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评传 山长水阔知何处   》 第48节:桃花几度吹红雨(2)      宋浩浩 Song Haohao

  周邦彦呐喊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他现在才是个太学学生,没有任何政治影响力,朝廷听不到他微弱的声音。他激愤地写了那么多针砭时弊的诗,只能囿之抽屉,真正了解知道的人甚少,相反他那些通俗的词作则早已传唱于画舫青楼,传唱于市井深巷。他的内心似乎通过那些曼妙的好词让更多人懂了,可是这些歌女并不了解他真正的苦闷。
  这种长期怀才不遇的状况,终于在随后的一件事中发生了改观。熙宁和元丰年间由宋神宗王安石联袂发动的变法运动,曾使北宋一度出现了蒸蒸日上的新气象。但由于保守派的坚决抵制以及变法派自身的问题,新政得不到顺利的推行。熙宁末年,王安石无奈之下只能再次罢相,退居金陵。变法革新派处境困难,本来王安石在京城时神宗皇帝还有个助手和支持者,现在皇帝成了孤家寡人,急切地需要新的支持。元丰初年作为太学生的周邦彦一直密切关注着时局,少年气盛也有少年气盛的好处,这时的他没有象一般的士大夫一样沾染明哲保身的世故气,他是真心诚意地支持和同情变法的。他是文人,这种真心诚意就通过文学的形式表现了出来:
  神宗皇帝盛德大业,卓高古初,积害悉平,百废再举;朝廷郊庙,罔不充牣;经术学校,罔不兴作;礼乐制度,罔不厘正;攘狄斥地,罔不流行;理财禁非,动协成算。
  --《汴都赋》
  这样一篇煌煌七千言颂扬熙丰新政的文章就在太学简陋的书斋里诞生了,由于写得气势非凡文采飞扬,朋友们建议他直接找机会向神宗皇帝献上此文。神宗本来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读了《汴都赋》后惊喜万分,觉得人才难得,决定破格起用这个极有见地的年轻人。到了八月,神宗皇帝特令官居尚书右丞的名儒李清臣在朝堂之上宣读《汴都赋》,一来是要让那些背地里阻挠变法的大臣们知道,新政是有成效的,现在已政通人和;二来要让大家知道即使象周邦彦这样未曾授予官职的太学书生,只要关心支持变法就可以得到朝廷的褒奖。随即宋神宗就在朝堂上吩咐有司,召周邦彦赴政事堂,任命为太学正,主要做的是太学里的训导工作。太学正的职位,品级虽然不高,学术地位却十分地重要,比如说宋仁宗时的名儒胡瑗成为"天章阁侍讲"了,身上还兼有学正的官衔。宋代的太学生升级考试的制度极为严格,从外舍考升为内舍,只录取十分之一的人。从内舍再升为上舍,只能录取半数。至于被朝廷优先录用者,最后只占上舍生中的十分之一,许多人都被淘汰了。即使这些被授予官职的学生,他们的官衔也比太学正小了许多。周邦彦以普通学生一跃而成为太学正,这是不同寻常的拔擢,同时也显示了神宗皇帝以及新党领袖们对这个青年的器重与赏识。就这样,周邦彦数日之内就声名大噪,震耀海内,沐浴着皇帝对他的特殊恩泽,开始踏上了漫长而艰辛的仕途。
  二
  周邦彦意外地入了仕途,本该是春风得意的时候,可是献赋得官后才一年多,赏识他的神宗皇帝就一命归西了。接着就是新皇哲宗即位,哲宗皇帝尚幼,朝政实际上由太皇太后高氏把持着,于是朝廷的政局大变,旧党纷纷上台,推行了好多年的新法尽废,新党人物也陆续遭到贬斥和罢免。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局势,周邦彦曾经倾力赞扬过变法,现在变法的主要制定者死的死,散的散,都已不在朝廷了,他自己将何去何从。周邦彦出生在江南,毕竟有着江南人的温婉性格,他无胆也无力站出来为已故去的神宗抗争,可是他又不愿意失去操守,去巴结正在得势的旧党,而保住功名富贵。周邦彦于是选择了一条中间状态,对于朝廷旧党的得势保持沉默,置身局外。好了,旧党的官员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们早就注意了这个曾经在朝廷上以一篇赞扬新政的文章而扬名的周邦彦,他们早在观察你周邦彦现在倒向哪一边?当他们看出这个周邦彦不识时务,不肯主动逢迎的态度时,就对他产生了排斥心理。本该一帆风顺的仕途就这样搁浅下来,他在太学正的位置上五年没有升迁,那些漫长和苦闷的日子让周邦彦心力憔悴。一个游宦在外的人,当他仕途上春风得意的时候是不太会思念千里外的故乡的,如果仕途坎坷,生活遇挫,则难免日坐愁城,对家乡苦苦的眷恋之情也会油然而生。若是一般的官宦,最把那腔愁绪化作几声长长的叹息也就罢了,可他是极有才情的周邦彦,他不会叹息,只是默默地将万千愁绪梳理下来,化作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词作。当他看到汴京夏日清晨宿雨初晴、荷花满塘的景色,他便想到了老家杭州的芙蓉浦,想到了荷塘上划桨捕鱼的少年郎,也想到自己少年时无忧无虑、踏青游玩时的情景。故乡路遥,何日归去,家在吴门,却久久地作这京师之旅,也许只有梦里荡起轻波的小舟,才能带自己回到故土。周邦彦最不忍听见的是郊外林中杜鹃凄凉的啼叫,因为那叫声象不断催促他归乡的呼号,暮春时分的汴京,抬头望去是蓝湛湛的晴空,遥无边际,楼前是似乎要铺展到天涯的绵绵芳草,可是周邦彦最怕登楼览景,因为这总会勾起他的江南之思。庭院里的新笋已经长成了一片竹林,落红也已化作香泥,欢快的燕子将之衔去筑它的小巢,晚春的惆怅是思乡的惆怅,周邦彦满腹愁绪。同时周邦彦又是细腻的,当他看到一些临窗装扮的闺中女子时,不禁触景生情,代女子而言愁,春睡醒来之后的妙龄少女揽衣起身,照镜自伤,黛眉深锁,懒于梳妆,随后又背栏无语,满腹心事却又寂寞无依,周邦彦顿时也联想到自己的无聊和困顿,女子的闺中之怨不正象自己不得伸展的远大抱负和理想么,与其说周邦彦惜香怜玉,到不如说他顾影自怜,寄慨遥深,是一种感人的移情。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引子第2节:水风空落眼前花(1)第3节:水风空落眼前花(2)第4节:水风空落眼前花(3)
第5节:水风空落眼前花(4)第6节:水风空落眼前花(5)第7节:水风空落眼前花(6)第8节:山长水阔知何处(1)
第9节:山长水阔知何处(2)第10节:山长水阔知何处(3)第11节:山长水阔知何处(4)第12节:山长水阔知何处(5)
第13节:山长水阔知何处(6)第14节:山长水阔知何处(7)第15节:乱红飞过秋千去(1)第16节:乱红飞过秋千去(2)
第17节:乱红飞过秋千去(3)第18节:乱红飞过秋千去(4)第19节:乱红飞过秋千去(5)第20节:故 国 晚 秋(1)
第21节:故 国 晚 秋(2)第22节:故 国 晚 秋(3)第23节:故 国 晚 秋(4)第24节:故 国 晚 秋(5)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