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史 》 中國歷史的後門 》
公無渡河(1)
許暉 Xu Hui
“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其奈公何1
幼年初見這十六字古辭,尚不能盡解其意,已覺如中雷殛,咬着指頭愣愣多時,想哭又哭不出來似的。
多年以後,攤開一本樂府詩集:“《箜篌引》者,朝鮮津卒霍裏子高妻麗玉所作也。子
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發提壺,亂流而渡,其妻隨而止之,不及,遂墮河而死。於是援箜篌而歌曰:‘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將奈公何/聲甚凄愴,麯終亦投河而死。子高還,以語麗玉。麗玉傷之,乃引箜篌而寫其聲,聞者莫不墮淚飲泣。麗玉以其麯傳鄰女麗容,名曰《箜篌引》。”那時一直想,如果“公無渡河”一麯依然傳世,究竟是怎樣一種盤旋天地間的悲愴的聲音?琴師手撫此麯,麯終一刻,是否會控製不住,把膝上的琴一擲而裂,起而痛哭?
最近,又翻出全唐詩,從頭看起。
看詩的時候,總在深夜。夜是有魔力的,一切細微的感覺,在這個時間裏,都會被放大,放大。坐在那兒,那些美麗的精魂,輕輕咬噬着你的心。靜靜地聽着心裏小小的聲音,與那一朵朵精魂撞擊,揉合……有一種悲欣交集的溫柔。
重溫本來是很功利的,目標明確,專為補充點養料。所以當作功課來做,訂好計劃,每日四捲,走馬觀花即可。也順帶做點筆記,將來或者用得上。初時猶可,越往下,如入神山仙島,眼前美景變幻無窮,愈入愈奇,愈奇愈入,徘徊良久,竟不忍捨之而去。我遺憾地想,即使照原來計劃,也至少半年才能通讀一遍,現在,可能永遠都完不成了。浮生碌碌,坐在那裏慢慢讀詩,是何其奢侈的一件事情埃此念一生,心志大灰,索性放過自己,讀多少算多少也罷。
於是慢慢爬行到十九捲,又與“公無渡河”重逢了。
由茫遠而切近,由模糊而清晰,從前的感覺一點一點回來,又添了全新的滋味。剎時明白了多年以來激動着我的究竟是什麽。
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其奈公何!
它的主題,乃是瘋狂與死亡。在講求中庸的中國文化裏,如此明確地以瘋狂與死亡為審美對象的,就格外使人顫慄。
是的,死亡。命運的陷阱,死亡的衝動。波濤在前,命運已定,前進就是死亡,卻依然蹈死而不顧。這種執著,緣自於強大到瘋狂的人格力量,命定要作無望之極的抗爭。
這四句話—
公無渡河:勸誡。一切的一切都表明,不能渡,不該渡。渡河就是死亡。所有的人,甚至渡河者自己,都清楚地知道這一點。
公竟渡河:質疑。為什麽渡河?既然一切的理由皆告知渡河的荒誕,為什麽竟然還是去了?到底是什麽超越了死之恐懼的力量,令他毅然而行?
墮河而死:結局。渡河導致的死亡。這個悲劇,甚至是可以避免的,衹要他服從任何一個不渡河的理由。但是一千個不渡河的理由也不能戰勝一個渡河的衝動,悲劇又是註定要發生的。
其奈公何:追思。悲劇發生了,後來者哭泣呼喊,也無力遮輓,無法改變。結果又回到原來睏惑上:為什麽渡河?究竟是什麽驅使一個人急急奔赴死亡?
答案衹有一個:強大到瘋狂的人格力量。
我們已經習慣於庸常和合理的人生,即使常常遭遇莫名的傷害和挫折,也希望這個世界始終井井有條。具有強大人格力量者,卻往往拒絶接受這種庸常,時刻想遊行於秩序之外。
於是,我們把他們和瘋子等量齊觀。渡河,正是一個凝固了抗爭的極緻和死亡的瞬間的意象。
不是每個人都會試圖去探求和解讀它,但是幾乎每個人都能直截感受到它的衝撞。
明白了這一層,再回過來看唐人之作。
唐代同作此題的有五人:李賀,李白,王建,溫庭筠和王睿。依樂府舊題並不一定要依從原意,不過這五人所作,都是歌詠本事的。
“公乎公乎,提壺將焉如。屈平沉湘不足慕,徐衍入海誠為愚。公乎公乎,床有菅席盤有魚,北裏有賢兄,東鄰有小姑,隴畝油油黍與葫,瓦甒濁醪蟻浮福黍可食,醪可飲,公乎公乎其奈居,被發奔流竟何如?賢兄小姑哭嗚嗚。”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一個起點 | 又一個起點 | 一群蒼蠅在鶯鶯身邊飛(1) | 一群蒼蠅在鶯鶯身邊飛(2) | 一群蒼蠅在鶯鶯身邊飛(3) | 崔鶯鶯失身的環境必然性(1) | 崔鶯鶯失身的環境必然性(2) | 崔鶯鶯失身的環境必然性(3) | 肉身放縱的快樂使人身不由己(1) | 肉身放縱的快樂使人身不由己(2) | 讓偽浪漫打烊與老夫人的時間觀 | 引子之一:李杜孫柳諸人姓氏解析 | 引子之二:嫖客會愛妓女麽? | 當妓女愛上嫖客(1) | 當妓女愛上嫖客(2) | 當嫖客被妓女愛上(1) | 當嫖客被妓女愛上(2) | 軟飯之下,妓女的愛情泡沫(1) | 軟飯之下,妓女的愛情泡沫(2) | 妓女的做秀與自殺(1) | 妓女的做秀與自殺(2) | 尾聲之前 | 尾聲 | 一(1)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