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史 》 中国历史的后门 》
公无渡河(1)
许晖 Xu Hui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其奈公何1
幼年初见这十六字古辞,尚不能尽解其意,已觉如中雷殛,咬着指头愣愣多时,想哭又哭不出来似的。
多年以后,摊开一本乐府诗集:“《箜篌引》者,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也。子
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于是援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子高还,以语丽玉。丽玉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丽玉以其曲传邻女丽容,名曰《箜篌引》。”那时一直想,如果“公无渡河”一曲依然传世,究竟是怎样一种盘旋天地间的悲怆的声音?琴师手抚此曲,曲终一刻,是否会控制不住,把膝上的琴一掷而裂,起而痛哭?
最近,又翻出全唐诗,从头看起。
看诗的时候,总在深夜。夜是有魔力的,一切细微的感觉,在这个时间里,都会被放大,放大。坐在那儿,那些美丽的精魂,轻轻咬噬着你的心。静静地听着心里小小的声音,与那一朵朵精魂撞击,揉合……有一种悲欣交集的温柔。
重温本来是很功利的,目标明确,专为补充点养料。所以当作功课来做,订好计划,每日四卷,走马观花即可。也顺带做点笔记,将来或者用得上。初时犹可,越往下,如入神山仙岛,眼前美景变幻无穷,愈入愈奇,愈奇愈入,徘徊良久,竟不忍舍之而去。我遗憾地想,即使照原来计划,也至少半年才能通读一遍,现在,可能永远都完不成了。浮生碌碌,坐在那里慢慢读诗,是何其奢侈的一件事情埃此念一生,心志大灰,索性放过自己,读多少算多少也罢。
于是慢慢爬行到十九卷,又与“公无渡河”重逢了。
由茫远而切近,由模糊而清晰,从前的感觉一点一点回来,又添了全新的滋味。刹时明白了多年以来激动着我的究竟是什么。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其奈公何!
它的主题,乃是疯狂与死亡。在讲求中庸的中国文化里,如此明确地以疯狂与死亡为审美对象的,就格外使人颤栗。
是的,死亡。命运的陷阱,死亡的冲动。波涛在前,命运已定,前进就是死亡,却依然蹈死而不顾。这种执著,缘自于强大到疯狂的人格力量,命定要作无望之极的抗争。
这四句话—
公无渡河:劝诫。一切的一切都表明,不能渡,不该渡。渡河就是死亡。所有的人,甚至渡河者自己,都清楚地知道这一点。
公竟渡河:质疑。为什么渡河?既然一切的理由皆告知渡河的荒诞,为什么竟然还是去了?到底是什么超越了死之恐惧的力量,令他毅然而行?
堕河而死:结局。渡河导致的死亡。这个悲剧,甚至是可以避免的,只要他服从任何一个不渡河的理由。但是一千个不渡河的理由也不能战胜一个渡河的冲动,悲剧又是注定要发生的。
其奈公何:追思。悲剧发生了,后来者哭泣呼喊,也无力遮挽,无法改变。结果又回到原来困惑上:为什么渡河?究竟是什么驱使一个人急急奔赴死亡?
答案只有一个:强大到疯狂的人格力量。
我们已经习惯于庸常和合理的人生,即使常常遭遇莫名的伤害和挫折,也希望这个世界始终井井有条。具有强大人格力量者,却往往拒绝接受这种庸常,时刻想游行于秩序之外。
于是,我们把他们和疯子等量齐观。渡河,正是一个凝固了抗争的极致和死亡的瞬间的意象。
不是每个人都会试图去探求和解读它,但是几乎每个人都能直截感受到它的冲撞。
明白了这一层,再回过来看唐人之作。
唐代同作此题的有五人:李贺,李白,王建,温庭筠和王睿。依乐府旧题并不一定要依从原意,不过这五人所作,都是歌咏本事的。
“公乎公乎,提壶将焉如。屈平沉湘不足慕,徐衍入海诚为愚。公乎公乎,床有菅席盘有鱼,北里有贤兄,东邻有小姑,陇亩油油黍与葫,瓦甒浊醪蚁浮福黍可食,醪可饮,公乎公乎其奈居,被发奔流竟何如?贤兄小姑哭呜呜。”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一个起点 | 又一个起点 | 一群苍蝇在莺莺身边飞(1) | 一群苍蝇在莺莺身边飞(2) | 一群苍蝇在莺莺身边飞(3) | 崔莺莺失身的环境必然性(1) | 崔莺莺失身的环境必然性(2) | 崔莺莺失身的环境必然性(3) | 肉身放纵的快乐使人身不由己(1) | 肉身放纵的快乐使人身不由己(2) | 让伪浪漫打烊与老夫人的时间观 | 引子之一:李杜孙柳诸人姓氏解析 | 引子之二:嫖客会爱妓女么? | 当妓女爱上嫖客(1) | 当妓女爱上嫖客(2) | 当嫖客被妓女爱上(1) | 当嫖客被妓女爱上(2) | 软饭之下,妓女的爱情泡沫(1) | 软饭之下,妓女的爱情泡沫(2) | 妓女的做秀与自杀(1) | 妓女的做秀与自杀(2) | 尾声之前 | 尾声 | 一(1)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