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类 《诗经》心得   》 第47节:第五章(1)      Liu Xuyi

  刘绪义《诗经》心得
  淇奥:历经三千年风雨的君子之风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卫风·淇奥
  如果把《诗经》中那些带有讽刺意味的诗比作电闪雷鸣,足以使一个即将或可能丧失历史记忆的民族,蓦然一惊的话,那么,《诗经》中这些以歌功颂德为主旨的诗,就好比习习春风,悄然润泽着一个向往未来向往正义的民族的心思。故于后者,“春秋观志,讽诵旧章,酬酢以为宾荣,吐纳而成身文”。于前者,“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卫风》之开篇,竟然是这样一首颂歌,恐怕要令人吃惊了。一些不读历史的人会以为,卫国弱小,老被周围强国欺侮,是国君之不争气也。是耶非耶?太史公司马迁说:
  “余读世家言,至於宣公之太子以妇见诛,弟寿争死以相让,此与晋太子申生不敢明骊姬之过同,俱恶伤父之志。然卒死亡,何其悲也!或父子相杀,兄弟相灭,亦独何哉?”
  终卫世家数百年间,数宣公、懿公一世最为混乱最为黑暗,乃至于一度亡国。然而,即使是宣公之时,尚且有兄弟“争死以相让”的故事,令太史公悯其悲,伤其情。太史公说的有理,与其他诸侯国比起来,卫国算是相当文明的邦国了,读一读《史记》“世家”篇就可以明了。
  这首《淇奥》,自《毛诗序》至今,其主旨基本无争议。《毛诗序》说,“《淇奥》,美武公之行也,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谏,以礼自防,故能人相于周,美而作是诗也”。
  卫武公是西周时人,是卫国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国君,计五十五年。周平王元年,即卫武公四十三年,平王东迁,就有卫武公之功。史上把平王东迁,看作是东周与西周的分界线,那么卫武公就横跨了这一阶段。《卫风》以颂武公之德开篇,可以推测,《卫风》产生的时间当早于《鄘风》,又稍晚于《邶风》。
  卫国前期出了几个明君。其开国之君是周武王弟弟康叔。三监之乱后,周公封康叔于卫,守殷墟故地。周公担心康叔年少,作《康诰》、《酒诰》、《梓材》三篇以告诫康叔,“必求殷之贤人君子长者,问其先殷所以兴,所以亡,而务爱民”,要康叔多访求殷商遗民的贤人君子长者,熟悉商之兴亡历史,以资借鉴。周公认为,商纣之所以亡,是由于好饮酒之故,因为贪杯而轻信妇人之话,纣之乱由是开始。康叔之国后,听从周公的教诲,和集卫民,于是民心大归。周成王继位后,任命康叔为周王室的司法部长(司寇),并赐卫国以大路等祭器。
  在康叔的示范下,卫国前期相对安定,只出了一个顷侯,通过贿赂周夷王取得了侯爵。对于卫武公继位的合法性,《史记》认为是兄弟间相争的结果。但《史记索隐》则认为,这是太史公误信了杂说之故。
  卫武公就是顷侯之孙。当时的太子本是共伯余,而武公也就是和,是余之弟弟。《史记》采信杂说认为,是和杀了其兄,才做了卫侯。《索隐》辨称,这个说法是不对的,“诗著卫世子恭伯蚤卒,不云被杀。若武公杀兄而立,岂可以为训而形之于国史乎?盖太史公采杂说而为此记耳”。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1节:第一章(1)第2节:第一章(2)第3节:第一章(3)第4节:第一章(4)
第5节:第一章(5)第6节:第一章(6)第7节:第一章(7)第8节:第二章(1)
第9节:第二章(2)第10节:第二章(3)第11节:第二章(4)第12节:第二章(5)
第13节:第二章(6)第14节:第二章(7)第15节:第二章(8)第16节:第三章(1)
第17节:第三章(2)第18节:第三章(3)第19节:第三章(4)第20节:第三章(5)
第21节:第三章(6)第22节:第三章(7)第23节:第三章(8)第24节:第三章(9)
No.   I   [II]   [III]   [IV]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