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文 》 一瞬集 》
第48節:越南人的性格(1)
蔣子竜 Jiang Zilong
越南人的性格
一、敏感
越南人的敏感,體現在能非常精確地理解我們的敏感,决不使自己和對方有絲毫的難堪。
我們在出發前,自恃有多年對外工作經驗的領導同志對我們耳提面命:當越南人提一些敏感問題時該怎樣回答。可訪越十天,從北到南,從他們的國傢部長到一般辦事員,從敏感的作傢到普通百姓,沒有一個人嚮我們提一些有丁點敏感的問題。
因為,他們用不着問。
也許,他們對這些事情比我們還清楚。一般我們上午發生的事情,越南下午就知道了。越南作傢對中國政治的關心程度常令我自愧不如,就像那位越南作傢協會的二號人物范進聿,除去能背誦一些我們國傢領導人的講話以外,還認真嚮我介紹他學習《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體會,一勺燴地把雷鋒甘當蠃絲釘的精神也加進來,說毛澤東要求作傢都要當蠃絲釘——你也不能說他這樣理解有什麽不妥。有一次飯後閑談,有人問天津市有多大,我正調動記憶力準備回答,一位越南詩人卻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市內人口900萬,加上郊區共有1200萬人,正好等於兩個鬍志明市。
我以前出國,特別是去歐美,常有一種輕鬆感或者叫做優越感,那就是我對他們的瞭解遠遠勝過他們對中國的瞭解,在任何場合講話都不犯怵。在越南可就不一樣了,我對越南文壇的瞭解無法跟他們對中國文壇的瞭解相比,時時讓我感到慚愧和不安。在一次次的座談和閑聊中,越南作傢津津樂道於中國文壇這幾十年來的一個個浪潮,一場場爭辯,直至一樁樁趣聞軼事和誰跟誰打過官司。他們還可以哼唱一首首中國民歌,講中國笑話……
在一次酒會上我曾為自己對越南文學的無知表示了歉意。飯後,一位越南翻譯傢就嚮我解釋,他說中國的專傢學者對越南文學是非常瞭解的,還當即舉出中國的某某刊物翻譯介紹了越南的某某作品……我很快就理解了他的敏感:他可能認為在相互瞭解的多少上存在着一種不平等,一般規律都是小國瞭解大國多,大國往往瞭解小國少,這或許由於不屑,或許由於傲慢。所以,瞭解對方多於對方瞭解自己並不是什麽值得誇耀的事。因此他要反復證明,中國瞭解越南也跟越南瞭解中國一樣多。
我接受了他的贈書,並稱許他把中國當代一些優秀文學作品翻譯介紹給越南讀者,同時也在心裏記住了他的敏感。越南人的這種敏感是很普遍的,也是有傳統的,一個外國人應該特別註意尊重這種敏感。比如,中國人幾乎遍布世界各地,無論加入了哪一國的國籍,都叫華僑或華人。惟獨在越南,衹能稱“華族”——越南的一個少數民族。而越南人,無論加入了哪一國的國籍,他們都通稱“越僑”。有意思吧?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碎語嘮叨說隨筆 | 第2節:序 | 第3節:徵服和被徵服(1) | 第4節:徵服和被徵服(2) | 第5節:徵服和被徵服(3) | 第6節:再讀嶽飛(1) | 第7節:再讀嶽飛(2) | 第8節:再讀嶽飛(3) | 第9節:腌菜何以成“王”(1) | 第10節:腌菜何以成“王”(2) | 第11節:腌菜何以成“王”(3) | 第12節:腌菜何以成“王”(4) | 第13節:2004年的語錄(1) | 第14節:2004年的語錄(2) | 第15節:2005年的語錄(1) | 第16節:2005年的語錄(2) | 第17節:2005年的語錄(3) | 第18節:評2006流行語(1) | 第19節:評2006流行語(2) | 第20節:評2006流行語(3) | 第21節:評2006流行語(4) | 第22節:評2006流行語(5) | 第23節:評2006流行語(6) | 第24節:穎影(1)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