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园林建筑 》 中外建筑的文化脉络:追逐建筑 》
仅仅寻一件值得炫耀的沧桑外衣(1)
刘元举 Liu Yuanju
第一个发现沈阳2300年的人是一位著名书法家。他说考古是其专业,而书法只不过是业余爱好。一般人看来,他的业余爱好要比专业更有成就。
能够有着如此震聋发愦发现并论证的人,显然非同小可。我为此而深感遗憾的是我与他生活在一个城市有20余载,却不曾寻找过他。就像我不曾寻找我们的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究竟在哪,究竟什么样子。
沈阳2300年确凿吗?信不信由你。第一个找寻到的人无疑找到了一个硕大的学术成果。考古家兼书法家的李仲元先生为此撰写了十数万字的文化论文,在公开刊物上发表了12篇。很遗憾,没有多少人读过,我也不曾读过。但读不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研究成果在本市官员们看来如获至宝,他们如同发现并披上了一件值得炫耀的沧桑外衣。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千年历史名城随处可见。仅现存的县、市级城市中,有着数百上千年的历史的,也过千了。我们是个讲究等级的国度,批准历史文化名城也按等级。比如国家级、省级以此排列。迄今为止,仅就国务院公布的两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而言,就有62个,第一批批了24个,第二批是38个,第三批又批了37个,三批一共是99个。差一个过百。我不相信正好是99个截止。我更不赞成历史文化名城还需要层层报批。报批历史名城形式上与报批经费、报批指标、还有评职称报批什么的,差不多吧?反正报批是我们的一大特色。
沈阳无疑列入了国字号的99座文化名城。列入的原因与2300年的发现似乎没有关系。
发现者说,2300年的沈阳城是一个叫作秦开的人建造的。秦开系
衡量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准在于这坐城市是否是一个时代的政治、文化、经济那么,如此之多的文化名城究竟是资本财富呢还是现代人的包袱?
对于今天的城市,索要一件苍老的历史文化外衣究竟有多大炫耀用处?城外边才是市。市的概念本身就是开放的,用于经商。而作为城市的概念出现在词典里那是后来的事情。中国人对于城的意识比较强,而对于市的意识则要疏淡一些,西方人则正好相反。中国的古城,特别是那些如今还能保存住古城墙的城市,其“城”的守护观念肯定要大于沿海城市的开放意识。
沈阳确实具有2300年的历史。而绝不是耸人听闻。
我曾经在一篇散文《原谅城市》中写到了城市意识。意识是现代人的时氅东西,就像过去的主义一样。我们讲商品意识、文化意识、足球意识,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讲讲城市意识?城与市原本两个概念,在最初人类创造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这就是城的原本定义。最初营造的城是小规模的,且重在防御因而它是封闭的。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千年历史名城随处可见。迄今为止,仅就国务院公布的两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而言,就有62个,第一批批了24个,第二批是38个,第三批又批了37个,三批一共是99个。肯定还会有第四批。因为,其它地区一看批了历史文化名城,会能诸多好处,至少市长觉得很风光,于是乎就会有一批市长羡慕,也会挤入报批的行列。报批历史名城形式上与报批的经费、报批的指标、还有评职称报批什么的,差不多吧?反正报批是我们的一大特色。
沈阳是否申报国家级的文化名城?现有的正牌的千年名城就已经近百了,而待批待发现待申报的还有多少?那么,如此之多的文化名城究竟是资本财富呢还是现代人的包袱?
对于今天的城市,索要一件苍老的历史文化外衣究竟有多大炫耀用处?城外边才是市。市的概念本身就是开放的,用于经商。而作为城市的概念出现在词典里那是后来的事情。中国人对于城的意识比较强,而对于市的意识则要疏淡一些,西方人则正好相反。中国的古城,特别是那些如今还能保存住古城墙的城市,其“城”的守护观念肯定要大于沿海城市的开放意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
目录 | 寻找建筑文脉(1) | 寻找建筑文脉(2) | 寻找建筑文脉(3) | 寻找建筑文脉(4) | 寻找建筑文脉(5) | 寻找建筑文脉(6) | 寻找建筑文脉(7) | 寻找建筑文脉(8) | 寻找建筑文脉(9) | 西方的诱惑(1) | 西方的诱惑(2) | 西方的诱惑(3) | 西方的诱惑(4) | 西方的诱惑(5) | 西方的诱惑(6) | 西方的诱惑(7) | 西方的诱惑(8) | 广州有个佘俊南 | 张锦秋之于西安(1) | 张锦秋之于西安(2) | 建筑学巨擘陈植(1) | 建筑学巨擘陈植(2) | 建筑学巨擘陈植(3)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