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志 》 看寶島風土人情:岩鬆看臺灣 》
第48節:鄧麗君 永遠的歌者(圖)
白岩鬆 Bai Yansong
永遠的歌者
歌聲常縈耳畔,顧盼時巧笑倩兮,時光自身畔流逝,匆匆已不覺十年,謝謝您給我回憶,我們回贈您懷念,若有來生再結緣。
---某位歌迷的留言
今年是鄧麗君去世的十周年祭。一個歌手的聲音在她身後依舊十年不衰,依舊流行在大街小巷,依舊留存在人們的心裏,這是我們到了臺北之後,非常想去她的墓地看一看的理由。
鄧麗君墓位於臺灣東北部東臨太平洋的金寶山上。距離臺北市區兩個多小時車程。
金寶山地處臺灣的臺北縣境內,山並不很高,遠遠就能看到一片墓園。鄧麗君墓位於金寶山墓園的"愛區"。一走近,就能聽見墓地傳來一陣音樂,那是十分熟悉的聲音:"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我們伴着悠揚的歌聲開始了采訪。
白岩鬆:"如果說對於全球所有的華人來說,有一個聲音能讓所有的人安靜下來,那這個人的聲音可能就是鄧麗君的聲音。1969年的時候,她因為出了一張唱片叫《一見你就笑》,一下子奠定了她巨星的位置,有評論認為鄧麗君的聲音唱出了所有的華人在戰後很多年裏內心對寧靜、溫馨、甜蜜的一種渴求。因此與其說面對鄧麗君的歌麯我們是在聆聽,不如說她給了我們內心一種非常大的撫慰。"
鄧麗君墓園的前面是一個小花壇,鮮花簇擁着鄧麗君的全身塑像,塑像呈青銅色,長長的披肩發被風吹起,面帶微笑的她充滿青春活力。花壇很有講究,花開四季,四季顔色不同,仿如鄧麗君璀璨多姿的生命華章。
白岩鬆:"鄧麗君的墓園非常有特點,安靜而視野開闊,前面就能看到整個太平洋,這個時候讓人很容易想起她曾經唱過的《在水一方》那首歌。現在大傢聽到的歌麯當然也是鄧麗君墓園有意選擇的一支歌麯,'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愁對解笑眉,淚灑相思帶'。可能也正是用'好花不常開變'來表達對她的一種紀念。"
盧秀芳:"鄧麗君的肖像可以說是非常惟妙惟肖,在墓園的前面看到,你看那些花永遠都是新鮮的,因為永遠有她的歌迷把最新鮮的鄧麗君小姐生前喜歡的花放在她的墓前。同時從風水上來看,我們看到這邊是後面靠山,前面又朝着海,是最佳的風水寶地。"
沿着甬道往前走,就到了鄧麗君的墓前。鄧麗君的墓簡潔肅穆又使人感到溫馨,棺蓋用的是南非黑色大理石,棺蓋上面雕刻的是粉白色的玫瑰花環。棺蓋前面擺放着祭拜者獻的鮮花,中間鑲嵌着一張鄧麗君的少女時代的彩色照片,棺蓋後面是一個石雕,上面是鄧麗君的臥像,左右手交叉於胸前,凝視人間,石雕上寫着"鄧麗筠,1953~1995"的字樣。
石雕後面是一排鬆柏,青翠吐緑。鄧麗君棺蓋的右邊,立有一塊大石頭,上面是宋楚瑜的題字"筠園"。鄧麗君原名鄧麗筠,藝名叫鄧麗君,"筠園"因此而來。
盧秀芳:"鄧麗君之前我們知道她非常的孝順,雖然因為演藝生涯的關係,常常是世界各地飛來飛去,但是她每到一站馬上會打電話給她的老媽媽,現在呢,我們看到在筠園的上方就是鄧麗君母親的長眠之地。可以說母女倆生前聚的時間不多,但是在長眠之地,在園方巧妙的安排之下,讓媽媽在上方護衛着自己的女兒。"
鄧麗君祖籍河北省大名縣,1953年1月29日出生於臺灣雲林縣,自幼就展示了歌唱天賦,14歲進入歌壇,從此她那優美的歌聲遍及港臺和祖國大陸、東南亞、日本和美國等地,她精通英語、日語、法語和粵語,才華橫溢,被譽為"國際天王巨星";她用柔美的歌聲徵服了一代人。
1995年5月8日,鄧麗君因哮喘病發作,在泰國清邁病逝,時年43歲。她去世後遺體運回臺灣,埋於此間。據該墓園管理人員介紹,她的遺體可以保持50年而不變。
白岩鬆:"也正是因為她在42歲的年齡突然離開,也把她最美好的那一瞬間留在了所有歌迷的記憶當中。秀芳,咱們彼此是不是講一講你的鄧麗君記憶和我的鄧麗君?"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九州出版社 |
|
|
第1節:連戰(圖) | 第2節:對大陸百姓感謝(圖) | 第3節:和鬍總書記推誠相見 | 第4節:積極推動落實"大陸行"共識 | 第5節:卸任後做黨的義工 | 第6節:黨主席之爭輸贏都要有風範 | 第7節:臺灣"七·七事變"紀念日 | 第8節:宋楚瑜 | 第9節:大陸之行"不容易" | 第10節:兩岸交往臺灣首先要過心理關 | 第11節:學說大陸方言 | 第12節:臺灣意識不是"臺獨" | 第13節:連宋大陸行 | 第14節:不爭虛名 為歷史負責 | 第15節:最想看故宮爬黃山(圖) | 第16節:柏楊 | 第17節:幸福需要自己找 | 第18節:尋找久違的柏楊 | 第19節:你的心酸,我的心碎 | 第20節:侯孝賢 | 第21節:臺灣電影業製作業嚴重失血 | 第22節:未來華人電影中心在大陸 | 第23節:拍電影已經成為我的人生 | 第24節:最好時光是難重拾的記憶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