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讀論語心得全集 》
第48節:論語心得(48)
劉廣宇 Liu Anyu
秀纔出去之後,屠公擡頭問道:“人呢?”
保甲回頭一看,不見了秀纔,嚇得說不出話來。屠公便罰打他30大板,銬上枷鎖,並把妓女趕了回去。
保甲後來驚魂未定地對人說:“我剛纔捉到鬼了!”
別的秀纔鄙棄他,也感謝屠公包涵一個讀書人——雖然是個酒色之士。從此以後,這個地方刁惡的風氣平息下來,而秀纔為了自我懲戒,甘願奉獻才學,自貶為教官(學校中擔任教職的基層官員)。
一個秀纔的私節不修,固然是一個問題,但如果公開懲罰秀纔的話,就會徹底毀掉秀纔的前程,讓他從此自暴自棄,甚至破罐子破摔地自甘墮落。屠公的包庇看似沒有原則性,但卻是儒傢寬和精神的真正體現,秀纔以後的改過自新,正是證明了這一點。
而違背百姓心願的嚴苛厲法,未必能夠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甚至會出現負面的作用。秦始皇為政殘暴,法令苛刻,應徵的戍卒如果不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趕到預期地點的話,就一律斬首,這條法律不謂不苛。而陳勝與吳廣正是因為大雨延誤了日期,趕去報道也是死,舉旗造反也是死,所以纔會義旗高舉,天下響應,短暫的秦王朝就這樣葬送於嚴苛而不得人心的法令之下。
過於嚴苛的政令還會出現另外一個問題,就是人們不得不將心思用在保全自身性命之上,誰也不願意因為替百姓執言而惹禍上身。
武則天建立大周時,為了鎮壓百官對於她奪了李氏皇權的不滿,就設立了嚴苛的法令,一旦有人舉報官員有不軌之舉,就以酷刑逼供,朝中之人,人人自危。
當時秋官侍郎周興是有名的酷吏,大臣來俊臣與他是好朋友,但是有人密報說來俊臣謀反,武則天就命令周興查清此事。
於是周興在刑部設宴招待來俊臣,席間,他皺眉說道:“現在我遇到一件麻煩事,有一個人謀反從逆,卻拒不招供,你有什麽好的辦法沒有?”來俊臣聽了後,就興衝衝的建議道:“這好辦,衹要一口大甕,下面燒上炭火,讓謀反之人坐進甕中,一定會得到口供。”周興聽了之後,就馬上命人搬來一口甕,下面燒上炭火之後,對來俊臣說道:“請君入甕。”
由於周興酷愛在刑法之外另立私法折磨人,時人稱之為“牛頭阿婆”(地獄裏的鬼怪),百姓怨聲載道。周興知道後,絲毫不以為然,得意地說:“這有什麽奇怪!”於是他題書於衙門口道:“被告之人,問皆稱枉;斬决之後,鹹息無言(就都沒有話了)。”
由於法令嚴苛,武則天在位時的許多大臣從升任到滿門抄斬,其間相隔不足兩個月。但是大臣們私下議計,雖然衹有兩個月的高官厚祿,就足以讓人不惜飛蛾般撲火趨炎附勢了。而且,許多貪官情知時日無長,索性於滅亡之前大肆搜刮,反而使得百姓更受其苦。
一方面是自感時日無多,貪官更加瘋狂地大肆搜刮,搞得民不聊生。另一方面,群臣們唯恐勤於政務引來政敵,導致禍事加身,索性大傢都不理政事,衹顧沒羞沒鱢地大拍馬屁。有一次,有人嚮武則天獻上一塊石頭,聲言:“這塊石頭有赤心,忠於陛下。”當時的侍郎李昭德聽了這牽強附會的鬍言亂語,忍不住駁斥道:
“這石頭有赤心,其餘的石頭難道都想造反嗎?”
歷史告訴我們,凡是皇帝大行苛法的時代,也正是為政者人人自危,拼命搜刮百姓,各種諛詞奉言層出不窮的時代。由此看來,孔子提出為政以德的觀點,實在是很有預見性的。
第三章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亂臣十人。”孔子曰:“纔難,不其然乎?唐虞之際,於斯為盛。有婦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謂至德也已矣。”
舜有五位賢臣,天下便太平。武王說:“我有十位能治理天下的臣子。”孔子因此說道:“人才不易得。不是這樣嗎?唐堯和虞舜之間以及周武王說那話的時候,人才最興盛。然而武王的十位人才之中還有一位婦女,實際上衹是九位罷了。周文王得了天下的三分之二,仍然嚮商紂稱臣。周朝的道德,可以說是最高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論語心得(1) | 第2節:論語心得(2) | 第3節:論語心得(3) | 第4節:論語心得(4) | 第5節:論語心得(5) | 第6節:論語心得(6) | 第7節:論語心得(7) | 第8節:論語心得(8) | 第9節:論語心得(9) | 第10節:論語心得(10) | 第11節:論語心得(11) | 第12節:論語心得(12) | 第13節:論語心得(13) | 第14節:論語心得(14) | 第15節:論語心得(15) | 第16節:論語心得(16) | 第17節:論語心得(17) | 第18節:論語心得(18) | 第19節:論語心得(19) | 第20節:論語心得(20) | 第21節:論語心得(21) | 第22節:論語心得(22) | 第23節:論語心得(23) | 第24節:論語心得(24)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