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孔學感悟集:論語力   》 第48節:孔子其人(6)      於丹 Yu Dan    孔健 Kong Jian

  怎麽辦呢?孔子提出了一套治國平天下的政治主張,以維護周王朝的威信,保持大一統的政治局面,結束分裂狀態。與此同時,要推行仁德治,施惠於民,緩和各種社會矛盾,使整個社會平平穩穩,井然有序。
  如何才能實現這樣的政治主張呢?當然,最好的辦法是孔子自己出來做官,通過做官掌權才能把自己的政治主張變成為現實。孔子自己也說:"如果有人啓用我的話,我就能把現在混亂的局面改變過來。"他甚至還說:"我要做官,不出三月,就會見到成效。"
  孔子有救世之心,熱衷於政治,急於想出仕。但是,他又不是見官就要,誰召都去。他是個有原則性的人,不肯枉道而行,守道待時,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他說過:"富與貴,人之所欲,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在他看來,用歪門邪道的辦法去獲富貴是可羞的,他不要那樣的富貴。他說:"飯蔬食飲水,麯肱而枕胳膊睡覺,也感到快樂。"
  不擇手段的富貴是不要的,居心不良者拋來的烏紗帽是不戴的,這就是孔子對待富貴和出仕的原則態度。有的人不瞭解這一點,往往在孔子面前碰一鼻子灰。
  前面提到過的那位季氏的傢臣陽虎,是個野心勃勃的人物,他想背叛季氏,進而控製魯國的朝政。在實施這個陰謀計劃的準備階段陽虎看中了孔子,想拉攏,以便用孔子的社會威望來給自己撐門面。於是,他急於想拜會孔子,而孔子呢,偏偏就不見,孔子討厭陽虎這個人。孔子17歲的時候,他去出席季氏傢裏的宴會,作為管傢的陽虎見少年孔子貧寒微賤,便拒之門外,使孔子第一次遭到了社會權貴們的冷遇,心裏很不是滋味。如今,孔子有名望了,陽虎颳目相視,但孔子卻看不起陽虎。陽虎多次見不到孔子,十分着急。如何才能見到呢?他想了個鬼點子:先托人送孔子一隻燒烤好了的小豬仔,按當時的禮節,孔子受禮後,必須去回拜陽虎,這樣就可以見到孔子了。孔子知道這是計謀,回拜的日子選定在陽虎不在傢的時候,這樣既不失禮又可以不被陽虎糾纏。不巧,孔子在路上卻與陽虎相遇了。陽虎傲氣十足地對孔子說:"過來,我給你說。"他質問孔子:"有的人很有學問和治國主張,卻坐視自己的國傢混亂還算得是仁愛嗎?"孔子默而不答。陽虎代替孔子回答:"這怎麽可以呢?"孔子仍不開口,陽虎接下去說:"有的人想從政做官而又屢次放棄機會,這算得上聰明嗎?"陽虎故意刺激孔子,好讓孔子開口,孔子照樣沉默而不答。自討無趣的陽虎代答道:"這怎麽可以呢?你要從政就別失掉機會,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孔子淡淡地回答道:"是呀,我是會出來做官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前言 《論語力》"出籠"花絮(1)第2節:前言 《論語力》"出籠"花絮(2)
第3節:前言 《論語力》"出籠"花絮(3)第4節:前言 《論語力》"出籠"花絮(4)
第5節:序一 為日文版《論語力》出版所作的序言(1)第6節:序一 為日文版《論語力》出版所作的序言(2)
第7節:序二 中國出現"於丹現象"的背景(1)第8節:序二 中國出現"於丹現象"的背景(2)
第9節:於丹:在成長中的感悟(1)第10節:於丹:在成長中的感悟(2)
第11節:於丹:在成長中的感悟(3)第12節:於丹《論語》扶桑行(1)
第13節:於丹《論語》扶桑行(2)第14節:於丹《論語》扶桑行(3)
第15節:於丹《論語》扶桑行(4)第16節:於丹《論語》扶桑行(5)
第17節:於丹日本講座(1)第18節:於丹日本講座(2)
第19節:於丹日本講座(3)第20節:於丹日本講座(4)
第21節:於丹日本講座(5)第22節:於丹日本講座(6)
第23節:於丹日本講座(7)第24節:於丹日本講座(8)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