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典 》 全本新註聊齋志異 》
韓方
蒲鬆齡 Pu Songling
明季,濟郡以北數州縣[1],邪疫大作,比戶皆然,齊東農民韓方[2〕,性至孝。父母皆病,因具格帛[3],哭禱於孤石大夫之廟[4].歸途零涕。遇一人,衣冠清潔,問:“何悲?”韓具以告。其人曰:“孤石之神,不在於此,禱之何益?僕有小術,可以一試。”韓喜,話其姓字。其人曰:“我不求報,何必通鄉貫乎[5]?”韓敦請臨其傢。其人曰:“無須。但歸,以黃紙置床上,厲聲言:‘我明日赴都[6],告諸嶽帝[7]!,病當已。”韓恐不驗,堅求移趾。其人日:“實告子:我非人也。巡環使者以我誠篤[8],俾為南縣土地[9].感君孝,指授此術。目前嶽帝舉在死之鬼[10],其有功人民,或正直不作邪祟者,以城隍、土地用。今日殃入者,皆郡城北兵所殺之鬼,急欲赴都自投,故沿途索賂[11],以謀口食耳。言告嶽帝,則彼必懼,故當已。”
韓悚然起敬,伏地叩謝。及起,其人已渺。驚嘆而歸,遵其教,父母皆愈。
以傳鄰村,無不驗者。
異史氏曰:“沿途祟人而往,以求不作邪祟之用,此與策馬應‘不求聞達之科,[12]者何殊哉!天下事大率類此。猶憶甲戌、乙亥之間[13],當事者使民捐𠔌[14],具疏謂民樂輸[15].於是各州縣如數取盈[16],甚費敲撲[17].時郡北七邑被水,歲授[18],催辦尤難。店大史偶至利津[19],見係逮者十餘人。因問:’為何事?‘答曰:’宮捉吾等赴城,比追樂輸耳[20].‘農民不知’樂輸‘二字作何解,遂以為搖役敲比之名[21],豈不可嘆而可笑哉!”
據《聊齋志異》鑄雪齋抄本
“註釋”
[1]洗濟郡:濟南府,令山東省濟南市。
[2]齊東:山東省舊縣名。公元一九五八年撤銷,劃歸鄒平、博興兩縣。
[3]楮帛:舊俗祭把時用的紙錢。
[4]孤石大夫:呂湛恩註:“《章邱縣志》:東陵山下大石,高丈餘,有神異,不時化為人,行醫邑中。嘉靖初,嘗化一男子,假星命,白號石大夫。”
按道光《章邱縣志》捲三謂(東陵山)“相傳此山多仙靈,土人祈禱輒應。”
又嘉慶《長山縣志》捲一;長山縣西南三十裏山王莊有尤泉寺,寺中有孤石神室。
[5〕鄉貧鄉裏籍貫。
[6]敵赴都:指赴鬼都。迷信傳說,泰山之南的蒿裏山為鬼都。
[7]嶽帝,當指泰山神東嶽大帝。迷信傳說,東嶽大帝掌人間生死。《雲笈七簽·五嶽真形圖序》:“東嶽泰山君領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帥也。”
[8]巡壞使者:迷信傳說,陰曹地府巡視人間生死禍福的神。
[9]土地:鄉神名。清趙懿《名山縣志》捲九:“李鳳翧《覺軒雜錄》雲:‘土地,鄉神也,村鄉處處奉之。’”
[10]舉:推舉、推薦。在死鬼:屈死鬼,指下文“郡城中北兵所殺之鬼”。
[11]索賂:指祟人以求楮錢。
[12]策馬應“不求聞達之科”:意謂熱中功名,而又白稱不求聞達。用以諷刺名實相背、言行乖違。趙磷《因話錄》捲四:唐德宗時,“搜訪懷才
抱器不求聞達者。有人於昭應縣逢一書生,奔馳人京。問求何事,答雲:‘將應不求聞達科。’“
[13]“甲戌、乙亥之間”句:指康熙三十三年(甲戌)、三十四年(乙亥)對西塞用兵,科斂繁瑣事。詳見《鴞鳥》註。
[14]當事者:主事者,指地方主管官吏。
[15]樂輸:樂意輸納。
[16]如數取盈:照數取足。
[17]敲撲:意謂鞭答催逼。敲撲,本為施教令之具;短曰敲,長日撲。
賈誼《過秦論》:“履至尊而製六合,執敲撲以鞭答天下。”
[18]歲祲:歲兇,荒年。歲,一年的農業收成。
[19]唐太史:指唐夢賚,淄川縣人。順治進士,官至翰林院。詳見《雹神》註。
[20]比追;同“追比”。謂限期催逼繳納,過期則敲撲示罰。見《促織》註。
[21]敲比:義同追比。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大話聊齋 |
|
|
捲一: 考城隍 | 耳中人 | 屍變 | 噴水 | 瞳人語 | 畫壁 | 山魈[1] | 咬鬼 | 捉狐 | 荍中怪 | 宅妖 | 王六郎 | 偷桃 | 種梨 | 勞山道士 | 長清僧 | 蛇人 | 斫蟒 | 犬姦 | 雹神 | 狐嫁女 | 嬌娜 | 僧孽 | 妖術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XIII] [XIV] [XV] [XVI] [XVII] [XVIII] IXX [20] [XX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