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志 》 追憶繁華京城過往煙雲:圖說北京三千年 》
老北京的寵物情結
葛忠雨 Ge Zhongyu
北京人飼養寵物的傳統歷史悠久,學問、講究也多。確切地說,過去老北京人把所喜歡飼養和賞玩的種種動物多稱為“玩物”,而很少用“寵物”一詞。老北京人喜歡飼養的寵物實在是不少,大致分起來有四類,一是鳥類,二是蟲類,三是魚類,四是獸類。飼養寵物既是老北京人的一種嗜好,也是老北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在玩賞寵物之中得到的是一份精神上的愉悅與享受,老北京人把養寵物當做一大雅事,是和弈棋、品茗、論畫一樣的雅事。
老北京養鳥的人大多生活悠閑。文人多養百靈、靛頦、紅子一類;體壯者多養畫眉;撂地賣藝者則多養交咀、“老西兒”一類。遛鳥不獨是給鳥兒“放風”,主要在於馴鳥兒,教給鳥兒一些小技藝,並觀賞、娛樂。北京人喜歡養鳥,除了圖個樂兒外,還有養心健身的“作用”。過去有句話:“養鳥遛鳥,遛的是鳥,練的是人,心變寬了,體變壯了,日子過得就豁亮。”所以無論文人墨客、梨園名優、杏林國手,還是車夫、轎夫都有好養鳥的,衹是貴賤不同而已。
北京人玩蟲兒,主要玩蟈蟈兒和蛐蛐兒。北京人養蟈蟈兒有不少的講究,一是要選上品的蟈蟈兒,講究全須全尾兒、叫聲悅耳;二是顔色正、品相好,一般多選黑、緑、青三種;三是要善動愛跳,越是活潑愛鬧的蟈蟈兒越有人緣兒。北京人買蟈蟈兒時絶少買一隻,而是買一對,一則是老北京人有成雙成對的習慣,雙為吉利數;二則是兩衹可以相互戲逗,叫得更歡。買回來的蟈蟈籠子大都挂在屋檐、門楣、窗前或院子的葡萄架或海棠樹上。從此,蟈蟈兒的鳴叫就成了四合院裏最動聽的聲音,一直能叫到立鼕。
蟋蟀,北京人稱之為“蛐蛐”,又名促織。民間有“促織鳴,懶婦驚”的俚語。蟋蟀是一種分佈廣泛的昆蟲,老北京養蛐蛐、鬥蛐蛐的用具極講究,在鼕至前用的澄漿罐,是用澄漿泥澱製成型、入窯燒製而成的。養蛐蛐,趣在蛐蛐的廝鬥與鳴唱。一般的蛐蛐拼鬥並不引人註意。自中秋節後至重陽節左右,一些專門養蟋蟀的,備好戰場,隨即下帖約人。請帖外皮寫的多半是“樂戰九秋”。蟋蟀的爭鬥,本是昆蟲的一種自然本能,卻往往摻入許多人的成分在其中。
享譽國內外的水中寵物金魚,是我國傳統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金魚是鯽魚變種,因其色赤而鱗片閃爍若金,故名金魚。在北京人的口語中,宮廷中四尾的珍貴金魚稱為“金魚”,而其他的金魚則被稱為“小金魚兒”,兩者價格相差也甚遠。有身份、有地位的主兒,傢中養魚專有魚把式伺弄。老北京家庭養魚的,一般以圓形三足缸或長方形玻璃缸為多,家庭富足者則用瓦盆飼養。因時間用的已久,盆內都有一層緑茸苔,觀魚更為豔麗。
在獸類寵物中,老北京人過去飼養較多的是貓和狗。老北京養貓講究品種,大多以毛長者為貴。一般認為白者、黃者為上品,黑者、雜色者次之。此外,貓眼必以兩色者為貴,名曰“雌雄眼”,俗說“爹一隻,媽一隻”,此為“波斯種”。但老北京人不喜歡養白尾貓,以為不祥。北京人認為養貓乃高尚之情趣,其來源多係親朋間互相贈送,以為禮品。那時的老北京人不賣貓,還把賣貓、賣狗視為破産的象徵。
北京人也喜歡養狗,但狗的數量要遠遠少於貓的數量,有錢人一般會在護國寺廟會的狗市上買觀賞狗:袖狗、叭狗。袖狗僅一掌大小,然生性好鬥,又叫“鬥狗兒”,可藏於袖間,因此得名。這些人將狗置於桌案上觀其爭鬥、撕咬,以博得一樂。普通老百姓在四合院裏多養些小京叭、小柴狗,
此外老北京人飼養的寵物還有鷹、龜、猴、雞、鵝、隼等,但數量不是很多,衹有對它們特別喜好的人才會飼養。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黃山書社 |
|
|
繁華有因:“漂”來的北京 | 虎踞竜盤:棋盤結構的北京城 | 缺憾之惑:北京古城墻缺個角 | 中軸傾斜:京城中軸綫之謎 | 皇傢寺院: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 | 古城的“雙竜”佈局 | 中南海的歷史滄桑 | 北海九竜壁的傳說 | 什剎海的由來之謎 | 正陽門箭樓千斤閘探秘 | 天安門城樓設計者之謎 | 前門大柵欄之謎 | 太廟被李自成燒毀了嗎 | 社稷壇的五色土 | 景山坐像之謎 | 北京城的“後門” | 故宮又稱紫禁城之謎 | 宮門:解讀故宮之謎的鑰匙 | 揭秘皇城三大殿 | 故宮房間為何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 | 故宮三大殿院內為何不種樹 | 東華門門釘也有謎團 | 元代皇帝為何沒有陵墓 | 神秘的明代皇帝葬儀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