利己主义考虑——这就不是可以通过“解释”之类的手段消除的。中国因此而有必要审慎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以在未来的世界上立稳脚跟。
中国人抗议西方的浪潮意味深远
最近一个多月来,因西方人支持藏独、破坏奥运火炬传递而引发的海内外华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强烈的抗议浪潮,到底有多少重要性?如果重要,那它对于中国究竟意味着什么?在目睹了覆盖范围如此广泛的抗议浪潮之后,我们是有必要认真思考一下这些问题了。西方人支持藏独、破坏奥运火炬传递的浪潮会很快过去,中国人的反击浪潮也会很快过去,毕竟奥运会也是一百多天后就会过去的事。这些事情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事情过去之后,会长期存留下来的东西是什么。我认为,会长期存留下来的东西,就是中国年轻的世代与西方人的关系会与他们的父兄有很大的不同。激情会过去,但一些根本性的东西会长期存留心底。这些根本性的东西会影响到中国未来的历史进程,当然也会影响到整个世界的未来。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