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戏剧评论 》 梨园往事 》
第48节:一柄锣槌传三代
周简段 Zhou Jianduan
一柄锣槌传三代
日前,笔者赴沪,友人宴请,座中有久负盛名的伶人吴富琴先生。吴先生于席间拿出一柄锣槌把玩,说到兴奋处,还轻轻敲击着膝关节,好像打着鼓点。经询问,方知此锣槌已传三代。
早在清光绪帝在位时,吴富琴之祖父吴永明在梨园界曾享有盛名,其锣打得出色,故有"大锣吴"之称。光绪帝雅好京剧,经常找着名演员谭鑫培、王瑶卿等人到宫里去演戏。"圣旨"一下,谁敢不遵?但是,却常常是一场辛苦,空手而归。吴永明是给谭、王二位打锣的,自然也经常入宫,为皇帝演出。
谁料,光绪皇帝爱看戏,更爱打锣。每次演出,他总要到后台去看看,特别注意是谁打锣。有一次,他高兴起来,拿过锣槌打了几下。但是皇帝站着打锣,庶民谁还敢坐着?这却苦了必须坐着打鼓的,也只好站起来打。从此宫中演戏便有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打鼓的都得站着打。一场戏几个小时,打鼓的就要站几个小时。
一来二去,光绪皇帝对吴永明打锣格外感兴趣,便提出叫吴进宫教他打锣。可是吴家境贫寒,靠打锣挣钱糊口,哪有工夫去陪伴皇帝玩耍啊,心里有苦,嘴上也不敢说。
光绪皇帝学了一阵子,问吴永明:"我怎么就打不出你的那个韵味儿来?"吴永明说:"这是个功夫劲儿。"光绪说:"那好,你就常来教我吧!"
吴永明三天两头到窗里教皇帝打锣,耽误了演出,不能挣钱养家,渐渐家里揭不开锅了。那时候有当铺,穷人可以拿旧衣服或者别的东西到当铺当几个钱,到时候还钱付利息,再把那抵押的东西赎回来。吴永明只好向皇帝请假去典几个钱,好买粮糊口。光绪说:"好吧,你先把锣留在这里,我练练工。"皇帝的话必须唯命是听,吴永明只好心疼地留下大锣,拿着一柄锣槌走出了皇宫。从此,光绪皇帝再也没有叫吴永明进宫教他打锣。
以后,吴永明将这锣槌传给儿子,儿子又传给孙子,这就是吴富琴先生手里的那柄锣槌。吴富琴今年已八十四岁了,谈起往事,不禁戚戚然。最后,他转述其父临终时嘱咐的一席话:"把这柄锣槌传下去,永远记住咱艺人的苦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程长庚"大老板" | 第2节:"单刀叫天"谭鑫培 | 第3节:"老乡亲"孙菊仙 | 第4节:知县名伶汪笑侬 | 第5节:"关戏泰斗"李洪春 | 第6节:"德艺只馨"盖叫天 | 第7节:名丑箫长华的念白 | 第8节:"戏篓子"赵松樵 | 第9节:"猴王"李万春 | 第10节:女伶刘喜奎不畏权贵 | 第11节:程砚秋三请俞振飞 | 第12节:花脸宗师郝寿臣 | 第13节:当代名丑马富禄 | 第14节:"四大须生"之一奚啸伯 | 第15节:一代名旦荀慧生 | 第16节:四大名旦中的尚小云 | 第17节:须生泰斗马连良 | 第18节:著名武旦宋德珠 | 第19节:"金霸王"的癖好 | 第20节:"铁嗓青衣"王玉蓉 | 第21节:吴素秋早年二三事 | 第22节:童芷苓和她的弟弟妹妹 | 第23节:"舞台飞人"张德俊 | 第24节:李世芳青岛罹难前后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