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政 》 德駐華大使:中國,一個世界強國的復興 》
第48節:第二十七章 鄧的經濟遺産(1)
康拉特·賽茨 Konrad Seitz
第二十七章 鄧的經濟遺産:
在一條把中國
引嚮強大的路上
從一個弱者變為巨竜
在毛實行計劃經濟的1/4世紀中(1952~1976),中國的經濟增長率遠遠地落後於韓國、臺灣地區、新加坡和香港地區。更為嚴重的是,毛時代的經濟增長完全依靠提高資源投入,這種投入越來越失去效益。要素生産率,即勞動時間和資本投入對生産效率的提高,每年平均下降0.8%。經濟面臨崩潰的危險。
這種現象在鄧的時代(1978~1997)得到了根本性的轉變。中國成為亞洲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傢,同時也是世界國民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傢,在生産率增長方面創造了世界記錄。它的要素生産率平均每年提高2.2%,而韓國為1.5%,日本是0.66%,美國是0.38%。78這種生産率的增長自然是建立在毛的沒有效益的經濟增長背景下的。
解釋這個經濟奇跡是很容易的,鄧領導中國一步一步地從計劃經濟中走出來,使中國人巨大的潛力得以釋放。他還給了農民勞動的動力,不但在農村,而且也在城市為幾百萬人提供了個體經營和“發財”的機會。中國的經濟增長是爆炸性的,它又重新成為一條巨竜。
根據官方統計,在鄧時期的20年中,中國經濟每年平均增長9.9%。中國以及西方的經濟學家認為這個增長數據誇大了,世界銀行警告說,價格上漲的因素沒有考慮在內,實際增長率應該比現在低1.2%,這樣年增長率為8.5%。
不論真正的增長率應該統計為多少,那都不是問題,重要的是中國在鄧時期的發展是極其巨大的。誰在鄧時期經常訪問中國,他就會親身體驗到這種巨大的發展,不論是沿海各省,西部地區,還是中國的內地都出現了巨大的變化。儘管沿海各省發展速度更快,奠定了更高的基礎,但內陸許多地區的發展速度也是非常明顯的。亞洲問題專傢彼得?紹爾-拉圖爾描述了中國內地省份之一新疆的情況,1995年10月,他訪問了烏魯木齊,中國最西北的省會城市。他1980年第一次去那裏,當時覺得烏魯木齊就像“一個由許多棚屋組成的巨大的居民區”。
他寫道:“烏魯木齊在15年內由簡陋破爛的住所,由亞洲的貧民之都變成了幹淨的、非常現代化的擁有150萬人口的大城市……我們這次住在豪華的‘假日皇冠酒店’,有便利的通訊和網絡設備。紅山上的大雄寶殿重新得到修復。清代灰塔擴建成了設備齊全的公園,供人們業餘時間遊玩。一個纜車把我們送到那裏。在我們的眼前呈現出一個現代化的工業城市,修繕完好的居民區與蘇聯早期的平頂住宅形成了對照。四車道的瀝青路四通八達,車輛交通形成規模。商店裏各式各樣的貨物齊全。人們看上去營養豐富穿着體面。‘經濟奇跡’這個詞對烏魯木齊來說是恰如其分的。不少共産黨的宣傳口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消費品漂亮的宣傳廣告。為了表示嚮世界開放,官方的口號譯成了英語,‘時間就是金錢’、‘效益就是生命’,我讀起來都有些吃驚。”79
我也曾經有過與紹爾-拉圖爾同樣的經歷。在乘車遊覽中國內地時,我不僅在省會城市,而且在偏僻地區都看到了生機勃勃的經濟發展景象:建起了現代化的商店和住宅大樓,修築了馬路和高速公路,設立了經濟開發區,辦起了工廠。外來的訪問者禁不住會産生這樣的想法,官方統計的經濟增長率或許是正確的。儘管從國傢管理機關人員和市長們那裏得到的統計數據是誇大的,他們自己想使其成為真正的“增長亮點”,儘管他們低估了真實的通貨膨脹率,但從另一方面說,有些涉及私營企業和半私營企業的數據卻被統計人員和相關機構遺漏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
|
|
第1節:出版說明 | 第2節:中文版前言 | 第3節:第一章 揚帆駛出劉傢港(1) | 第4節:第一章 揚帆駛出劉傢港(2) | 第5節:第二章 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傢(1) | 第6節:第二章 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傢(2) | 第7節:第二章 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傢(3) | 第8節:第二章 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傢(4) | 第9節:第二章 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傢(5) | 第10節:第三章 一個以理性為基礎的(1) | 第11節:第三章 一個以理性為基礎的(2) | 第12節:第三章 一個以理性為基礎的(3) | 第13節:第三章 一個以理性為基礎的(4) | 第14節:第三章 一個以理性為基礎的(5) | 第15節:第五章 漢人中心的世界秩序(1) | 第16節:第五章 漢人中心的世界秩序(2) | 第17節:第六章 歐洲人想像中的中國(1) | 第18節:第六章 歐洲人想像中的中國(2) | 第19節:第六章 歐洲人想像中的中國(3) | 第20節:第六章 歐洲人想像中的中國(4) | 第21節:第六章 歐洲人想像中的中國(5) | 第22節:第七章 帝王朝代周期(1) | 第23節:第七章 帝王朝代周期(2) | 第24節:第七章 帝王朝代周期(3)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