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类 性情解讀:劉緒義讀春秋   》 第48節:逍遙東海,尊王攘夷成霸業(12)      劉緒義 Liu Xuyi

  《管子·小稱》中所記載:
  夫易牙以調和事公。公曰:"惟蒸嬰兒之未嘗。"於是蒸其首子而獻之公。(易牙以廚藝服侍齊桓公。齊桓公說:"衹有蒸嬰兒肉還沒嘗過。"於是易牙將其長子蒸了獻給齊桓公吃。)
  其實,桓公之驕傲在葵丘會盟之際就有人看出來了。桓公三十五年(前651年)夏,桓公大會諸侯於葵丘。周襄王派宰孔賜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諸侯朝服之車),不要桓公下拜受賜。桓公想不拜,管仲說:"不可。"於是桓公還是下拜收賜。宰孔對晉侯說:"齊桓公太驕傲了。"宰孔一點沒看錯,不久,桓公又對管仲說:"寡人嚮南打到召陵,望見熊山。北伐山戎、離枝、孤竹。西伐大夏,深入流沙之中。登上太行山,到卑耳山纔返回。諸侯不要違背寡人。我三次聯合諸侯出兵,六次和諸侯會盟,定襄王太子之位。說以前三王偉大,現在我和他們有什麽兩樣嗎?我想在泰山封禪。"管仲勸說,桓公不聽。管仲又說,要得到遠方的珍奇怪物才能封禪,桓公纔作罷。
  管仲輔佐齊桓公四十年,桓公四十一年(前645年)他臨終前,齊桓公請他推薦相位接替人。
  管仲說:"知臣莫如君。"管仲的用意大概是想試探一下齊桓公的意圖。
  晚年的齊桓公正寵幸着三個人:一個是把自己兒子殺了讓齊桓公嘗人肉滋味的易牙;一個是背棄自己父母祖國的衛公子開方;再一個就是為了親近討好齊桓公而閹割自己的竪刁。齊桓公很想從這三個人中提拔一個接替管仲的相位。
  齊桓公問:"易牙如何?"
  管仲說:"殺子以適君,非人情,不可。"
  齊桓公問:"開方如何?"
  管仲說:"背親以適君,非人情,難近。"
  齊桓公問:"竪刁如何?"
  管仲說:"自宮以適君,非人情,難親。"
  管仲說的"非人情",意思就是:這三個人的作為,看似高尚,卻違背了人之常情,完全是反常行為,怎能靠得住?
  齊桓公的三次提議都被管仲否定了。於是,他以為管仲一定是想要提拔他的知交鮑叔牙,就說:"鮑叔之為人何如?"
  不料管仲仍然沒有同意:"鮑叔,君子也,千乘之國不以其道予之,不受也。雖然,不可以為政。其為人好善,而惡惡已甚。見一惡終身不忘。"就是說,鮑叔牙是個正人君子,大好人,但是他太正直,是非分明,疾惡如仇,包容性太差,所以不宜為相。
  最後,管仲嚮齊桓公推薦了隰朋任國相,可惜這隰朋不久就去世了。
  管仲勸桓公斥遠易牙、竪刁、開方三個小人,薦隰朋為政。有人把消息透露給了易牙。易牙便跟鮑步牙挑撥管仲說:"仲父之相,叔所薦也,今仲病,君往問之,乃言叔不可以為政,而薦隰朋,吾意甚不平焉。"誰知,鮑叔牙笑曰:"是乃牙之所以薦仲也。仲忠於為國,不私其友。夫使牙為司寇,驅逐佞人,則有餘矣;若使當國為政,即爾等何所容身乎?"易牙大慚而退。
  公孫隰朋繼任作相。不足一月,他就病死了,桓公便要鮑叔牙繼相位,叔牙不肯,桓公曰:"今舉朝無過於卿者,卿欲讓之何人?"牙對曰:"臣之好善惡惡,君所知也。君必用臣,請遠易牙、竪刁、開方,乃敢奉命。"桓公曰:"仲父固言之矣,寡人敢不從子。"即日罷斥三人,不許入朝相見。鮑叔牙方纔答應。
  但是,時隔不久,齊桓公又重用易牙等三位小人,鮑叔牙憂悶而死。這三個人在齊桓公的兒子中拉幫結黨,造成齊國大亂。
  桓公先有三位夫人,曰王姬、徐姬、蔡姬,皆無子。又有如夫人六位,俱因他得寵,禮數與夫人無別,故謂之如夫人。六位各生一子,第一位長衛姬,生公子無虧;第二位少衛姬,生公子元;第三位鄭姬,生公子昭;第四位葛嬴,生公子潘;第五位密姬,生公子商人;第六位宋華子,生公子雍。那六位如夫人中,惟長衛姬事桓公最久。六位公子中,亦惟無虧年齒最長。
  桓公嬖臣雍巫、竪刁,俱與衛姬相善,巫刁因請於桓公,許立無虧為嗣。後又愛公子昭之賢,與管仲商議,在葵邱會上,囑咐宋襄公,以昭為太子。衛公子開方,獨與公子潘相善,亦為潘謀嗣立。公子商人性喜施予,頗得民心,因母密姬有寵,未免萌覬覦之心。內中衹公子雍出身微賤,安分守己。其它五位公子,各樹黨羽,互相猜忌,如五衹大蟲,各藏牙爪,專等人來搏噬。
  桓公生病,臥於寢室。雍巫見扁鵲不辭而去,料也難治了,遂與竪刁商議出一條計策,懸牌宮門,假傳桓公之語。牌上寫道:寡人有怔忡之疾,惡聞人聲,不論群臣子姓,一概不許入宮,着寺貂緊守宮門,雍巫率領宮甲巡邏。一應國政,俱俟寡人病痊日奏聞。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1)第2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2)
第3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3)第4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4)
第5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5)第6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6)
第7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7)第8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1)
第9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2)第10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3)
第11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4)第12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5)
第13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1)第14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2)
第15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3)第16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4)
第17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5)第18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6)
第19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7)第20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8)
第21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9)第22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1)
第23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2)第24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3)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