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思考 》 從狼性到羊性:中國人的性格歷程 》
第48節:中國人和猶太人:異與同(6)
張宏傑 Zhang Hongjie
今天……根據我們天然和歷史的權利以及聯合國大會的决議,宣佈在以色列土地上建立一個猶太國傢--以色列國。
一個滅亡了兩千年的國傢又一次復活,這在人類史上是第一次。
不過,這個重新建立在迦南故地的以色列,已經不是兩千年前那個猶太王國。土地依舊,國名依舊,宗教依舊,但是,猶太人已經不再是以前的猶太人了。兩千年前離開這片土地時,他們的思維方式,精神結構與周圍的阿拉伯民族沒有太大區別。再回到這片土地,猶太文化的內涵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它由原來一個單純的古老的小民族文化,變成了極具包容力的博大精深的現代文化。他們和周圍的阿拉伯人已經有點格格不入了。
幾次中東戰爭充分顯示了兩種文明的力量差別。
猶太人的復國引起了阿拉伯人的強烈反應。就在以色列國宣佈成立後不足24小時,五個阿拉伯國傢聯合攻入了以色列,誓要把猶太人趕進大海。阿拉伯聯軍的總兵力約有10萬,無論在軍備及人口上都占盡優勢,而新生的以色列國衹有3萬人左右的臨時組成的軍隊,衹擁有一輛坦剋。強弱懸殊,而且三面受敵。敵強我弱,一目瞭然。然而經過七個月的惡鬥,以色列人奇跡般地大敗阿拉伯聯軍,將自己的領土擴充了三分一。
1967年的六天戰爭,以色列同樣以弱勝強。戰爭之初,以色列總兵力為25萬人,阿拉伯聯軍為32?8萬。以色列擁有飛機286架,坦剋和裝甲車2500輛,火炮750門,導彈50枚。而阿拉伯聯軍的數量分別是576架、4183輛、3246門、160枚。可以說,以色列仍然處於絶對劣勢。然而以色列采取先發製人、各個擊破的方針,經過六天作戰,以色列奪取了西奈半島、戈蘭高地和加沙地帶,還有耶路撒冷。把國土面積擴大了4倍。戰爭中,埃及、約旦、敘利亞三個阿拉伯國傢遭受嚴重損失,傷亡和被俘達6萬餘人,而以色列僅死亡983人。
即使是阿拉伯人打得最成功的,被認為使阿拉伯人"一定程度上恢復了民族自尊和自信的"1973年的十月戰爭,也衹不過是雙方傷亡比例縮小了一些而已。為收復在六天戰爭中失去的土地,經過周密的準備之後,埃及、敘利亞於1973年10月對以色列發動了突然襲擊。戰爭結果是,阿拉伯國傢死亡8446人,被擊毀坦剋2554餘輛,損失飛機約392架。以色列軍隊死亡2838多人,損失坦剋840輛、飛機103架。阿拉伯國傢並沒有實現收復失地的目標。
通過這幾次戰爭,以色列確立了對阿拉伯國傢的絶對軍事優勢,保住了國傢的未來。
幾次中東戰爭中,令人印象最深的,是以色列的團结和阿拉伯國傢的不團结。
按理說,新生的以色列很容易陷入分裂。以色列文化是典型的多元文化。以色列國內,有着從伊拉剋、也門回來的東方猶太人,也有從西歐回來的阿什肯納茲人,還有從非洲回歸的黑皮膚猶太人。分離了上千年的各個族群,相互之間的陌生感不亞於不同的國傢。據統計,從世界各國流回以色列的猶太人,至少講着八十二種語言。以色列雖小,國內族群間的血緣差異,文化差異,語言差異,經歷差異,卻復雜於世界上絶大多數國傢。特別是阿什肯納茲人和東方猶太人成為以色列的兩大構成部分,他們從外表到內心都存在巨大差異,有人稱之為"兩個以色列"。來自歐洲的猶太人相當一部分體徵上表現出中北歐人特徵,比如淡黃色的頭髮,白色的皮膚和藍色的眼睛,操意第緒語。而東方猶太人則是深膚色、黑頭髮、褐色眼睛,操阿拉伯語。西方猶太人多是復國主義者,他們的教育程度一般比較高,為人處世更傾嚮遵循西方規則。而東方猶太人絶大多數都不是猶太復國主義者,而是迫於形勢而逃到以色列來的難民,他們對政治不感興趣,衹關心自己的生活。建國以後,各個族群間的衝突和矛盾持續存在,東方猶太人為了獲得更好的經濟待遇經常進行街頭抗議。同時我們不要忘記,在以色列的全部人口中,還有五分之一,也就是一百萬左右,是阿拉伯人。從這個意義上,小小的以色列是世界上最難團结的國傢。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一言難盡的日本(1) | 第2節:一言難盡的日本(2) | 第3節:一言難盡的日本(3) | 第4節:一言難盡的日本(4) | 第5節:一言難盡的日本(5) | 第6節:一言難盡的日本(6) | 第7節:一言難盡的日本(7) | 第8節:一言難盡的日本(8) | 第9節:一言難盡的日本(9) | 第10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1) | 第11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2) | 第12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3) | 第13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4) | 第14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5) | 第15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6) | 第16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7) | 第17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8) | 第18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9) | 第19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10) | 第20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11) | 第21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12) | 第22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13) | 第23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14) | 第24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15)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