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論語》感悟 》
第48節:誠信之道(10)
於丹 Yu Dan
孔子為什麽要分大信、小信呢?這跟他的另一個思想有關。在《論語》中,孔子有很多地方是主張變通的,主張君子要善於通權達變。做一件具體事情之前,允許你在技巧上、在策略上有變通,更好地做好這件事,而不是提倡大傢都去做腐儒,固執己見。所以,當子貢有一次問孔子怎麽樣纔叫做士的時候,孔子回答說:第一等的"士"是有羞恥之心、不辱君命的人;其次是孝敬父母、順從兄長的人;再次纔是"言必信,行必果"的人;至於現在的當政者,都是一些器量狹小的人,根本算不得"士"。我們今天說"言必信,行必果",含有肯定的褒義,但在孔子那裏,這還衹是小信。
孔子說:"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論語·子路》)意思是說,說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堅持到底,但實際上卻不問是非,固執己見,那是小人啊。孔子心目中的"士",就是懂得羞恥之心、孝敬之道的人,懂得大信的人。
不管從我們個人的人生道路來說,還是從整個社會文明的進展來說,衹有守住誠信,纔有未來。我想,對於誠信,每一個時代可能有每一個時代的解讀。
讓我們保有內心的誠意,從當下的生活出發,接受現實,樸素面對,並且以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守住信譽,通往未來的道路一定會嚮我們敞開。這樣一種觀念,大概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有它的積極價值吧。
今天,我們應該怎麽做呢?我想,應該從《論語》出發,結合今天的現實,以《論語》中的誠信來引導今天的生活,走好我們人生的路。
孔子說過一句話:"德不孤,必有鄰。"(《論語·裏仁》)當我們建立了自己良好的道德體係,當我們的整個道德水準提升之後,不僅是為這個社會做出貢獻,而且會有很多人都在幫助我們,會有志同道合的人跟我們在一起。
有道德的人一定不會孤單。從我們每一個人內心的真誠出發,建立和守住信譽,就一定會建設起一個誠信的社會。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孝敬之道(1) | 第2節:孝敬之道(2) | 第3節:孝敬之道(3) | 第4節:孝敬之道(4) | 第5節:孝敬之道(5) | 第6節:孝敬之道(6) | 第7節:孝敬之道(7) | 第8節:孝敬之道(8) | 第9節:孝敬之道(9) | 第10節:孝敬之道(10) | 第11節:孝敬之道(11) | 第12節:孝敬之道(12) | 第13節:孝敬之道(13) | 第14節:孝敬之道(14) | 第15節:智慧之道(1) | 第16節:智慧之道(2) | 第17節:智慧之道(3) | 第18節:智慧之道(4) | 第19節:智慧之道(5) | 第20節:智慧之道(6) | 第21節:智慧之道(7) | 第22節:智慧之道(8) | 第23節:智慧之道(9) | 第24節:智慧之道(10)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