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文 》 各自的朝聖路 》
第47節:讀《務虛筆記》的筆記8
周國平 Zhou Guoping
詩人曾經與多個女人相愛。他的信條是愛與誠實,然而,在這多嚮的愛中,誠實根本行不通,他不得不生活在謊言中。每個女人都嚮他要求"最愛",都要他證明自己與別的女人的區別,否則就要離開他。其實他自己嚮每個女人要求的也是這個"最愛"和區別,設想一下她們也是一視同仁地愛多個男人而未把他區別出來,他就感到自己並未真正被愛,為此而受不了。性愛的現實邏輯是,每一方都嚮對方要求"最愛",即一種與對方給予別人的感情有別的特殊感情,這種相互的要求必然把一切"不最愛"都逼成"不愛",而把"最愛"限定為"衹愛"。
至此為止,多嚮的愛之不可能似乎僅是指現實中的不可能,而非本性上的不可能。也就是說,不可能衹是因為各方都不能接受對方的愛是多嚮的,於是不得不互相讓步。如果撇開這個接受的問題,一人是否可能愛上多人呢?愛情的專一究竟有無本性上的根據?史鐵生認為有,他的解釋是:孤獨創造了愛情,多嚮的愛情則使孤獨的背景消失,從而使愛情的原因消失。我說一說對他的這一解釋的理解--
人因為孤獨而尋求愛情。尋求愛情,就是為自己的孤獨尋找一個守護者。他要尋找的是一個忠實的守護者,那人必須是一心一意的,否則就不能擔當守護他的孤獨的使命。為什麽呢?因為每一個孤獨都是獨特的,而在一種多嚮的照料中,它必喪失此獨特性,淪為一種一般化的東西了。形象地說,就好比一個人原想為自己的孤獨尋找一個母親,結果卻發現是把它送進了托兒所裏,成了托兒所阿姨所照料的衆多孩子中的一個普通孩子。孤獨和愛情的尋求原本凝聚了一個人的沉重的命運之感,來自對方的多嚮的愛情則是對此命運之感的蔑視,把本質上的人生悲劇化作了輕浮的社會喜劇。與此同理,一個人倘若真正是要為自己的孤獨尋找守護者,他所要尋找的必是一個而非多個守護者。他誠然可能喜歡甚至迷戀不止一個異性,但是,在此場合,他的孤獨並不真正出場,毋寧說是隱藏了起來,躲在深處旁觀着它的主人逢場作戲。惟有當他相信自己找到了一個人,他能夠信任地把自己的孤獨交付那人守護之時,他纔是認真地在愛。所以,在我看來,所謂愛情的專一不是一個外部強加的道德律令,衹應從形而上的層面來理解其含義。按照史鐵生的一個詩意的說法,即愛情的根本願望是"在陌生的人山人海中尋找一種自由的盟約"。
詩人L後來吸取了教訓,不再試圖實行多嚮的愛情,而成了一個真誠的愛者,最愛甚至衹愛一個女人。然而,作為"好色之徒",他仍對別的可愛女人充滿着性幻想,作為"誠實的化身",他又嚮他的戀人坦白了這一切。於是,他受到了戀人的"拷問",結果是他理屈,戀人則理直氣壯地離開了他。
"拷問"之一--
我們是在美術館裏極其偶然地相遇的。我迷路了,推開了右邊的而不是左邊的門,這纔有我們的相遇。如果沒有遇到我,你一定會遇到另一個女人的。結論:我對於你是一個偶然,女人對你來說纔是必然。推論:你對我有的衹是情欲,不是愛情。進一步的推論:你說衹愛我是一個謊言。
這一"拷問"的前半部分無可辯駁,詩人和這位戀人的相遇的確完全是偶然的。可是,在這世界上,誰和誰的相遇不是偶然的呢?分歧在於對偶然的評價。在茫茫人海裏,兩個個體相遇的幾率衹是千千萬萬分之一,而這兩個個體終於極其偶然地相遇了。我們是應該因此而珍惜這個相遇呢,還是因此而輕視它們?假如偶然是應該蔑視的,則首先要遭到蔑視的是生命本身,因為在宇宙永恆的生成變化中,每一個生命誕生的幾率幾乎等於零。然而,倘若一個偶然誕生的生命竟能成就不朽的功業,豈不更證明了這個生命的偉大?同樣,世上並無命定的情緣,凡緣皆屬偶然,好的情緣的魔力豈不恰恰在於,最偶然的相遇卻喚起了最深刻的命運之感?詩人的戀人顯然不懂得珍惜偶然的價值。
"拷問"的後半部分涉及到了愛情的復合結構。在精神的、形而上的層面上,愛情是為自己的孤獨尋找一個守護者。在世俗的、形而下的層面上,愛情又是由性欲發動的對異性的愛慕。現實中的愛情是這兩種衝動的混合,表現為在異性世界裏尋找那個守護者。在異性世界裏尋找是必然的,找到誰則是偶然的。所以,戀人所謂"我對於你是一個偶然,女人對你來說纔是必然"確是事實。但是,她的推論卻錯了。因為當詩人不衹是把她作為一個異性來愛慕,而且認定她就是那個守護者之時,這就已經是愛情而不僅僅是情欲了。愛情與情欲的區別就在於是否包含了這一至關重要的認定。當然,詩人的戀人可以說:既然這一認定是偶然的,因而是完全可能改變的,我怎麽能夠對此寄予信任呢?我們不能說她的不信任沒有道理,於是便有了"拷問"之二和詩人的莫大睏惑。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序 | 第2節:苦難的精神價值 | 第3節:與世界建立精神關係 | 第4節:在黑暗中並肩行走1 | 第5節:在黑暗中並肩行走2 | 第6節:在黑暗中並肩行走3 | 第7節:在黑暗中並肩行走4 | 第8節:孤獨的價值1 | 第9節:孤獨的價值2 | 第10節:孤獨的價值3 | 第11節:勇氣證明信仰1 | 第12節:勇氣證明信仰2 | 第13節:守望的角度 | 第14節:被廢黜的國王 | 第15節:在沉默中面對 | 第16節:哲學與孩子與通俗化 | 第17節:名人和明星 | 第18節:讀書的癖好1 | 第19節:讀書的癖好2 | 第20節:讀書的癖好3 | 第21節:讀書的癖好4 | 第22節:讀書的癖好5 | 第23節:都市裏的外鄉人 | 第24節:記住回傢的路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