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 成就你的君子風範:禮樂人生   》 第48節:禮儀傳承與當代教育(3)      彭林 Peng Lin

  我們以上所講的“五常”,歸納得相當好,但是儒傢沒有就此為止,而是在每一條之下都給出了具體的措施,這些具體的措施就是禮儀。因此,在儒傢教育思想中,禮既是核心,也是體係,又是具體的儀式,它們是一致的。我們翻開《論語》《荀子》《朱子語類》看一看就可以知道,他們談教育的時候,都是圍繞着禮來展開的。我國現存年代最早的討論教育原理的文獻《學記》,就是《禮記》裏面的一篇。可以說儒傢的禮學思想和教育思想幾乎就是一回事。離開了禮,儒傢的教育思想就無從談起。正因為如此,古代的大儒,像孔子、孟子、荀子、韓愈、朱熹等等,都是傑出的教育傢。
  儒傢教育思想裏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非常註重兒童的教育,捨得在這上面下大功夫,所以中國的童蒙教育特別發達,童蒙教育的書籍也特別多。童蒙類著作中最著名的是“《三》《百》《千》”,就是《三字經》《百傢姓》《千字文》。這些文獻,內容豐富,文字簡明,通篇押韻,朗朗上口,不僅容易記憶,而且切於日用,是兒童教育典範。儒傢的童蒙教育,也都是通過禮來展開的,下面我想談談周代和宋代的有關情況。
  周代太子的教育
  在孔子以前,衹有貴族子弟有接受教育的權利,教育是由政府壟斷的,這叫作“學在官府”。在一般人的印象裏,貴族子弟與富傢子弟一樣,都是吃喝玩樂、行為不羈的。其實並非都是如此,至少在周代不是這樣的。我們在文獻裏面看到,地位越高的貴族子弟,會受到越嚴格的教育。“天下之命,縣(懸)於天子”,所以對太子的教育最嚴格。這裏,我們以周文王為例,從文獻記載的角度來看看周代太子的教育情況。
  大傢知道,我們古人歷數上古時代的聖賢之君的時候,總是要說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堯是唐的君王,舜是虞的君王,禹是夏朝的開國君王,湯是商朝的開國君王,而周文王並不是西周的開國君王。西周的開國君王是周武王,牧野之戰,武王剋商,西周纔正式立國。可是周人不這樣看,他們認為周文王有很高的德性,使得天下歸心,《史記》說是“三分天下有其二”。周人接受天命,是從文王開始的。所以,周文王被後世視為聖人。那麽他的高尚的德性是哪裏來的呢?是天生就有的呢,還是教而有之的呢?他在做太子的時候要遵守哪些禮節呢?這些都是很有意思的問題。
  儒傢認為,即使像文王這樣的聖人,他的德性也是後天教育的結果。在《大戴禮記》的《保傅》篇和《禮記》的《文王世子》篇裏,記載了西周的太子和王者受教育的情況,以及他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禮節,對我們有藉鑒的作用。儒傢的兒童教育思想,非常強調兩點,一是人性,二是環境。
  先談人性。人是有着豐富情感的動物,懂得喜怒哀樂。感情可以左右人的行為,甚至可以讓人不惜為之犧牲性命,可見感情對於人來說是多麽的重要!所以儒傢認為,政策的製定要人性化,要充分考慮民衆的情感。但是,人性衹有在不偏不倚、處於“中”的狀態的時候纔是理想的。人的偏激、怯弱、暴躁、消沉的性格,不利於人的健康和發展。一般認為,這些性格是先天的。儒傢認為,它與孩子在母體孕育期間的生活有關。如果孕婦心情不好,鬱悒寡歡;飲食的口味不合適,例如過辣、過鹹;或者喜歡聽刺激性的、蕩心駭氣的音樂等等,都會影響到胎兒品性的形成。天性溫和敦厚,是孩子走上健康發展之路的基礎。怎樣得到一個天性純正的孩子?於是,胎教的理論就應運而生了。
  《保傅》這篇文章引用了《青史氏之記》中關於胎教的內容。《青史氏之記》今天已經失傳,作者是誰,什麽時候寫成的,今天都已經無法考證,我們衹要知道它是一本上古時代的書就行了。《青史氏之記》說,王後懷孕後七個月,就要到宴室去住,有專門的人負責她的起居。在這裏,她要遵守“禮樂之教”。三個月之內,如果她想聽的音樂不是先王遺傳下來的德音雅樂,那麽太師就可以把琴瑟收起來,說這種樂麯我沒有練習過,拒絶為她演奏;如果她想要吃的東西不是正味,那麽太宰就可以放下炊具,說我不敢用這樣的食物來奉侍王太子,拒絶為她烹調。北周學者盧辯在為《保傅》這段文字做的註釋中說:文王的母親大任懷着文王的時候,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起惡言,為的就是保持心性的中正平和。她是真正懂得胎教之道的人,所以受到很多有識之士的稱贊。古人認為,孕婦要特別註意所接觸的事物,因為“感於善則善,感於惡則惡”。成天接觸真善美的東西,胎兒就有真善美的天性;成天接觸假惡醜的東西,胎兒就有假惡醜的天性。所以呢,懷孕期間,要做到“聲音滋味,以禮節之”。我個人覺得,中國古代胎教的理論是很有道理的。今天的孕婦都知道要保持愉悅的心情,要多聽優美的音樂,也是這個意思。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中華書局
第1節:禮樂人生前言第2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第3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2)
第4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3)第5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4)第6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5)
第7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6)第8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7)第9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8)
第10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9)第11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0)第12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1)
第13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2)第14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3)第15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4)
第16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5)第17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6)第18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7)
第19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8)第20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9)第21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20)
第22節:禮樂文化與人文素養(1)第23節:禮樂文化與人文素養(2)第24節:禮樂文化與人文素養(3)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