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者 抗戰時期中國知識分子生活實錄:亂世浮生   》 第47節:豐子愷:"為護生而抗戰"(1)      帥彥 Shuai Yan

  劉文典幼年被送進教會學校讀書。1906年入安徽公學,師從陳獨秀、劉師培。1907年加入同盟會。1909年東渡日本,就讀於早稻田大學,同時隨章太炎學《說文》。居日本期間,愛國主義思想日趨成熟,參與編輯同盟會的機關報《民報》,宣傳愛國思想和反清綱領。辛亥革命爆發後,劉文典回國,在上海同於右任、邵力子等辦《民立報》,任編輯兼翻譯,以劉天明為筆名發表了一係列宣傳民主、反袁的文章。1913年袁世凱派人暗殺宋教仁、範鴻仙,兩人身亡,劉文典也手臂中彈,但所幸未有大礙。"二次革命"失敗後,孫中山流亡日本,劉文典也於是年再渡扶桑,參加了孫中山的中華革命黨,並任孫中山的秘書,積極從事反袁活動。袁世凱倒臺後,軍閥混戰,辛亥革命成果被葬送。劉文典感到苦悶、彷徨和失望,從此毅然遠離政治,立志從事學術研究。1916年從日本回國後,由陳獨秀介紹到北京大學任教,時年27歲,由此開始了他的著書立說生涯,直至終老。
  從1916年開始,劉文典就擔任《新青年》雜志英文編輯,介紹叔本華等哲學著作,譯有《進化與人生》、《進化論講話》、《生命之不可思議》等。1927年夏,受安徽省政府之邀,積極籌備安徽大學的建校工作。第二年,劉文典擔任法學院院長兼預科主任,行校長之職。1928年11月,因當面頂撞蔣介石,他險遭槍斃,後被釋放。1929年,他回到北京,任北京大學教授。不久,應清華大學校長羅傢倫之邀任清華大學中文係教授,並一度代理過中文係主任。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北平淪陷,劉文典未能及時隨學校轉移到後方,整日閉門不出。1938年下半年,他輾轉來到昆明西南聯大中文係任教。1943年,因故被解聘,轉而執教雲南大學文史係。解放後,劉文典繼續在雲南大學任教,先後開設"溫李詩"、"杜詩研究"等課程,還主持杜甫研究室,被評為國傢一級教授。
  1958年7月15日,劉文典因肺癌在昆明病逝,終年67歲。
  豐子愷:"為護生而抗戰"
  豐子愷是我國現代著名畫傢,也是現代文學史上傑出的文學家。豐子愷用詩一般的筆緻將兒童的真和美留在他的漫畫之中,在他的散文中任何瑣屑輕微的事物也都被他賦予了一種獨特的風緻。他是個多才多藝的人,擅長書法,精通音樂,被稱為"現代中國最像藝術傢的藝術傢"。豐子愷是真正的藝術傢,有藝術傢的直率,更有藝術傢的氣質和風骨。美學家朱光潛先生曾評價豐子愷說:"子愷從頂至踵是一個藝術傢,他的胸襟,他的言談笑貌,待人接物,無一不是藝術的,無一不是至愛深情的流露。"豐子愷受佛傢思想的影響很深,他是超脫出世的,能夠看穿人世的一切。他鐘情於人間的寧靜和肅美,在他的心目中,最高的位置是兒童和自然。因此豐子愷作品的日文譯者曾說道:"如果在現代要想找陶淵明、王維那樣的人物,那麽,就是他了罷。"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中華書局
第1節:序言(1)第2節:序言(2)
第3節:鬍適:"做了過河卒子,衹能拼命嚮前"(1)第4節:鬍適:"做了過河卒子,衹能拼命嚮前"(2)
第5節:鬍適:"做了過河卒子,衹能拼命嚮前"(3)第6節:鬍適:"做了過河卒子,衹能拼命嚮前"(4)
第7節:郭沫若:"又當投筆請纓時"(1)第8節:郭沫若:"又當投筆請纓時"(2)
第9節:郭沫若:"又當投筆請纓時"(3)第10節:郭沫若:"又當投筆請纓時"(4)
第11節:郭沫若:"又當投筆請纓時"(5)第12節:郭沫若:"又當投筆請纓時"(6)
第13節:冰心:"我第一次認識了生命"(1)第14節:冰心:"我第一次認識了生命"(2)
第15節:冰心:"我第一次認識了生命"(3)第16節:冰心:"我第一次認識了生命"(4)
第17節:冰心:"我第一次認識了生命"(5)第18節:冰心:"我第一次認識了生命"(6)
第19節:梁實秋:"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鯤鵬"(1)第20節:梁實秋:"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鯤鵬"(2)
第21節:梁實秋:"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鯤鵬"(3)第22節:梁實秋:"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鯤鵬"(4)
第23節:梁實秋:"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鯤鵬"(5)第24節:老捨:"提衹提箱赴國難"(1)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