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食文化 》 老滋味 》
第48節:品茗勝地"湖心亭"
周簡段 Zhou Jianduan
品茗勝地"湖心亭"
湖心亭茶樓,座落在上海城隍廟。建築富有民族傳統特色,陳設古樸典雅,上下兩層能容納二百餘人品茶,為滬上品茗休憩之勝地。茶樓供應各式名茶,並有配套茶食,水質經淨化礦化處理,清澈甘甜,不同一般。茶樓設有專業茶藝表演隊。每到周一下午,還可欣賞到江有絲竹優美的樂麯。湖心亭四面臨水,池中魚群嬉戲,橋有九麯相通,夏季荷花盛開,坐在亭中品茶賞景,別有一番情趣。
現在的湖心亭在豫園外面,原先是在豫園範圍之內。明嘉靖三十八年興建豫園,萬歷五年後又陸續擴充到七十餘畝。園內亭臺樓閣,堂館軒榭,小橋流水,怪石峋嶙,輔以名木花卉,佈置得錯落有緻,為江南名園之一。園主潘先瑞,上海人,曾任四川布政使,為取"愉悅老親"之意,因豫與愉同義,遂取名為豫園。允瑞故世後,此園逐漸荒蕪,並數易其主。至清康熙年間,豫園為上海紳商所得,從乾隆二十五年開始重建,改名西園,到四十九年完工。其間,周圍茶館酒樓相繼開設。湖心亭也於是年建成,迄今已有兩百多年歷史。當年由大布商祝韞輝等人集資建於裊佚亭舊址上的這座聳立水中的湖心亭,周圍為上海各業公所的經商活動之地。直至清道光年間,湖心亭還專供經營青藍大布商賈們聚會議事的場所。
湖心亭成為茶樓,始於清鹹豐五年以後,初名"也是軒"。清末有位商人名劉慎康接管茶樓,改名"宛在軒"。樓主接管後桌椅全部更新,臨窗排列一色花梨木茶几與靠椅。居中放有雲石面紅木圓桌,配蛋圓形紅木凳。墻上懸挂名傢字畫,為環境增添文雅,潔靜宜人。茶館服務熱情,生意興隆。城裏城外一些文人雅士都喜歡到此品茗聊天。不過,宛在軒這個名字過於斯文,一般茶客呼其名並不習慣,還是叫它湖心亭。
清末民初,茶樓興旺,在城隍廟附近的四美軒、春風得意樓、樂圃閭、凝眸閣、紅舫等,都頗有名氣,湖心亭和這些茶樓,一起組成了有城隍廟特色的茶市風光。當年主韜曾寫到湖心亭一帶風光:"園中名肆十餘所,蓮李碧蠃、芬芳欲醉;夏日卓午,飲者雜沓。"
湖心亭茶樓的樓下內外堂,都可以兩個人合飲一壺,內堂茶價每位上午七十文,下午一百文。外堂上午六十文,下午七十文。樓上內堂,每人一堂,外堂可以兩人一壺,而取價一律,上午七十文,下午一百二十文。這裏不像一般茶樓那麽嘈雜喧鬧,而是幽雅寧靜,為文人所嚮往。清末著名小說"海上繁華夢"作者警夢癡仙,實名孫傢振、字玉聲,別號海上漱石生,他曾經居住在南市,對老上海風土人情很有造詣,閑來無事,經常品茗憩於湖心亭。並為湖心亭景色有感而發,留下了美妙詩句:"湖亭突兀宛中央,雲壓檐牙水繞廊。春至滿防新漲緑,秋深四壁暮煙蒼。"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乾隆賜匾"都一處"(1) | 第2節:乾隆賜匾"都一處"(2) | 第3節:便宜坊和全聚德 | 第4節:仿膳話當年 | 第5節:竜袍、活魚宴、聽鸝館 | 第6節:歷史悠久緻美齋 | 第7節:譽滿京華泰豐樓 | 第8節:萃華樓的雞湯菜 | 第9節:悠久美味話水餃 | 第10節:"八大樓"外又一樓 | 第11節:"八大堂"中惠豐堂 | 第12節:柳泉居與砂鍋居(1) | 第13節:柳泉居與砂鍋居(2) | 第14節:譚傢菜名重京華 | 第15節:阮元與"滿漢全席" | 第16節:恭王府畔"厲傢菜" | 第17節:"教席"之首兩益軒 | 第18節:東來順如何發跡?(1) | 第19節:東來順如何發跡?(2) | 第20節:銀錠橋畔"烤肉季" | 第21節:"清真烤肉宛"滄桑 | 第22節:譽滿京華"爆肚王" | 第23節:津門"天下第一坊" | 第24節:難忘的中立園飯館(1)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