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帝國潛流   》 第47節:吳式危機博弈2      李光閣 Li Guangge

  在中國歷史上,有野心爭奪帝位的不外乎兩種人,一是豪強,如楊堅、李淵輩;二是流氓,如劉邦、朱元璋輩。豪強有所憑藉,便於取得權力;流氓無所顧忌,敢於冒險。歷史上鮮見文人開國,原因在於文人囿於文化傳統,滿腹道德文章,行事畏首畏尾,性格固執保守,而豪強、流氓多豪爽豁達,任時敢博,鋌而走險,所以逢亂世往往能乘勢而起,因此有“秀纔造反,十年不成”的說法。吳用本質上是文人。文人也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是當皇帝,而是最上者為帝王師,退而求其次為帝王友,再退而求其次為帝王臣。他們雖然當不了皇帝,但卻能出謀劃策,為豪強、流氓所用。文人其實是一種特殊的寄生蟲,他們往往通過“母體”的成功,來獲得實現人生價值的快感。所以,在亂世時,總會有張良、範增、諸葛亮、徐懋公、劉伯溫這樣的文人策士出現。吳用坐不了梁山的第一把交椅,但梁山卻不能缺少吳用這樣的人物。
  晁蓋的出現,使吳用大喜過望,他感覺自己終於碰到了一個明主,所以他積極出謀劃策,奪取了十萬貫生辰綱,並把晁蓋送到了梁山第一把交椅上。然而他慢慢發現,晁蓋原來是項羽般的人物,除了高大威猛、耍槍弄棒的外在英雄條件以外,缺乏未雨綢繆、高瞻遠矚的內在梟雄素質。在他眼中,晁蓋是“兄長性直,衹是一勇”。吳用隱約看到了的人生終點:跟着晁蓋自己可能和範增一個下場,而要想成為張良式的千古賢臣,就需要碰到像劉邦一樣的人物。吳用與宋江並不相識,但卻“聞宋押司大名”。宋江敢以身試法,私放了他們這些朝廷要犯,可見魄力非同一般。江湖好漢們都有“為人不識宋公明,要稱英雄也枉然”的感嘆,宋江在江湖中有着廣泛的人脈關係。這些是成就一番大事業的基礎。而晁蓋對宋江感恩戴德、誠邀加盟的心理,吳用掌握得一清二楚。所以他對宋江懷有景仰而畏懼的復雜心情。
  梁山事業在火並王倫之後,一直停滯不前。經過清風寨事件後,宋江以信件的形式,舉薦了花榮、秦明、燕順、王英、呂方、郭盛、鄭天壽、石勇八位英雄上梁山,在總共二十一位頭領中占了近一半,一下子改變了梁山的人力資源結構和班子成員結構,這讓吳用對宋江的人脈關係和手腕能力颳目相看。宋江因探親被抓,刺配江州,路過梁山時,被晁蓋請到了山上,於是有了第一次的“宋吳會”。宋江在梁山受擁戴的情形,讓吳用很吃驚。他隱約感到宋江有可能再回梁山。所以立即决定:嚮宋江推薦了自己的親信——神行太保戴宗。這個决定的目的至少包含兩層含義,一是藉助戴宗監獄長的身份照顧宋江,嚮宋江示好;二是藉助他日行千裏的神行術,讓戴宗監視宋江。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梁山好漢
第1節:導言:灰社會現象第2節:在水滸世界裏第3節:“社會灰化”階段
第4節:一個沉重的問題第5節:一個帝王的亡事1第6節:一個帝王的亡事2
第7節:一個帝王的亡事3第8節:蔡京分利集團1第9節:蔡京分利集團2
第10節:蔡京分利集團3第11節:合法性傷害1第12節:合法性傷害2
第13節:合法性傷害3第14節:一個小吏的情理法難題1第15節:一個小吏的情理法難題2
第16節:柴進不是冤大頭1第17節:柴進不是冤大頭2第18節:官差涉黑定律1
第19節:官差涉黑定律2第20節:官差涉黑定律3第21節:官匪切換1
第22節:官匪切換2第23節:祝傢莊的悲哀1第24節:祝傢莊的悲哀2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