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孔学感悟集:论语力 》
第48节:孔子其人(6)
于丹 Yu Dan
孔健 Kong Jian
怎么办呢?孔子提出了一套治国平天下的政治主张,以维护周王朝的威信,保持大一统的政治局面,结束分裂状态。与此同时,要推行仁德治,施惠于民,缓和各种社会矛盾,使整个社会平平稳稳,井然有序。
如何才能实现这样的政治主张呢?当然,最好的办法是孔子自己出来做官,通过做官掌权才能把自己的政治主张变成为现实。孔子自己也说:"如果有人启用我的话,我就能把现在混乱的局面改变过来。"他甚至还说:"我要做官,不出三月,就会见到成效。"
孔子有救世之心,热衷于政治,急于想出仕。但是,他又不是见官就要,谁召都去。他是个有原则性的人,不肯枉道而行,守道待时,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他说过:"富与贵,人之所欲,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在他看来,用歪门邪道的办法去获富贵是可羞的,他不要那样的富贵。他说:"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胳膊睡觉,也感到快乐。"
不择手段的富贵是不要的,居心不良者抛来的乌纱帽是不戴的,这就是孔子对待富贵和出仕的原则态度。有的人不了解这一点,往往在孔子面前碰一鼻子灰。
前面提到过的那位季氏的家臣阳虎,是个野心勃勃的人物,他想背叛季氏,进而控制鲁国的朝政。在实施这个阴谋计划的准备阶段阳虎看中了孔子,想拉拢,以便用孔子的社会威望来给自己撑门面。于是,他急于想拜会孔子,而孔子呢,偏偏就不见,孔子讨厌阳虎这个人。孔子17岁的时候,他去出席季氏家里的宴会,作为管家的阳虎见少年孔子贫寒微贱,便拒之门外,使孔子第一次遭到了社会权贵们的冷遇,心里很不是滋味。如今,孔子有名望了,阳虎刮目相视,但孔子却看不起阳虎。阳虎多次见不到孔子,十分着急。如何才能见到呢?他想了个鬼点子:先托人送孔子一只烧烤好了的小猪仔,按当时的礼节,孔子受礼后,必须去回拜阳虎,这样就可以见到孔子了。孔子知道这是计谋,回拜的日子选定在阳虎不在家的时候,这样既不失礼又可以不被阳虎纠缠。不巧,孔子在路上却与阳虎相遇了。阳虎傲气十足地对孔子说:"过来,我给你说。"他质问孔子:"有的人很有学问和治国主张,却坐视自己的国家混乱还算得是仁爱吗?"孔子默而不答。阳虎代替孔子回答:"这怎么可以呢?"孔子仍不开口,阳虎接下去说:"有的人想从政做官而又屡次放弃机会,这算得上聪明吗?"阳虎故意刺激孔子,好让孔子开口,孔子照样沉默而不答。自讨无趣的阳虎代答道:"这怎么可以呢?你要从政就别失掉机会,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淡淡地回答道:"是呀,我是会出来做官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前言 《论语力》"出笼"花絮(1) | 第2节:前言 《论语力》"出笼"花絮(2) | 第3节:前言 《论语力》"出笼"花絮(3) | 第4节:前言 《论语力》"出笼"花絮(4) | 第5节:序一 为日文版《论语力》出版所作的序言(1) | 第6节:序一 为日文版《论语力》出版所作的序言(2) | 第7节:序二 中国出现"于丹现象"的背景(1) | 第8节:序二 中国出现"于丹现象"的背景(2) | 第9节:于丹:在成长中的感悟(1) | 第10节:于丹:在成长中的感悟(2) | 第11节:于丹:在成长中的感悟(3) | 第12节:于丹《论语》扶桑行(1) | 第13节:于丹《论语》扶桑行(2) | 第14节:于丹《论语》扶桑行(3) | 第15节:于丹《论语》扶桑行(4) | 第16节:于丹《论语》扶桑行(5) | 第17节:于丹日本讲座(1) | 第18节:于丹日本讲座(2) | 第19节:于丹日本讲座(3) | 第20节:于丹日本讲座(4) | 第21节:于丹日本讲座(5) | 第22节:于丹日本讲座(6) | 第23节:于丹日本讲座(7) | 第24节:于丹日本讲座(8)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