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國學基本教材·孟子大學中庸捲   》 孟子捲·論政治(13)      李鍌 Li Xian

  不為天下人民利益着想,衹想着實現自己的豐功偉業,滿足自己的統治欲望而興兵好戰的皇帝,漢朝有武帝、隋朝有煬帝,窮兵黷武的結果,西漢日漸衰弊,隋朝因而亡國,在歷史上都留下不好的評價。觀此則知,缺乏不忍人之心、讓百姓出生入死、輾轉於戰亂之區而不得安寧的為政者,是天下人的敵人,歷史上的罪人。
  (三)
  孟子曰:“仁則榮,不仁則辱。今惡辱而居不仁,是猶惡濕而居下也。如惡之,莫如貴德而尊士①,賢者在位,能者在職。國傢閑暇,②及是時明其政刑,雖大國,必畏之矣。《詩》③雲:‘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④。今此下民,或敢侮予⑤?’孔子曰:‘為此詩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國傢,誰敢侮之?’今國傢閑暇,及是時般樂怠敖⑥,是自求禍也。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詩》雲:‘永言配命,自求多福⑦。’太甲⑧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⑨。’此之謂也。”(《公孫醜》上·四)
  章旨
  孟子以為治國應該施行仁政,任賢使能,明其政刑,切不可安於逸樂,自求禍端。
  註釋
  ①貴德而尊士重視道德,尊重賢士。
  ②國傢閑暇國傢沒有內亂外患的時候。
  ③詩指《詩經·豳風·鴟鴞》。
  ④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趁着天還沒陰雨的時候,取那桑樹根,纏結起來以修補門窗。迨,及,猶言趁着。徹,通“撤”,取。土,音dù,通“杜”,齊國一帶的方言稱樹根為杜。綢繆,音chóu móu,纏結修補。牖,音yǒu,窗子。
  ⑤今此下民或敢侮予那些在下面的人們,有誰還敢來欺侮我。予,鴟鴞自稱。
  ⑥般樂怠敖享樂怠惰驕傲。般,音pán,通“盤”,樂。敖,音ào,通“傲”,驕傲。
  ⑦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詩經·大雅·文王》說:長久地配合天命而行,自己去尋求更多的福氣。永,長久;言,助詞;配命,配合天命。
  ⑧太甲指《尚書·商書·太甲》篇。
  ⑨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上天造成的災禍,我們還可以避開;自己造成的災禍,就活不成了。孽,音niè,災禍。
  析論
  本章分為兩部分,“今國傢閑暇,及是時般樂怠敖”以下為第二部分。前半提出尊賢使能、未雨綢繆的主張;後半則批評國君不知在承平時期厚儲國力,衹知整日遊樂怠惰,終將自招禍端。
  治國之道,在務行仁政,國泰民安,這是孟子的政治理想。想要順利達到這個理想,必須要招攬優良舵手,(新浪讀書獨傢首發)賢能之士正是孟子心目中的優良舵手。所以國君應該貴德尊士,任賢使能,才能處榮避辱,連大國都要畏懼三分。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為政之道也是如此。國傢承平時期,正是“明其政刑”、“綢繆牖戶”的最佳時期,孟子引《詩·豳風·鴟鴞》為證,“迨天之未陰雨”就是“國傢閑暇”之時,“徹彼桑土,綢繆牖戶”就是“貴德尊士,明其政刑”,“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就是“雖大國必畏之矣”,引《詩》和所要表達的意思扣得這麽緊密,孟子真不愧是雄辯滔滔的政論傢。
  反觀當時諸侯,不知利用承平時期明其政刑,貴德尊士;不是好戰黷武,便是貪圖享樂,這些作為都是自種禍因,正是“出乎爾者,反乎爾者”的因果循環,最後終會自食惡果。因此孟子舉《詩》、《書》為證,說明無論禍福,都是自己招致的。《易傳》說“積善之傢,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傢,必有餘殃”,也是相同的道理。
  周公輔佐成王,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所以為周代立下了八百年的雄厚基礎;劉備三訪諸葛亮,使諸葛亮深為感動,於是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竭力馳驅,鞠躬盡瘁。這些都是尊德貴士、明其政刑的典範,值得為政者效法。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新華出版社
目錄孟子捲·論性善(1)孟子捲·論性善(2)
孟子捲·論性善(3)孟子捲·論性善(4)孟子捲·論性善(5)孟子捲·論性善(6)
孟子捲·論性善(7)孟子捲·論性善(8)孟子捲·論性善(9)孟子捲·論性善(10)
孟子捲·論性善(11)孟子捲·論性善(12)孟子捲·論行為(1)孟子捲·論行為(2)
孟子捲·論行為(3)孟子捲·論行為(4)孟子捲·論行為(5)孟子捲·論行為(6)
孟子捲·論行為(7)孟子捲·論行為(8)孟子捲·論行為(9)孟子捲·論行為(10)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