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史 》 皇傢醫事 》
清代皇帝不嗜酒(1)
屈維英 Qu Weiying
自古以來,一些帝王、聖賢以及文人墨客,無不以酒助興,以酒壯膽,以酒澆愁,嗜酒如命,飲酒無度,甚至認為有多大的氣魄就有多大的酒量。嗜酒成癖的詩人皇帝曹丕說:“蓋聞千鐘百觚,堯舜之飲也;惟酒無量,仲尼之飲也;姬旦酒餚不撤,故能製禮作樂;漢高祖婆娑巨醉,故能折蛇鞠旅。”
然而,清代皇帝卻不甚嗜酒。為避免“以酒誤國”、“以酒亡國”的悲劇重演,富於進取精神的康熙帝,不但自幼不喜飲酒,還特地將戒酒的御制詩刻於元朝遺留下來的黑玉酒甕上,置於宮中,以作警示。
因此,皇帝的膳桌上按規定不許擺放酒具。康熙帝律已甚嚴,終生放棄了飲酒之樂,始終保持着清醒的頭腦。
鴉片戰爭期間主持朝政的道光帝雖然於1842年8月29日同英國殖民者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結束了盛極一時的“康乾盛世”,但他“力倡節儉,推崇樸素”。道光帝要求君王人臣要做到:“飲食,不必追求珍異,穿戴不必講究華美,耳目不要為欲望所誘惑,居住不要迷戀奇巧”,要懂得“一絲一粒,都出於民脂民膏”的道理。特別是鴉片戰爭爆發以後,軍費開支寵大,國庫日益空虛,道光帝帶頭減少膳食,由以往的花天酒地,改為每日衹點四盤菜餚。
一次,皇后過生日,按例要大擺酒宴,道光帝則破除舊例,當面諭令內務府大臣:“近來,內廷好久沒有賞賜食物了,這次皇后聖壽,到時候多預備些麵條,多加點鹵,讓內廷人員吃個飽。”內廷大臣奏道:“既然皇上如此開恩,那就額外多殺幾口豬。”大臣又奏:“按照慣例,應是十口豬。”道光沒好氣地說:“現在是什麽時候?花銷、開支這麽緊張,怎麽能殺十口豬呢?”在康熙、道光的影響下,終清一代,不曾有嗜酒的皇帝。翻開清宮醫案,也沒有如何為任何皇室人員解酒的記載。
清朝皇帝不嗜酒的簡樸作風,也深深影響着皇室以外的王公大臣和地方官員。有清一代大凡品級比較高些的大官,通常都不能隨便在外面的酒菜館裏去喝酒吃飯,逛窯子就更不能了。那時,人們都把酒菜館看作專給平民百姓涉足的下流場所,而做大官者一旦光臨這樣的地方,就容易惹人註意;假如有一位官府老爺常到某一傢酒館去吃喝,無論他的酒館如何興旺,也是要受指責的。尤其是那些統率一方的大官,實際上他們就是朝庭的代表,他們理應把自己看得高貴一些,不應該隨隨便便地在酒菜館中鬍吃濫喝,惹人輕視。筆者認為,不許政府官員混跡於酒肆菜館,在今天看來雖很難做到,但仍應積極倡導。
據史書記載,清朝以前的皇帝,有不少是酒色之徒,甚至以酒誤國。唐穆宗嗜酒貪杯,夏日在臨芳殿賞櫻桃時,常常是“美人在側,酒杯在手”。元太宗窩闊臺酒癮極大,晚年尤甚,日日與大臣們狂飲不止。大臣耶律文正屢屢進諫,窩闊臺置若罔聞。貪圖享樂的漢文帝,夏日在裸遊館避暑,長夜飲酒,陶醉在酒酣、色迷之中,對此漢靈帝曾嘆息道:“使萬年如此,則為上仙矣1。儒雅而開明的金章宗,在夜飲中將橙子挖空,當作酒具,稱其為軟金杯,悠然自娛……
帝王們對酒的興趣,與色並重,有些帝王對酒的嗜好甚至超過了對色的需要,堪稱酒色之徒。明福王有一句名言說,“萬事何如杯在手,一年幾見月當頭”。當夏桀沉溺於酒色時,荒唐的行為不時發生。史書上說,桀開鑿的酒池大得可以行船,桀不是夜宮中令男女雜處,就是召三千人在酒池邊像牛一樣飲酒。商紂與夏桀一樣荒唐,他以酒為池,懸肉為林,男女裸逐其間,宮中設九個熱鬧場所,供紂作長夜之飲。
南北朝時,北朝的不少皇帝大肆酗酒,導致性情暴戾,喜怒無常,動輒殺人取樂。北齊文宣帝雖然政績不凡,但自從酗酒成癖後便逐漸喪失理智,常在醉後醜態百出,還兇殘地殺人取樂。這種縱欲無度的糜爛生活,使他剛到“而立”之年就不能正常進食,每天衹能飲酒度日,酒又加劇了他走嚮死亡的進程,31歲時就被酒精奪取了生命。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皇傢醫事》目錄 | 作者自序(1) | 作者自序(2) | 作者自序(3) | 清代對太醫院的完善 | 種痘戰勝天花惡魔(1) | 種痘戰勝天花惡魔(2) | 為兒童種痘防治天花(1) | 為兒童種痘防治天花(2) | 活血化瘀廣泛運用(1) | 活血化瘀廣泛運用(2) | 帝王也需用猛藥(1) | 帝王也需用猛藥(2) | 醫療護理方法多(1) | 醫療護理方法多(2) | 醫藥理論建樹卓越(1) | 醫藥理論建樹卓越(2) | 藥材地道要講究 | 地道藥材為什麽療效好 | 重視未病控病情(1) | 重視未病控病情(2) | 中醫治西人 | 中西醫藥的主要差別 | 臨終救命生脈散(1)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