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 》 柯雲路把脈當代婚戀:誰的靈魂更可悲 》
第48節:孫志明“賣身出書”與文學(1)
柯雲路 Ke Yunlu
(3)孫志明“賣身出書”與文學
一
不久前,新浪網專題報道了東北青年孫志明“賣身出書”的事。孫志明1979年出生,多年來執著寫作,已完成百萬字的雜文和小說。其間將書稿投寄多傢出版社,均未得到任何回應。無奈之下他曾出過傢,5個月後還俗。出版作品無望,衹好拿到網絡上發表,而網民們對其作品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
接下來,孫志明在網絡爆出“賣身”新聞。所謂賣身,就是以能夠出書為前提,可以為提供幫助的對方打工,做保姆,做丈夫,賣器官,藉貸還債,等等。
鳳凰臺的“戈輝夢工場”與我聯繫,希望製作這期節目時我作為嘉賓與孫志明現場對話。
為此,我專門到網上看了有關專題。其時網上正在熱評,一些人質疑孫志明賣身出書的動機,一些人在爭論這種行為是否可取,兩種聲音都很激烈。支持者說,孫志明為了文學和理想的努力值得同情和理解。反對者說,這是又一種惡性炒作,其性質比前一陣在媒體上大肆炒作的裸奔出書更加不堪。
說心裏話,我最初在網上看到孫志明賣身出書的新聞標題時,感覺並不好,甚至有些反感。覺得這是年輕人在不擇手段地推銷自己。我還猜想,事件的背後是否有出版商策劃?
當我進一步看到比較詳細的資料時,知道孫志明已寫作了將近十年,他的父親也曾是文學青年,一生熱愛寫作,並把對文學的熱愛傳給了兒子。孫的父親傾其一生的努力,未取得任何成果,終於明白“寫字不能成為農民的正業”,因此極力反對兒子將生命荒廢於文學,曾把不聽勸告的兒子趕出傢門。
據說孫志明睏難的時候每天衹吃兩包方便麵。
看了這些資料,我開始對孫志明的勤勉和奮鬥有了同情,對他賣身出書的方式也有了理解。
寫作是一種非常主觀化的勞動,其特點之一就是作者對自己作品的感覺常常與社會其他人的評價大相徑庭。許多初始寫作的人都有這樣的經驗,明明覺着自己嘔心瀝血的書稿非常了不起,一旦出版定能引起轟動,但出版社就是不識貨,把他當成一般的小人物忽略了。作為一個無名之輩,孫志明想以這樣的極端方式引起社會註意,我覺得與某些不法商傢的欺詐炒作不能相提並論。
做法雖然讓人感到不太舒服,但可以寬容。
二
在錄製節目的現場,我見到了孫志明。
如我預料的,是個本分老實的年輕人。
在我們見面之前,出現了一個戲劇性的小插麯,一位企業傢答應用某種贊助的方式幫助孫志明出書。
我和孫志明自然談到了他的賣身出書行為。我說,現在重要的已經不是討論你賣身出書對還是不對。你的書稿在網上放着,又經過媒體的一輪宣傳炒作,許多人已經開始註意你了。那麽,如果你的書本身寫得不夠好,即使有這樣的響動了,出版社還是不願意出版,你該怎麽辦?或者由於企業傢的贊助,這本書順利出版了,但從文壇來說,專傢認為你的作品沒有價值;從市場來講,讀者也認為不好看。假如萬一遇到這種情況,那麽企業傢的贊助就成了一個單純的文學扶貧項目,那時候你是選擇繼續寫下去,還是就此終止?
如果繼續寫下去,你的書專傢不看好,讀者不認同,自然還是沒有出版社願意出你的書。因為你的作品已經經過市場的檢驗,證明並不成功,那時候又應該怎麽辦?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相對貧睏”的驅動與睏擾 | 第2節:沒有貓狗的村莊(1) | 第3節:沒有貓狗的村莊(2) | 第4節:關於復旦大學培養文學寫作碩士的聯想(1) | 第5節:關於復旦大學培養文學寫作碩士的聯想(2) | 第6節:互聯網上的童話(1) | 第7節:互聯網上的童話(2) | 第8節:有一種情結叫奧運 | 第9節:陳逸飛失誤在哪裏? | 第10節:悲憫之心與人類的希望 | 第11節:林黛玉的病非藥可治 | 第12節:生命的價值高於一切 | 第13節:怎樣纔是對逝去親人的最好紀念?(1) | 第14節:怎樣纔是對逝去親人的最好紀念?(2) | 第15節:為了家庭,你的底綫在哪裏?(1) | 第16節:為了家庭,你的底綫在哪裏?(2) | 第17節:為了家庭,你的底綫在哪裏?(3) | 第18節:發現父母婚外情,孩子怎麽辦? | 第19節:面對孩子,你微笑了嗎?(1) | 第20節:面對孩子,你微笑了嗎?(2) | 第21節:面對孩子,你微笑了嗎?(3) | 第22節:婚姻中的愛情懷疑強迫癥(1) | 第23節:婚姻中的愛情懷疑強迫癥(2) | 第24節:婚姻中的愛情懷疑強迫癥(3)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